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農村空巢老人晚景悲涼?
查看全部 50 個回答
回答1
2024/04/02

ADVERTISEMENT

1.窮。

2.年輕時期養育子女的回報來了,很多子女對父母沒有多少感情甚至是痛恨的。據說豆瓣上有個「父母皆禍害」的十萬人小組,中國父母對子女的傷害之大可見一斑,隨便在知乎上都能看到,別提什麼父母的本意是好的教育方式不當,過失殺人也是殺人,這些人認為他們受到了傷害,那就是被傷害了,不管有意還是無意,只有結果,無關道理。有些選擇原諒,有些選擇記恨(包括有意記恨和潛意識中的記恨),記恨的表現或輕或重,包括但不限于成年以后不主動聯系父母、不愿意跟父母溝通、不愿意聽父母說話、不愿意回家、不想跟父母同住、不想為父母花錢、想謀取父母錢財、跟父母斷絕關系、毆打虐待父母甚至希望父母趕緊死掉,有這樣的子女,別說是農村空巢老人,城市里不空巢的老人想靠子女養老的話,晚年也很容易變成一個悲劇。

ADVERTISEMENT

別提不孝,不孝首先是因為不愛,先想想是如何讓兒女對自己感情冷漠甚至視若仇寇的,也別提教育,別提三觀養成,把一個不愛自己的子女教育的孝順自己,只有依靠洗腦,但是現在咨詢發達,洗腦越來越難了,那麼多人都在罵扶弟魔,倒貼女,提倡父母無恩論,若被洗腦成功的人有一天突然覺醒了,說不定報復的更狠。

綜上所述,農村里沒有退休金養老保險的老人更多一些,更窮一些,這些老人由于家境和文化水平的關系,養育子女的方式可能更粗糙一些(如毆打辱罵不管不問重男輕女偏心等等),所以對子女的傷害可能也更大一些,受到的反噬更明顯一些。到了晚年,窮,加上沒有愛,就注定他們晚景悲涼,注意,這里的他們不限于空巢老人,我親歷過一個和兒子同住的遠房親戚家的老太太七十多歲自盡的。

ADVERTISEMENT

在城市的老人,有的有養老保險,很多還有房產,再加上社會輿論的壓力,可能會讓不愛他們的子女對他們稍微好一些,甚至為了金錢裝出孝順的樣子,前提是不要得大病花太多錢或者生活不能自理。

所以奉勸所有的天下父母們,年輕時不要傷害孩子,不要讓子女恨你(有時他們不會說出來)。如果他們愛你,即使家庭貧困,身患絕癥,也會想方設法為你著想。------------------------------------------------------------------------------------------------------另:評論里有人說很多被父母溺愛的子女不贍養老人,我這里想解釋一下,我不覺得溺愛孩子的父母沒有傷害孩子,我認為他們溺愛孩子的表現實際上出于一種自私的心態,我支持「溺愛源自父母的自戀」

