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點考古知識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們國家是禁止主動挖掘皇陵的,除非是遇到了不可避免的災難或者說古墓被盜了,否則的話是不能主動去挖掘的。
當然了也存在個例外,也就是當年的明定陵,而且也是迄今為止的唯一一次了,只可惜的是明定陵後來雖然出土了大量的寶貝,但同時也有一大批的文物遭受了災難,這里估計又有人開始將責任推給了郭沫若郭老了,不得不說這些年被蒙蔽的人絕非少數,至于明定陵真正的第一責任人是誰,這里就不說了。
明定陵埋葬的帝王就是明萬歷皇帝,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鈞,這個萬歷皇帝也確實是一個有意思的人才,他10歲就當了皇帝,而他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給自己修建百年后的皇陵,皇帝的位置他坐了48年,確實極為長久的,可是他修建陵墓也是最長的,但是沒想到的是老天爺降下了禍端,萬歷皇帝的陵墓在修建時候出現了問題,中途挖出了水,并且還挖到了一塊巨石,這在古代其實就是不祥之兆。
當年因為這件事可是轟動了整個明朝,民間更是出現了「改朝換代」的聲音,滿朝文武的官員對此事也是議論紛紛,確實有人提出了要另外選擇一個寶地修建墓葬,可是萬歷皇帝卻不同意,在他看來祖宗們都安葬在這里,另外也是為了永葆江山穩固,為此萬歷皇帝執意葬在這里。
不知道的是報應還是什麼,萬歷皇帝的兒子僅僅當了28天的皇帝就突然去世,這個離奇的去世無疑是再度引發了朝野的震動,接下來大明朝才維持了不到30年就被推翻了。
而明定陵這項工程無疑是非常宏大的,總布局呈前方后圓形,而且也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地面建筑共占18萬平方公尺,很明顯明定陵中埋葬了無數的奇珍異寶,歷史上也是有許多的盜墓賊惦記著他。
時間來到了1955年,當時考古隊開始決定要挖掘明十三陵,最初的目標并不是明定陵,而是朱棣的長陵,但是由于其他的一些原因,最終目標還是對準了萬歷皇帝的明定陵。
確實明定陵的挖掘過程很是艱難,畢竟歷時數百年,誰也不知道他的墓道在哪里?考古隊耗費了數月卻一直都沒有任何的成果,這自然也是非常打擊人的,可是就在大家都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意外的轉機卻悄然出現。
有一個普通的考古隊員意外發現了幾塊很松動的墻磚,結果抽出來一看,卻發現里頭隱藏了巨大的空間,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大的成果,幾個專家鑒定后發現這幾塊墻磚可不簡單,很有可能是明定陵項目最后的收尾工作,也就是封閉墓道。
隨后考古工作繼續開展,而這次一塊意外發現的殘缺條石卻點燃了整個考古隊的希望,因為這塊條石上面還刻著三個字,那就是「隧道門」,這不就是考古隊們連續數月尋找的答案嗎?
很明顯這塊條石讓考古隊順利地找到了地宮,接下來就是一場大型的考古挖掘行動,并成功出土了大量的奇珍異寶,但是後來的結局無疑也是教訓慘痛的,無數的寶貝因為各種問題而無法保存,從而最終損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