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弄明白「海昏侯」封號的由來,才能更好地理解「海昏侯」的含義。
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這一年劉賀大約29歲或30歲,漢宣帝下詔:
「奉故昌邑王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
對于漢代列侯的封號,因封國名稱而來的占大多數。比如「魏其侯」竇嬰、「武安侯」田蚡、「長平侯」衛青等等,他們的封號都與他們的封國有關。但漢代列侯的封號并不都因其封國而確定。比如:
劉邦曾封侄子劉信為「羹頡侯」。羹頡,就是羹沒了,劉邦以此封號來諷刺當年兄嫂的小氣。漢武帝在晚年封丞相田千秋為「富民侯」。和「輪台罪己」相呼應。表達了漢武帝希望百姓能富裕起來。東漢光武帝劉秀封子密為「不義侯」。子密原本是彭寵的仆人。公元26年,彭寵謀,自立為王。
對于「海昏」二字,顏師古注「海昏,昌邑王賀所封。」(顏師古是研究《漢書》的專家,但他是唐朝人)。
在《漢書·地理志》中海昏包含在豫章郡中。豫章郡是劉邦所置,管轄十八縣:南昌、廬陵、彭澤、番陽、歷陵、余汗、柴桑、艾、贛、新淦、南城、建成、宜春、【海昏】、雩都、鄡陽、南壄、安平。
《漢書》成書稍晚于海昏侯事件,我想寫《漢書》的人總不會臉豫章郡管轄的縣是哪些給弄錯的。所以,由《漢書》可知,在劉賀被封為「海昏侯」
封號「昌邑王」與封號「海昏侯」
單從字面上理解,一方面,「昏」有昏亂的意思,這個封號確實很容易讓人望文生義,從而聯想到劉賀的荒唐行為。另一方面,劉賀原本世襲了「昌邑王」的封號。「昌」從日,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所以,有日出東方的意思。而「海昏侯」的「海」是晦,主承穢濁,其色黑而晦也。「昏」日冥也。所以,單從字面上理解,「海昏侯」的封號與「昌邑王」的封號意思相對。這不能說是巧合吧。
劉賀墓出土帶有「昌邑籍」的鼎
在海昏侯墓發掘后不久,隨著墓中文物的發掘出土,為我們呈現的是一個更加多面的劉賀,很多人也開始重新審視劉賀其人,其封號的由來。著名學者王子今教授曾發表一篇名為《「海昏」名義考》的論文,在論文中王子今教授也認為「海昏」應有特別的政治象征意義,即暗示劉賀其人如其封號。
「海昏」的「昏」,應與霍光指斥「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之「昏亂」有關。而「海」字,……其真實含義,很可能是「晦」。……「晦」有「黑如晦」「黑而晦」或「穢濁」「晦濁」的含義。《「海昏」名義考》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王子今教授還舉了一個南齊「東昏侯」的例子:
南齊第六位皇帝蕭寶卷,因為驕奢淫逸,最終被蕭衍以「宣德太后」的名義廢黜,貶為「東昏侯」。在廢黜蕭寶卷的詔令中有:
「今依海昏侯故事,追封東昏侯。」
蕭寶卷與劉賀,都當過皇帝,都被以太后的名義廢黜,最重要的是他們都被看作是昏庸之人。
對此,也有學者提出了異議。學者辛德勇舉出了光武帝劉秀時也有一位「海昏侯」的反例。光武帝時,沈戎降服了反賊尹良,因此,光武帝要封沈戎為「海昏侯」。但是最終沈戎辭而不受!如果「海昏侯」的封號真得帶有諷刺含義,光武帝為何要以這個封號來封賜有功之臣,這不是有些合理嗎?并且,對于「昏」字未必就是昏亂的意思,因為西漢時的陳留郡就另設「東昏縣」。另外,在海昏侯墓的娛樂用具庫出土了一枚帶有「海」字的印章。說明,劉賀并不忌諱「海」字。所以,海字也未必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海」字印章
但我覺得無論是東昏侯還是東漢的海昏侯的例子都很難來輔證劉賀「海昏」的含義。要想知道劉賀封號「海昏侯」的含義,最好還是要結合當時的背景。「海昏」作為地名早于「海昏侯」出現,但漢宣帝為什麼要封劉賀為海昏侯?海昏侯到底是不是如此昏庸,是不是真的不堪大任暫且不提,但漢宣帝的不安是明確的。漢宣帝生性多疑,他在劉賀被廢之后接替了皇位。對于劉賀這位前任,漢宣帝是很不放心的,所以,劉賀長期活在他的監視之下。漢宣帝是漢武帝戾太子劉據的孫子,戾太子是廢太子,漢宣帝是在獄中長大的,他這一脈早已與皇位無緣,在劉賀被廢之后,有資格即位的劉氏子孫大有人在,論資排輩,漢宣帝即位的資格并沒有那麼名正言順,他能即位是受到了霍光的支持。
漢武帝的之后的帝位傳承
所以,怎樣才能把皇位坐穩?安撫劉氏子孫勢在必行,所以,漢宣帝才封劉賀為列候。但在封劉賀為海昏侯的同時,還下令劉賀不用參加宗廟祭祀,這就相當于不承認劉賀是劉氏子孫。同時,又要以「海昏侯」的封號來警醒劉賀與世人:劉賀不是無緣無故被廢黜,而是因為他的昏亂。漢宣帝的這招可謂是「恩威并濟」,也是綿里藏針。
參考:《「海昏侯」名義考》王子今;《海昏侯劉賀》辛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