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矮#
第一個問題,長城的高度要從山腳下算起,不能從城墻根算起。
所以基本上長城的實際有效高度都在百米以上。
第二個問題,長城的厚度要從墻背算到敵人能有效集結兵力出發陣地前沿,所以長城的實際有效厚度也是在百米以上。
所以修建長城的軍事價值就很明顯了——只要你在山頂上修一條路,每隔一段修一個小宿舍,你就可以擁有一座高百米寬百米的巨大城墻,別的磚老天爺都幫你鋪好了。
你要不要?
不要不是傻嗎?
所以旁人覺得修長城是「勞民傷財」,但是在深感切膚之痛、有強烈的防御需求的帝王們卻覺得沒有比這更便宜的了,簡直是誰不修誰傻,誰動手晚誰笨。只有你沒本錢所以撿不到這個便宜的,沒有有錢不去撿這個便宜的道理。——你自己體會一下,上海的房子賣三千一平,你只有實在連借都借不到錢才不買這一說,哪有手里握著幾十萬卻聽張三罵你糟蹋錢的心情?
那些喊著「秦王暴政」的,都是些揣著明白裝糊涂的混蛋或者真正的蠢貨。
其實長城本身的「墻」的作用,更類似我們的高鐵所自帶的高架——那不是為了自身搞出什麼高度,而是為了造成一個裕度去抹平山峰頂端劇烈變化的高差,使得它能以最小的代價變得比較平緩,易于通行。
嚴格說,長城只是在古代技術條件下修建的一條高架快速路。而長城的城樓本質上只是「高速公路服務區」。
你們看為墻的東西,是因為古代沒有現澆鋼筋混凝土,也沒有預制構件技術,又不得不考慮長期維護成本所使用的當時最經濟持久的路面支撐技術。
那其實不是墻,而是原始的「高架」。
「高度」根本就不是它的追求。
這條高速路本質上是一件「空間武器」。沿著它,時間會變慢幾十倍。在它兩旁的穿越者的移動速度,是在這條路上移動的旅行者的速度的幾十分之一。
從戰略上來說,這約等于綠巨人對抗閃電俠。閃電俠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吃那麼多午餐肉就能打得贏綠巨人啊。
有人說長城是為了封鎖經濟——這基本上是談不上的。西歐國家完全不依靠長城,德意志滿地爬的小諸侯們僅僅靠著丘陵間的道路設卡就把商旅的竹杠敲得魂飛魄散了。想控制經濟,只需要關卡,不需要城。讓商販驅趕著馬隊帶著大批保鏢去翻山跟野人交易,那成本和售價其實一樣會沉重打擊游牧民族的經濟——每二百里成本翻番,這還是平地上的正常運輸代價,翻山你試試看。一條短褲都能翻成木棉袈裟你信嗎?
長城的第二個用意是替代薩德。
長城取的都是地區制高點,烽火一起,一日千里。實際上直到電報發明之前,長城烽火一直是人類傳遞信息最快的手段,從未被超越。
長城的烽火台之間有deadman switch。不要以為只有看見敵人才會燃起烽火。彼此之間失聯超過常規允許的時間限度,一樣會觸發報警。有本事游牧民族兩天翻過去并且把城墻修復,否則挖墻是沒有意義的。要害是不被發現,而不是什麼破墻。
有人已經指出了——長城不是一道墻,而是幾乎在任何方向上都有兩道以上——只不過有些只是單獨的關隘外加兩側的崇山峻嶺,不太被稱為長城體系的一部分而已。
你拆墻,你也過去了,兩邊的王二小們才不會跟你在邊墻上拼命呢,他們吃著方便面放倒消息樹就可以回去喝著啤酒看打dota去了。
等你吭哧吭哧花了一個多月爬到第二層城墻上,守軍在城墻上吃燒烤都吃胖了。
你帶著一村老小在城下聽著頭頂上動次打次動次打次嗨一整夜,低頭看看你們這一幫老少爺們連一個滿電的紅米都湊不出來,想拍個合影發朋友圈連閃光燈都開不起,你那個心情,才是少數民族一般破墻而入的心情。
你能不能回得去,要看你能不能及時改口「開開門吧,我們是來投奔光明的」。
要不然你覺得為什麼那麼多少數民族「毅然來歸」?
「來歸」的時候人家可是全族帶著全副披掛的。
科學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