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好相反,喜歡在鄉下過年,鄉下過年才能找到真正的年味。
所謂年味,是一個一個的形式疊加而成的,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就是儀式感。在我們當地,過年對我們來說,除了吃團年飯外,最重要的是拜年走親戚。
過年期間偶爾跟同事微信聊天,問都在做什麼,他們有的逛街,有的在家伺候孩子,有的旅游,我每天只有一個事情:走親戚。他們說,哎呀,真好,每天走親戚,吃好的。
實際上呢,情況同他們想的不一樣。過年走親戚在我們這里不是業余活動,不是開心的派對,而是強制任務,還是限時性的。
過年之前跟外國朋友交代,我們要過春節了,這兩周不上班。外國人總問,什麼是春節?春天的節日嗎?于是我們還得解釋,我們用的是另一套的歷法,靠月亮紀錄日期,叫lunar calendar, 月圓之日就是15號,非常簡單,也很容易辨出今天是幾號。
春節,其實就是中國的過年。所以我很少跟外國人說春節,都是說Chinese new year。越南也過春節,他們的稱呼是Lunar new year.
「年」這個字本義是一種怪獸,要吃人,于是人們到了這天搞活動,放鞭炮嚇走它。第二天就去看看親戚朋友,問候道「你好嗎?」。 時間久了,就形成了固定風俗,過年必須走親戚拜年。
我們這里是山區,平時都有農活,交通又不方便,就靠過年這唯一的機會走動走動,每個親戚必須走到,不去就意味著以后不是親戚了。
進入現代社會了,又各自在外打工,平時見不著面,偶爾有人回家了,別人又不在家,只有過年這一個機會所有人都回家了,可以互相走動走動,很久沒見的人基本都可以見到,往往也只有過年才能見一面。
誰沒有親戚呢,七大姑八大姨,幾十家,多的到百家。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我們村有家姓孫的,不怎麼走親戚。估計在馬克思看來,他們已經不是人了。
具體走的順序是按輩分和重要性來排列的,比較傳統。正月初一去給爺爺奶奶姥姥舅舅家拜年,然后大伯大嬸姑父姨父,表叔表嬸。反正初一去的是最重要的,初二次之,初三再次之。去得晚了,親戚心里就想,這說明我在他眼里不重要的。假如我初三才拎兩瓶酒去給姥姥拜年,氣量小的當場就得罪了,連人帶酒一起給你扔出去,以后就不來往了。氣量大的,心里也犯嘀咕。所以必須得抓緊時間,盡快全都走一遍。
我們旁邊一個縣不一樣,初一不走親戚,只在自家玩,初二才開始出門。
拜年如此重要,那麼辦年貨就不是為了自己吃了,主要是為了招待客人。
臘月里就開始殺豬,買羊肉,以前從沒吃過的東西也弄出來給親戚嘗嘗。
整箱的白酒往回搬,買鞭炮,買煙花,寫對聯,買菜,壓餃子皮,炒陷。路上也到處都是人,有的背有的抗,有的開拖拉機,都帶著年貨。回家先把肉煮好了,能先加工的先加工了,然后翹首以待,就等過年。
正月初一天一亮,大路上到處都是走親戚的人。帶著禮品,抱著孩子,大人都累得氣喘吁吁,孩子都凍得臉蛋通紅,熱鬧非凡。
坐下聊聊天,去年種了幾畝田,收成怎麼樣啊?親戚也問,你多大了,結婚了嗎,有女朋友嗎, 怎麼不找啊?得,話題打住,咱還能愉快的聊天嗎?親戚多了,放下禮品只能坐幾分鐘就得走,趕去下一家。
時間再趕得緊了,連坐都不坐,放下禮品就走。
男人走親戚,主婦留在家招待客人。有時候客人都已經來了,男人還是得出去走親戚,完成任務。每家都是這個情況,也見怪不怪了。
