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記錄其實缺失得不多,很多都可以找到原型的,舉個例子:
上面文獻出自唐代的《元和郡國圖志》里面明確記載了:「涂山在(鐘離縣)西九十五里」「當涂古城,本涂山氏國,在縣西南一百一十七里。禹娶于涂山,即此地也。
根據胡戟的《唐代度量衡與畝里制度》可知唐代1小里440.7米。那42公里正好是95唐小里。由此可以發現距離是完美吻合的。
2006年以來這里發現了一個規模巨大的遺址,其中龍山遺址面積達200萬平方公尺。什麼規模呢?今天平遙古城面積也是225萬平方公尺,至今仍居住了2萬多人,最多曾居住著5萬多人。所以禹會在4000多年前也是一個大都市了。 同時,禹會遺址還發現了城墻,其中內城殘存18萬平方公尺,由于被水沖毀,推測原本應在30萬平方公尺以上。外城面積不低于50萬平方公尺,比王城崗還大一圈。此外,之前認為的「會盟地祭台」其實是東城墻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禹會遺址在4000年前就已經廢棄了。而《元和郡國圖志》這本書是公元806-820年寫的。兩者中間有2800年空白!!!甚至于禹會遺址比目前發現的殷墟甲骨文還早700年!!!
有多少人會記得100年前自己曾祖父輩住在哪?1000年前呢? 如果記錄缺失,對禹會遺址的記載為何如此精準???如果沒有夏朝,當地居民又如何知道這里曾有一座夏時期的城市??? 最后,筆者目前正在寫一本關于夏朝的書籍,上面禹會只是一個很小的例子,書中有大量文獻與考古結合的例子。
樣稿:https://www.zhihu.com/answer/317409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