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稱帝時兄弟姐妹們都已經死了,唯一存活的同輩親戚只剩下二姐夫李貞了。雖然死者已逝,朱元璋還不忘對他們進行追崇。
我就為大家講講朱元璋給予了兄弟姐妹些什麼殊榮。
朱元璋的爺爺朱初一,生有兩個兒子朱五一和朱五四,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爸爸。他的伯伯朱五一生有重一、重二、重三、重四;朱元璋有重五、重六、重七三位哥哥。
朱元璋稱帝后,不但對父親和兄弟進行了追封,還給他們取了正式的名字。父親朱五四為明仁祖淳皇帝朱世珍,大哥朱重五為南昌王朱興隆,二哥朱重六為盱眙王朱興盛,三哥朱重七為臨淮王朱興祖。朱元璋自己曾取名為「朱興宗」,朱元璋對取名是有一套的,據說「朱元璋」
對于伯父、堂兄弟及堂侄也進行了追封,朱五一為壽春王,朱重一為霍丘王、朱重二為下蔡王、朱重三為安豐王、朱重四為蒙城王。朱重一的兒子朱鐵哥為寶應王,朱重三四子分別為六安王朱轉、來安王朱記、都梁王朱臊、英山王朱潤。
朱元璋兄弟們和侄子大多早逝,稱帝時存活的僅有朱元璋大哥的兒子朱文正、大哥的女兒朱氏、堂兄朱重四的女兒朱氏。
對于侄女,朱元璋破格都封為公主——大哥的女兒為福成公主,堂兄朱重四的女兒為慶陽公主,二人的丈夫均是駙馬都尉。按例侄女只能封為郡主,這種破格也算是對死于親人的一種慰藉吧。
朱元璋對親侄子朱文正不算是特別的好,朱文正曾堅守洪都85天,打敗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其戰功赫赫卻沒有得到朱元璋的賞賜,由于心懷怨恨私通張士誠,被朱元璋軟禁,郁郁而終。
朱元璋有兩個姐姐,但是兩者的待遇卻大不同,她們的待遇也是自己的行為所決定的。
朱元璋的長姐名字已無從知曉,據說朱元璋參加起義后,有一次被元兵追殺,他逃到長姐家尋求姐姐和姐夫的庇護,但是他們倆卻害怕受連累,竟然不接納自己的弟弟進屋,這也涼了朱元璋的心,心里也對長姐一家有所怨恨。
朱元璋稱帝后,對親戚都有所追封和改葬,但是卻絕口不提長姐。直到洪武三年,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回鄉祭奠母親(朱元璋二姐)時,找到大姨夫婦破舊不堪的靈柩,上書朱元璋,朱元璋礙于臉面,就追封長姐為太原長公主,姐夫王七一為駙馬都尉,二人無子嗣。
朱元璋的二姐名為朱佛女,不知道是不是原名還是後來追取的。二姐對朱元璋應該是不錯的,另外他有一個好兒子李文忠,李文忠為舅舅朱元璋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戰功,李文忠位列明朝功臣第三位,朱佛女的丈夫李貞也效力于朱元璋。
不過朱佛女1351年就去世了,時年36歲。朱元璋稱帝后,就追封其為孝親公主;洪武三年改封為隴西長公主;其子李文忠由于出塞征討元軍殘余勢力戰功顯赫,洪武五年獲封曹國公,朱佛女也因此加冊為曹國長公主。
李文忠死后其子李景隆繼承曹國公爵位,在靖難之役中開城迎降之功被朱棣重用,後來遭大臣彈劾被朱棣奪爵圈進,到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孫李性復爵直到明亡。
一來是一種常例,自古開國皇帝都會追封自己的父祖為帝,也想讓祖先得到這份榮耀;二來就是古代講究「孝道」,《論語》有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追封這也是孝道的一種體現,讓百姓能體會到「孝」的重要,更能籠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