一個人走不過來,還得讓孩子幫襯幫襯,分頭行事。別人走親戚,讓孩子帶著禮品也跟著。到了之后旁人還得介紹,這是誰家的孩子。然后再跟孩子介紹,這是你的誰誰誰,快叫人吶。雖然是去了個孩子,也算走到了。
尷尬的時候也有,一個大人帶三四家的小孩走親戚,幫忙抗禮品不說,到了后還不好看。也有人抱怨,他不重視我們,居然派個孩子來拜年。
窮人孩子早當家,說的不光是家務農活,還包括走親戚。
既然要吃飯,就少不了喝酒。過年回家每頓飯都有人讓喝酒,可惜我不喜歡喝白酒,什麼味沒有,還辣得喉嚨生疼,既然要吃飯,就少不了喝酒。
過年回家每頓飯都有人讓喝酒,可惜我不喜歡喝白酒,什麼味沒有,還辣得喉嚨生疼,但不喝人家不高興啊,還得喝;喝酒可以調節吃飯氣氛,一大桌子人吃飯,卻安安靜靜,感覺怪怪的,仿佛喪事一般,還得喝;老朋友老同學N年不見,不喝得吐天嘔地顯得交情不深,還得喝。
好在年輕體盛,胃里分泌消化酒精的酶比較多,大部分時間還頂得住。
喝酒是老傳統了,小時候看大人劃拳喝酒,規則很奇怪:贏了的人喝酒。便去問大人,大人說喝酒就是占便宜。我問:你不是想灌醉他嗎,怎麼是占便宜呢?大人說:你……你,你給老子滾出去!
後來清楚了,過去物質貧乏,過年一家才分得二兩酒,如此稀缺的資源當然給贏家占有了。現在不一樣了,根本不缺了,傳統卻保留下來了。
現在端杯就是想灌醉別人,沒安什麼好心,良心大大的壞!其實,中國很多老傳統我們現在人想不明白,勸酒勸菜勸飯,到農村一看就什麼都明白了。
現在想灌醉別人要講策略,先是硬來,激將法,強迫法全用上,然后軟磨,拉感情,談交往。過程和搞銷售差不多,所以業務做得好的人喝酒或者勸酒總是很厲害。 有的人正好相反,先是裝做不能喝的樣子,降低你的預期,等到酒酣之際突然給你個surprise,殺得措手不及。有的人喝了幾杯就開始胡言亂語,開始要酒喝,想來是真醉了。
村里有個叫劉大國的(這名字就透著大氣),還是前幾年的事,一開始喝酒也是不喝,喝了兩杯之后就滿臉紅光了,外套也脫了,說:「你服不服?服不服?不服再喝。」
于是再喝一杯,火氣更旺了,高聲道:「你服不服?劉邦就是我們本家,劉邦是誰? 劉邦就是漢人祖先,你們都是我劉家后人!」。
我吃了一嚇,某自幼生在鄉野,未曾見過世面,不想今日在咱這窮鄉僻壤處居然遇到了皇親國戚。我哪兒見過這個,嚇得雙膝一軟,差點沒跪下,失聲道:「服了,服了,草民服了!」。
結果就喝醉了,在自家門口嘔吐。
走親戚不喝酒的時候也有,家里客人太多,媽媽一個人照顧不過來,就得留在家幫忙。搬椅子倒茶拿煙,走親戚不喝酒的時候也有,家里客人太多,媽媽一個人照顧不過來,就得留在家幫忙。搬椅子倒茶拿煙,不停的斟酒勸酒,直到把客人都喝得東倒西歪,才覺得有點成就感。然后再收拾桌子椅子,撤盤子,擦桌子打掃衛生。
這時候想,還是走親戚輕松點。
說到禮品,80年代是一包白糖,後來兩包. 再早點的我沒經歷過,不太清楚。聽說是糕點,用紙包著。村里到現在還流傳當年誰走親戚,路上餓了,就把禮品吃了,然后撿幾塊石頭包在里面。90年代送玻璃瓶罐頭。
一天走得多了,禮品都十幾包,拿也拿不動,裝在化肥袋里,用根扁擔挑著。
過年到處喜氣洋洋,吃飯喝酒,大路上隨處可見喝醉睡在山坡上的人,旁邊是摔碎的玻璃瓶罐頭,也算是春節一景。
要是趕上正月初一是個雨雪天就更慘了,手提肩扛也得走,走親戚是硬指標,風雨無阻。
其實我還是很喜歡過年期間下雪的,更有氣氛。
到了親戚家,屋里生一大堆火烤,上面放一個熏得漆黑的水壺,里面的水早已燒得滾開,旁邊墻上掛著一串同樣熏得漆黑的臘肉.茶缸子就放在火盆旁邊,坐在火旁,邊聊天邊不時往的往茶缸子里添點水。
