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時來天地節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關羽和張飛的萬人敵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在和劉皇叔一起逐鹿中原的時候慢慢成長的。其實劉備、關羽和張飛這三個人對于時勢造英雄這個問題說明得還不夠明顯,最好的例子是劉皇叔的老祖宗劉邦的那一班號稱自古以來最強大的開國團隊。
高祖劉邦身邊的人才很有趣,有趣在于:即使從中國上下幾千年歷史來看,他們也在歷史的天空上群星閃耀。但是,他們卻在某一時刻集體出現在以往歷史上根本無足掛齒的一個地方:沛縣。若不是因為漢高祖劉邦,很少有人會知道沛縣這麼一個地方,中國太大了,戰國七雄各自的都城,哪一個不是「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哪一個不是英才薈萃。
沛縣,這麼一個遠離政治中心的地方,實在和中國大地上無數的城縣毫無區別,也無甚值得夸耀之處。
漢高祖劉邦,這個不用多說,時任沛縣的一位亭長,勉強算吏,但在官僚體系中,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千古名相蕭何,若排一個千古名臣錄,蕭丞相排前十應該是毫無疑義的(前十比較謙虛,噴子太多,給自己留條后路),時任沛縣主吏掾,應該算沛縣群雄里當時官銜最高,縣令的副手,在沛縣算豪強,稍微擴大一點區域,很渺小;
大漢猛將樊噲,時為屠狗之輩,后平定六郡,五十二縣,虜獲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將官十一人,謚為武侯;
大漢名相曹參,時為秦朝沛縣獄掾,蕭何的下屬,劉邦的上司。蕭規曹隨這個成語很容易讓人覺得曹丞相只是一個庸碌守成之人,其實是誤解。
曹參不同于蕭何,他是武將出身,名字雖文弱,卻是猛將,《史記》中說:攻爰戚及亢父,先登。攻城拔寨之時,第一個功上城樓,可不是每個武將都能做到的。他的戰功: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候、御史各一人。可以說是很豪華了,也是在開國論功的時候武將們公認的武將軍功第一。他是出將入相的典范,文治武功能與曹丞相相比的,歷史上也不多見;
絳侯周勃,時為沛縣吹鼓手,是的,就是有人做喪事時,吹鼓的那種。戰功:相國一人,丞相二人,將軍、二千石各三人;別破軍二,下城三,定郡五,縣七十九,得丞相、大將各一人。但是他最主要的功績還是「誅諸呂而立孝文皇帝」,力挽狂瀾,撥亂反正。
孝文帝時為丞相;
御史大夫周昌,時為泗水卒史,高祖的小弟。周昌戰功不顯,主要以直言敢諫聞名,期期艾艾這個成語便是來源于周昌直諫。歷史評價: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直,且自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隨便說一句,御史大夫不是閑職,而是與丞相、太尉一個級別的,合稱三公。
漢初歷史上不如上述人才有名的沛縣名臣還有很多,一一列舉,太過繁瑣,略去不表。
小小一個沛縣,在同一時期便涌現了如此多能名垂千古的名臣名將,實在是歷史上的一大奇觀。歷史雖然不能假設,但是我們可以稍微想象一下,如果沒有秦末亂世,他們能成不世之功名嗎?應該是很難的。云從龍,風從虎,高祖劉邦屬于亂世,若在太平世,只能是運去英雄不自由,若不能跟著高祖有從龍之功,不說成不世之功,甚至突破沛縣這片天地都是很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