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好。長城這麼矮能攔住什麼?我們來看看中國地形圖
秦長城分布圖。
長城以北,就是蒙古高原。蒙古高原海拔1580米,與一切山脈不同,它是橫貫東西。東抵大興安嶺,西及阿爾泰山脈,其北部,是西伯利亞平原,直通北冰洋。那里還有來自貝加爾湖的冷空氣,一洋一湖是世界寒極中心,若無蒙古高原阻擋冷空氣,也就沒有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更沒有草長鶯飛的煙雨江南。
每當遇到幾百年一次的小冰河期,零下五十度,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就得凍死,牛羊也得凍死,除了海豹和北極熊。他們只能拼命往南跑。然而高原不是這麼容易翻越的,崇山峻嶺,帶著牲畜和物資翻越高原?難如上青天。那不帶物資了,騎馬跑過來行不行呢?理論上行,但沒有可行性。因為沒有糧草,沒有物資,在路途就得餓死。那準備大量物資,帶著牲畜,延著蜿蜒曲折的山路,不就可以了嗎?理論上的確可以,但是在那個關鍵險要的路上,一定會被長城擋住。
看看:
那這玩意也并不高,繩索翻過去吧!當然可以,人翻過來吧,牲畜和物資咋翻?沒有物資能活幾天?老人孩子咋翻?那把它砸開!燒毀!用什麼砸?投石機終究不能爬山,這石頭不懼火燒。那先爬上幾個人,慢慢把物資吊上去!可以啊,可是那需要時間,這長城上有哨所,看到敵人來了就點起狼煙,一百里外就能看到。
大軍看到狼煙,就騎著馬,在長城上以閃電般的速度殺到。公路能變成堡壘嗎?這是真真正正的移動堡壘,長城是可以平排跑幾匹馬的!
那麼,長城有兩大功能,一是防御,二是「立體高速公路」。敵人在泥濘中爬行,秦兵在長城上飛奔。這長城是不懼風雨的立體高速公路!現在的高速公路和長城比不了,公路只是一個平面,功能太單一。在城上走,風阻系數多小,寒風吹不到,下雨也沒有泥濘,蓋上樹葉子還有乘涼功能。
在長城面前,匈奴人絕望了!后面是冷空氣,前面是長城,還有沒有活路了啊!歷史看,他們終究放棄了,他們用了幾百年的時間西遷,從中國,逃亡到歐洲,這一路上,匈奴攻占了綠頭人,綠頭人打不過匈奴就西遷趕走了藍頭人,藍頭人沒辦法,只好繼續西遷趕走羅馬人,羅馬人沒有辦法就渡海逃往英倫三島,茍延殘喘。
就像一列整整齊齊的多米諾骨牌,一個民族壓倒另一個民族,無數的民族倒下了,臣服了。骨牌的起點,就在長城。
這長城太好了,漢朝修長城上了癮,把長城修到中亞吉爾吉斯。班超興奮了,他扔了那個破筆頭子,抄什麼書了,投筆從戎,封侯萬里之外。他一個漢使,帶著一個令旗,在西域活動了三十年,屠滅五十國。一個人咋能屠滅五十國?因為他指著長城對他們說,看到了嗎?看到了嗎?如果你們不聽話,我把令旗一指,點起狼煙,三日之內天兵立至,行天誅,屠丑類,清洗種族……,他愉快地拿著令旗,挑撥群眾斗群眾,廢立國王無數,牛逼了三十年吶!
而今,民眾還不知修路的要義。卻不知長城的可怕。阿三就知道。唉,二千年前,如果把長城修到印度多好,也就沒有現在的阿三了。
這是秦長城遺址,風化的石頭不再崢嶸,我仔細地觀察,看到了這個繪在城石的巖畫,非驢非馬,不知是個什麼,或許是匈奴兒童的戲做。他翻越不了長城,他不能進入傳說中的神州,他就要凍死了,他想,那里面一定是溫暖的,一定是牛羊遍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