現在流行送白酒,整箱的牛奶啤酒涼茶,現在要是沒個汽車摩托車,連走親戚都沒法走。提三箱牛奶就夠你喝一壺的了,根本提不動啊。
馬克思說,生產關系和生產力同步發展,在我們這里交通工具和禮品齊頭并進。今天把牛奶提到我家,我明天再把牛奶提到另一家,該親戚再提給另一家,整個正月就這麼來回倒騰。
到最后,走親戚的任務完成了,這箱牛奶最后到底落在誰家不清楚。但這牛奶肯定是沒法喝了,里面都起沫子了。
這當然有問題。當然也有明白人,就提議,咱們別送了行嗎?全都不送,就吃頓飯也挺好。這麼來回倒騰,提著累不說,還糟蹋了東西。
說得是挺有道理,也一直有人響應,可幾十年來也沒鋪展開來。有人說給長輩拜年,送他點禮品是應該的,不求回送。有的說這是去過的標記,不然春節期間我去某家坐一坐,豈不也成了親戚?有的說親戚就是要經常來往,送東西才合理。別人辦喜事,你要隨個份子,你辦喜事他又要隨個份子回來,這樣才親切,咱們扯平了都不送,反而有問題。
理由很多,反正現在還是送。
臘月買年貨,重頭戲就是禮品。過年期間每天晚上在家盤點禮品,這是誰家送來的,他發財了?這麼貴重。這是誰送來的,輕了點。這又是誰送來的,明天再換個人家送出去。
等過完年,就看著一堆禮品發愁:這玩意吃也不能吃了,扔了又可惜,都是花錢買來的,可怎麼辦呢?愁啊。
親戚越走越多,小時候跟父母走親戚,大姑大姨,跟著他家的孩子玩耍。長大后有了自己的大姑大姨,帶上自己的孩子去。再去父母的大姑大姨家走走,小一輩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已經不認識了。
再過幾年,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大姑大姨,跟上面一代的親戚就完全不認識了。再過幾年,上一輩的大姑大姨去世了,把我們維系在一起的紐帶也就沒有了,就得丟掉。
每過些年,就得丟掉一批原來的親戚,重新結交新的親戚。偶爾再想走走小時候去的親戚,去了也不認識了,就得放棄。千百年來,不停的認識新的人,丟掉舊人,風俗依舊。
偶爾走在路上,父母遙指一戶人家說:你看那家,是我們什麼什麼親戚,以前過年的時候還在來往呢,後來,誰誰誰去世了,慢慢就丟掉了。
想必當時丟的時候,也是經歷了一番心理掙扎的。
過年就是這麼匆匆忙忙,臘月置辦年貨,正月完成任務似的趕親戚,顧不上喝水,顧不上吃飯。當所有親戚都完成之后,才放松一下,去幾家最親密的親戚家吃飯,全家出動,婦女也不用留在家招待客人了,打牌喝酒吃飯,才感嘆過年還是很好玩的。
不過這時候往往又要開始上班了。
一年又一年,年復一年,當年跟著別的大人走親戚,如今要挑選著走了,有的年長的不認識我,晚輩的互相都不認識。親戚不停更新,而風俗依舊,五千年的華夏傳統就這樣從一代傳給下一代,過年的味道就在此發酵。
中國人無論漂泊到全中國全世界,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過年也要風雨無阻的回家,忍受春運,忍受擁擠,忍受大包小包的帶行李。忍受寒冷,忍受雨雪。
廣西農民工買不到票,每年上百萬人,騎摩托車幾十個小時回家。
買到票的,要忍受幾天幾夜在火車上不得休息,開車的忍受高速上堵車走不動路。回到家忍受辦年貨出錢出力,忍受天天招待客人,忍受走親戚累得夠嗆,忍受天天喝酒傷胃。。。。到底圖個啥?
有時候想,過年不就是圖這個忙乎勁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