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東南互保”的實質到底是什麼?
查看全部 53 個回答
回答1
2023/11/23

ADVERTISEMENT

本質上講就是搞地方自治啊。

主要清朝他本身這事兒干的確實離離原上譜。真就是腦子缺根弦兒似的,認為你那二十幾萬義和團刀槍不入,就能擋住洋人火槍,火炮。真就以為外國人他就輕易的想掀翻慈禧的統治。

本身當時戊戌變法搞到最后慈禧認為光緒有威脅,覺得光緒可能不光是想奪權,還想要他她老命,就把光緒干掉了。

這事兒傳到洋人那洋人也慌了,也不知道你帶清搞啥。你這代清這麼一搞,那我們的利益是不是沒辦法得到維護了呀?

所以洋人一開始他也并不是想真的刀槍相見,把慈禧給換掉。一開始洋人也是抱著試探的想法來了解慈禧的,但是這在其中有人使壞,來干擾慈禧的視聽,覺得這洋人想要再把光緒接出來,重新扶植新的統治者。

恰巧這個時候義和團又鬧起來了,然后帶清那幫人覺得這群義和團刀槍不入,能擋得住洋人,那慈禧就覺得我利用這群義和團把洋人擋住,然后我不就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了嗎?

ADVERTISEMENT

于是就在這一連串的誤會和猜忌之下,慈禧非常自信的對十幾個國家宣戰,可是那群地方大臣們不傻呀。那像袁世凱他本人親自試過,直接拿槍給了義和團一個頭子一槍,發現根本就不是刀槍不入。他很清楚,這不就是鬧著玩兒的嗎?

這群大臣們也急了眼了,那東南財稅這麼重要的事兒,卷到你這一場無意義的戰爭,把國家打爛了,那以后怎麼辦?

實際上地方的大臣就根本沒有說想要獨立的那種決心,很簡單,因為大家各自派系不同,也團結不到一塊兒去。

就這樣,那群大臣們集體違抗了中央。還有一點為什麼他們能搞得那麼厲害,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當時太平天國的時候。這群手里自己帶軍隊的地方大臣們崛起了。這群人有資歷,論資排輩,那哪兒是中央那幾個滿族大臣能比得了的。

ADVERTISEMENT

他們本來就很有威信,號召力特別大。

那關于這件事兒最后的結果是怎麼樣呢?其實沒有任何結果。

義和團這事兒最終導致了庚子國難,他對清朝的影響有多大?一仗打下來,自從甲午戰爭之后,訓練的新軍有2/3都被干掉了。駐防東北的十多萬滿足八旗軍隊也被干掉了。清王朝手里最后的軍隊就是袁世凱的那點兒新軍了。

所以這一仗打完,最后他們還得仰仗那些地方大臣。要是這群地方大臣們有一個領頭人,估計清朝就早早改朝換代了。所以地方鬧出這麼大的事兒,中央也不敢管。

其實吧,這件事兒對中國的影響挺大的。

帶清其實真的是一手好牌打爛了,雖然當時的清王朝甲午戰敗,損失非常大。但是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能夠把淮軍勢力清除出中國的機會。

然后當時甲午戰敗之后,清王朝也開始逐漸的訓練新軍。

如果清朝20多萬精銳的新軍能夠訓練出來,而不是因為庚子國難近乎都被干掉,只剩下袁世凱一人獨大,然后過渡到一個能夠爭取眾多知識分子和官僚的立憲制政體,不搞那些廢除科舉,皇族內閣的騷操作。讓中國逐漸的走向一個集權化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那麼外蒙古應該不太可能會獨立。中華大地能少之后幾十年戰亂。

因為外蒙古這事兒啊,他之所以選擇獨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自己是認為自己是屬于清王朝的一部分,而不是屬于中華國家的一部分。