ADVERTISEMENT

這個觀點,具體分析見武志紅老師的《溺愛的心理真相——寵愛自己》,出自他的一本書《為何家會傷人》。很多被溺愛的孩子離開家庭以后處處受挫不順,回到家里卻對父母大發脾氣,什麼原因,因為潛意識里是怨恨父母的,怨恨父母在成長過程中摧毀了他們的獨立性,使他們喪失了共情能力,讓他們只能依賴父母而活。這種潛意識里的情緒很早就已經產生了,產生于父母非要幫他穿衣吃飯時,產生于父母以安全為由處處限制他的活動時,親子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無視孩子的自身意愿,沒有把他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總是以「為你好」的名義包辦他的一切,阻撓他的自我意識的發展和對外界的探索,孩子的內心其實是不滿甚至怨恨的。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4/02
我父親注定是一個要孤獨慘死的人。他有私生子,情人無數。他是一個稍有油水的庫房總管,在外揮金如土,回了家就哭窮。他給情人買的大衣,3000元起,情人女兒和我同歲,大學聯考成箱地送腦白金,喝不完。零幾年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4/02
我幾乎就可以預見我父母的未來了。他們都60了。1:很無奈的現實,他們不能和我們住在一起,這已經不是想不想的問題了,是能不能的問題。他們不愿意出來,我們在外面又沒能力買房子安頓不了他們。我們回家,又不知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4/04/02
記起了前段時間一個朋友跟我說的一句話:農村老人的晚景,只要死的突然都不會很慘,慘的是久病臥床,能伺候到死的家庭就很好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4/02
說句你們不愛聽的,這是自然規律。………………………………………………更新于2019年2月9號。知乎小透明,第一次這麼多贊和感謝,取匿了。很多人誤會了我的意思,認為我為不孝洗地。當時隨意寫的,邏輯沒整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4/04/02
說起這個就郁悶我家老頭老太還不是農村的呢。今年春節,給兩老匯了錢,人不想回去。一位80.一位70.弟弟在美國,我在上海。我弟快十年沒回了。前年把兩位接來上海一起住,想著方便照顧,我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給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4/02
看了許多答案,越看越心涼。多數高贊回答都將空巢老人之晚景凄涼,歸咎于他們年輕時人品差勁,凄涼乃是現世的報應。然而現實并非全都如此,甚至可以說大部分并非如此。據我所知,即便是對旁人、對子女極佳的老人,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4/04/02
今天奶奶也心衰了,在三院急診輸液,我在輸液室等著,除了想哭還是想哭。歸根到底,怕死的是我自己。奶奶今年97了,昨天還和我娃一起偷吃餅干,因為周四體檢肺部有羅音,醫生說可能肺部感染,開了抗生素,周五沒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4/02
我不會給父母養老的。 我的計劃就是,我會一直在國外,他們自己去解決他們的問題吧。他們有錢就請護工,沒錢就找他們的侄子。反正他們幫他找工作,對他有再造之恩,而我的一切都是我奮斗來的。肯定會被罵,不過我會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4/02
我岳母,1937年生人,今年82歲,2010年岳父去世后獨自在陜西省西部農村生活,也許早年當過婦女隊長的原因,老太太耳不聾,眼不花,干什麼事都干凈利落。2016年11月,妻子把她接到我家和我們共同生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4/02
根本原因在于,他們一生的勞動價值近乎完全被資本所掠奪!我們就從小孩出生開始慢慢捋:孩子出生后,需要給產婦改善營養水平,不然奶水不夠。再往后需要買奶粉,因為奶水已經不夠吃了。孩子再大大還需要單獨給他吃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4/02
我姑姑領居家有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今年一月多去給人摘花苞,早上七點開始摘,摘到下午五六點,工錢按摘下來的花苞的斤數算,一天最多掙個五六十,為了省錢每天帶團米飯揣在兜里中午吃。干了五六個月,腸子出問題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4/02
說真的,其實是因果報應讓我們先理清楚一點:為什麼西方國家沒有東亞文明所謂的孝道?答案其實很簡單,推崇內卷化的東亞文明統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4/02
公婆五十多歲,在農村住著。我們在省城,未來不打算回去,當真老了不能動出錢沒問題,伺候他們不可能。公公多次說要去省城幫我帶孩子,我從不說話,不說行也不說不行。彩禮不掏錢,買房不資助,裝修不幫忙,生了孩子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4/02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去世的我來說一下。按去世先后排名爺爺癌癥晚期60歲去世,發現后一個月去世,老人沒受罪,子女沒受累。子女痛哭流涕奶奶70歲去世,好像是腦溢血,也兩三天的事,老人沒受罪,子女沒受累,子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4/02
我不想說農村的空巢老人。子女不孝順,當地醫療條件差,再加上經濟窘迫。事實上,別說老人了,就是年輕人,窮起來也聽悲涼的。但別把空巢老人的問題,一股腦甩給窮。我前段時間和主任吃飯,主任說到他的老師。85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4/02
我角度不太一樣,不說什麼深刻的我來吐槽一下我媽吧今年過年回家,有這麼些見聞1.我買給家里的洗碗機被當碗柜已經兩年了,我偷偷問我弟,我走了以后這洗碗機開過嗎?我弟狠狠嘆著氣說,從來沒開過,媽媽覺得費水,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4/02
老人悲涼,除了命運,1是窮2是作。小時候,有一群留守兒童,他們長大以后,就出去打工,于是他們的孩子變成了留守兒童,他們的老人成了留守老人。這個時候,時代好了一點,社會開始呼吁多關愛老人多關愛孩子。人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4/02
這位老人,是我在周末掛鉤村里工作的時候,拍下來的。他并不是流浪漢,而是村里一個村民,有自己的房子住,之所以看起來可憐又心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4/02
晚景悲涼也是自己造成的,子女多要教育,而不是放任不管我爺爺要是沒有一個月4000多的退休金,早就凄涼的不行了四個兒子,我爸排行老四,老大一家人橫行跋扈,我這個大娘年輕的時候都直接罵我奶奶的主;二大爺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4/02
鑒于評論里一直有一只杠精,變著法杠,我解釋一下我只說了我看到的農村事實。如果,有人認為我是挑起城鄉矛盾(這帽子扣的),那些看不見城鄉巨大差距掩耳盜鈴的(不懂掩耳盜鈴自己百度),一邊享受著城鄉二元帶來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