非原創,網上看來的故事~~
經濟學家張宏馳在夫人去世后,竟從天津鄉下領回來一個老態龍鐘的文盲老太太,讓她成為繼室。還把千萬遺產分配給她,老先生的兩個兒子決定要把繼母告上法院。
2009年11月5日,84歲高齡的經濟學家張宏馳突發心臟病。在被送往醫院途中,他還有短暫意識,拉住兒子張成的手艱難地叮囑:「要是我熬不過去了,你和弟弟,一定要照顧好王姨……」
當天晚上,父親張宏馳因醫治無效,張成兄弟倆傷心欲絕,對父親的臨終囑托萬分疑惑:父親是大學教授,再婚為何要娶一個文盲?父親為何對這個農村老太太感情這麼深?臨終遺言,子孫他一個也不提,單單交代「要照顧好王姨」!
張成兄弟對此事百思不得其解,對父親也多少有些怨氣。
張宏馳1925年出生于天津,是北京某大學的教授,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張成在父親的盛名之下成長,繼承了父親踏實堅韌的品格,年紀輕輕就成為中關村一家科技公司的總裁。
1996年,張成的生母馮華去世。怕父親晚年生活孤寂,張成和張敢都希望父親續弦,卻被父親一口拒絕。5年后,父親忽然打電話來,讓兄弟倆回家。
張成和張敢匆匆趕回去一看,家里多了個陌生老太太!她衣著土氣,一臉皺紋,滿頭白髮,一問,老太太70多歲了,是從天津農村接來的,父親準備和她結婚!
兄弟倆震驚得說不出話來。父親如果找個老年女性知識分子做伴兒,有共同語言,屬人之常情;或者找個沒多少文化但比他小十幾二十來歲的漂亮女人,也可以理解。可這個年齡又大又沒文化的農村老太太,究竟哪點吸引了他?
于是他們試探著問父親與這個女人是如何認識的,父親不悅,說:「我的事情不用你們操心!」兄弟倆對視了一眼:父親不是老糊涂了。
現在父親忽然去世,王秀珠將要參與遺產分配。父親一生向學,碩果累累,生活又極其儉樸,學校分配給他的位于北京三環以內的兩套住房,加上多年的津貼、著作版權費、收藏的字畫等,總價千萬之巨。
張成和弟弟更加憤憤不平——一個70多歲的村婦,能嫁給他父親已是一步登天。這8年來,兄弟倆對她談不上敬重倒也客客氣氣,她在北京享了8年福已經是人生的造化,她有什麼資格分得遺產?
但是最后他們放棄告繼母,心甘情愿的把遺產分配給她。
1944年,張宏馳跟王秀珠兩人舉行了傳統結婚儀式,拜了天地。同年,張宏馳考入輔仁大學社會經濟系。為了支持他念書,王秀珠來到北京,在有錢人家中漿洗衣物、被服,掙錢供張宏馳讀書。
年輕的感情,動蕩得如同驚濤駭浪。張宏馳在求學期間,喜歡上了漂亮的城里女孩兒。而且,讀了書的他,知道了近親結婚是違背科學和倫理的。
1948年,張宏馳大學畢業。1955年,想到當初結婚只拜了天地,王秀珠的父母為了鞏固兩人的婚姻,逼著兩人到民政部門登記結婚。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開始大面積鬧饑荒,北京也不例外。最殘酷的時候,走在路上吃饅頭都會被饑民哄搶。
為了把糧食省下來給張宏馳吃,又不會被人發現偷去,王秀珠縫了個小布袋拴在腰間,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一半放在布袋里,晚上睡覺都攥在手心里,等著丈夫每周回來,讓他吃一頓飽飯。
王秀珠瘦得皮包骨頭,卻守著她的布袋,一直把食物留存下來。
1965年夏天,王秀珠和王佩娥一起到青海去看張宏馳,發現他穿著時髦的的確良襯衫,頭髮梳得油光可鑒。
張宏馳仍然很不高興,提出兩人之間已沒有感情,并且近親結婚是違法的。王秀珠想了想,對王佩娥說:「他要怎麼樣就怎麼樣吧,我不能拖累他。」就這樣,兩人平靜地在青海辦理了離婚手續。
1967年,張宏馳與張成的媽媽馮華結婚。後來,張宏馳被調往北京任教。王秀珠在結婚后,夫妻倆一心幫助張宏馳,不求回報,甚至膝下無子。
1990年,王秀珠丈夫老陳因病去世。張宏馳前來為他送終。追悼會上,他老淚縱橫,送上親手寫下的挽聯:「手足情篤幾度生死未曾離左右,肺腑言箴從來榮辱不計守炎涼」。
此時,張宏馳和王秀珠都已年過花甲,再多恩怨都已被歲月打磨平整。那之后,王秀珠回到天津老家安心頤養天年,直到有一天,70多歲的王秀珠顫巍巍地走進堂屋。電話的那一頭,是76歲的張宏馳。
王秀珠很快聽出是他,她把電話捧在耳朵旁邊大笑著說:「你大聲點兒,我耳朵聽不見啦!」眼淚卻一瀉而下。兩人又哭又笑,很多話不斷地重復著,妹妹的兒子趙亮站在邊上,忍不住流下淚來。
張宏馳對王秀珠說,自己從一個老家朋友處打聽到她的電話。他的老伴在幾年前也去世了,兩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他卻感到了生活的孤苦。
他說:「你到北京來吧,我們都是沒幾年光景的人了,我們一起過吧。誰知道人還有沒有下輩子呢?」王秀珠毫不猶豫地說:「好哇。」話一出口,哭得一塌糊涂。
在王秀珠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她終于得到了自己付出半生,一直期待的愛!
老實講,這個故事看似感動,實則,就是女方不能生育而被離婚,再加上兩人思想不對等。與其這樣過一生,還不如好好愛自己。
所以大部分男人就想家里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男人的真愛,說實話可能男人本身都不知道,畢竟現在陌陌、米覓、美技社交軟件越來越多,快餐式的情感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