蒙古和帶清的關系一直都是皇太極那個時候世代聯婚的體制,結果帶清沒了這個連接的紐帶也就沒了,外蒙古就順理成章的獨立了。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1/23
看看當時地方實力派就清廷宣戰給予的回電:兩廣李鴻章: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山東袁世凱:膠澳有變,徐緩奉詔兩江劉坤一:鉻守兩江,暫不奉詔閩浙許應骙:屏護東南,暫不奉詔四川奎俊: 英窺衛藏,暫緩奉詔鐵路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1/23
「東南互保」的實質就是漢族地方官僚與滿清皇族翻臉:太后您在,我們不造反;太后您不在了,我們就造反。倘若慈禧在庚子國變的兵荒馬亂死去了,那滿清的國祚在1900年也就到頭了。哪曉得慈禧挺過去了,回鑾北京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1/23
實質就是滿清徹底不行了,已經到了分崩離析的倒計時拿火繩槍的八旗軍打不過用機槍的淮軍 東南互保背后的軍力較量東南互保是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1/23
只說一個小花絮:南方的漢族大員私底下都叫她「老寡婦」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3/11/23
實質就是和清廷割裂啊晚清時期對世界了解得越多,就會越清晰地知道清廷那套古代制度在近代是難以生存的。對世界認知最豐富的,會加入同盟會,徹底摧毀舊的架構重新開始;或者變成立憲主義者,至少得把清廷那個古代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1/23
全面開戰,大清必然輸的更多。所以東南互保無非是一個提前認慫行為。北方的朝廷過幾年不也認慫了嗎,該賣的國一點也沒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1/23
站在東南沿海地區的立場看待,毫無疑問是一場值得佩服的舉動,也體現出了晚清地方督撫的擔當,穩定了半壁江山,保存了足夠的實力,這才是顧全大局的表現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1/23
東南互保的「互保」二字其實很貼切,就是東南行省漢人官僚審時度勢后的自保行為,1900年,慈禧太后對世界列強十一國宣戰,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1/23
這其實得追溯到太平天國運動。眾所周知,由于太平天國,摧毀了清軍的絕大多數有生力量,導致清廷不得不開放團練,從而使得一些地方漢人勢力開始做大。一開始勢力比較龐大的是湘軍,號稱有30萬人,而且勢力遍布東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1/23
當位于華北的朝廷力量衰弱后,東南地區擁有了自身利益優先的能力,不遵循朝廷旨意獨立行事!標志著東南地區進入自由行列。近代社會排斥那種自上而下絕對專制集權的體制,舊制度已經漸漸落伍。但是長達兩千年的專制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1/23
實質是太平天國的一系列排滿之后,狠狠為滿人注入了武德,讓滿人敢于反對自己腐朽落后的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1/23
一筆糊涂賬,教科書都無法定性…爭議是在于,如何評價「東南互保」,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一方面「東南互保」可以看成是張之洞等人為國家保存了實力,畢竟慈禧向「萬國宣戰」的操作實在是太逆天了,在當時的時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1/23
東南互保表面上看是:晚清朝廷和東南各省早已貌合神離,矛盾公開化,也為後來一系列軍閥割據奠定了基礎。越是更早掙眼看世界的封疆大吏越是明白世界潮流的變化。東南各省的官員知道朝廷昏招盡出,大清氣數已盡,只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1/23
首先,從政治影響方面看,東南各省的漢人總督們合起來抗旨不尊,顯示了滿清中央的權威已經嚴重下降。這也為民國時期的軍閥割據埋下了伏筆。不過,從地方影響方面看,由于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東南地區在經濟和社會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1/23
其實滿清在太平軍之后就只有一個中央的殼子了,軍權和財權都落到了漢族實力派手里面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1/23
南中國與北清分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1/23
實質是造反,但中央不敢坐實其罪名,因為發現平不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1/23
實質就是地方督撫從自己的實際利益出發,開始公然不服從中央政府的詔令,而中央政府最終也只能不了了之,默認地方勢力的所作所為。結果就是預示了清朝在遭遇辛亥革命時的最終結局,那就是革命黨雖然沒有在戰場上取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1/23
「三千年未見之大變局」出現以后,所有人都意識到大清完了。改良派已經沒有立足之地,清政府對列強宣戰。不「互保」就是要去保衛大清,意義何在?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三千年未見之大變局」的重大影響。這個詞可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1/23
愛新覺羅和東南互保的關系,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保交樓和「打人」的關系。相較而言,廢科舉,興留學,練新軍,預備立憲的破壞力比這大多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