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8年,75歲的孝莊含淚而亡,奇怪的是,此后她的棺槨一直停放在外,整整37年都沒能入土安葬,真實原因令人唏噓。
1687年11月,75歲的孝莊突然病倒,這次病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嚴重。
康熙焦急萬分,日夜守候在塌前親自奉藥,為了照顧孝莊,他特地傳諭內閣:非緊要之事,一律不上奏!
康熙對皇祖母感情深厚,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治好她,堂堂一國之君,甚至哭著對上天祈禱:「朕寧可減短壽命,也要讓皇祖母活下來!」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1688年1月,飽受病痛折磨的孝莊最終還是撒手人寰了。
康熙在塌前痛哭流涕,甚至幾次哭暈過去。
孝莊去世的時候雖然也萬分不舍,卻是了無遺憾的,一個偌大的帝國,在康熙的運籌帷幄下,已然走向盛世。
要說這個曾經千嬌百媚聰慧果斷的女人有什麼放心不下的,也就是她自己的身后事了。
彌留之際,孝莊做了一個令人詫異的決定,她特意交待:不要將自己的棺槨放入太宗文皇帝(丈夫皇太極)的昭陵!
這一年,34歲的康熙正值壯年,英明果斷,卻被這一席話徹底難倒了。
按照滿清祖制,孝莊太后去世后應該葬于盛京的清昭陵,和皇太極葬在一起。
但孝莊明顯是拒絕的,康熙不敢違背她的遺愿。
可按孝莊的意思辦,又不合規矩,將她安葬在清東陵內順治的孝陵吧,似乎也不太合適,所以康熙一度猶豫不決。
幾番思忖后,康熙下令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五間大殿給拆了,按照原來的樣式,移建到順治的孝陵附近,命名為「暫安奉殿」。
就是在這座「暫安奉殿」中,孝莊的棺槨被存放了37年。
也就是說,一直到康熙駕崩前,他都沒有想好如何安葬孝莊。
雍正登基后,才排除疑慮,在清東陵的風水墻外,直接將「暫安奉殿」擴建成規模宏大的昭西陵。
至此,孝莊才得以在地下長眠,也算是陪伴在不遠處的兒子順治身邊了。
那麼,為何孝莊寧愿違背祖制,也不愿和自己的丈夫皇太極葬在一起呢?關于這一點,眾說紛紜。
其中在民間流傳極廣,傳得最有鼻子有眼的,莫過于下嫁多爾袞之說了。
當初皇太極暴亡之前,并未立儲,為了爭奪皇位,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進行了激烈的斗爭,但兩人都未能如愿。
最后繼位的是皇太極的第九子,孝莊年僅6歲的兒子福臨。
明眼人都知道,面對戰功赫赫的豪格和多爾袞,6歲的孩童福臨實在太弱了,要想奪得皇位,根本一點勝算都沒有。
而多爾袞一向野心勃勃,對皇位是勢在必得,更是勝券在握,為何最后偏偏甘愿對孝莊的兒子俯首稱臣呢?
對此,不少人猜測是因為多爾袞拜倒在孝莊的石榴裙下。
因為皇太極去世的時候,孝莊才31歲,而小叔子多爾袞和她年紀相仿,又一直傾慕于她。
況且在滿蒙文化里,確實是存在這種「兄死娶嫂」的風俗的。
只不過,清朝受漢文化的影響,皇室才對這種殘余的風俗難以接受。
史學家們在清朝存檔的殿試策文中,找到了「皇父攝政王」這五個字,而且還與「皇上」二字同格而寫。
此外,順治四年以后,大部分奏疏上,多爾袞都被福臨稱為「皇父」。
這些蛛絲馬跡確實容易讓人浮想聯翩,野史中也有各種大膽猜測。
不過,清正史中對于孝莊是否真的下嫁多爾袞,并未有任何記載。
無論孝莊和多爾袞之間到底是不是清清楚楚,這都已經無從考證了,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孝莊和皇太極之間明明白白,只是夫妻,孝莊并不得寵!
真正走進皇太極內心深處的,只有孝莊的親姐姐——海蘭珠這一個女人。
皇太極去世后,在他的昭陵地宮里陪著他長眠的,又是另一個女人——孝莊的親姑姑,孝端文皇后哲哲。
皇太極的心里,根本裝不下孝莊了,孝莊只能在婚姻中充當最不起眼的配角。
這一點才是孝莊在「人妻」這個角色里,真正在意的。
既然皇太極在世的時候,心里都沒有她,自己又何必在地下強行與他相聚呢?何況還擾了皇太極和哲哲皇后的清凈!
所以孝莊去世前才要叮囑康熙,不要將她和皇太極葬在一起。
孝莊這是在吃自己的姑姑哲哲和姐姐海蘭珠的醋嗎?
那也不至于,她們本就是一家人,都來自蒙古科爾沁的博爾濟吉特家族。
姑侄三人同侍一夫,如今看來比較奇葩,而這在歷史上也是比較罕見的。
1614年,建州女真日益壯大,問鼎中原指日可待,科爾沁在蒙古部落中勢力相對薄弱,迫切需要與女真政治聯姻,鞏固自身地位。
所以這一年,科爾沁首領莽古思,將15歲的女兒哲哲嫁給了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
皇太極迎娶哲哲的儀式非常隆重,他還立下重誓:永不拋棄哲哲!
婚后的哲哲也沒有忘記自己最重要的家族使命,那就是為皇太極生下具有科爾沁血統的兒子。
可惜自己肚子不夠爭氣,嫁給皇太極11年,生了3個女兒,始終沒能誕育一個兒子。
為此,哲哲感到既內疚又氣餒。
不過,在此之前,皇太極已經有了7個兒子了,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所以皇太極自己倒是一點也不著急。
可科爾沁那邊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為了與努爾哈赤建立的后金維持牢固的政治聯盟,科爾沁又一次出手了。
1625年,科爾沁將年僅13歲的布木布泰,也就是哲哲的親侄女,嫁給了皇太極。
布木布泰年齡雖小,卻已經是出了名的美人胚子,被稱為「科爾沁第一美人」。
但是對于比她年長20歲的皇太極而言,此時的布木布泰雖然貌美,卻是那種尚未褪去稚氣的美,一種不成熟的美。
這也是布木布泰給皇太極的第一印象,所以即便後來的很多年,皇太極對她都沒有男女之間那種心動的感覺。
不過,這也并不妨礙布木布泰為皇太極開枝散葉,畢竟,她也是帶著科爾沁的「政治任務」過來的。
布木布泰嫁過來的第二年,努爾哈赤就去世了,皇太極成為了新一任的后金大汗。
此后,皇太極更加重視與蒙古各部的關系,希望壯大后金的力量。
科爾沁那邊也不遺余力地支持皇太極,鞏固著「滿蒙同盟」的關系。
只是,9年過去了,科爾沁一直沒能如愿,布木布泰接連生下的也都是女兒。
眼看著要布木布泰要步姑姑哲哲的后塵,就在這時,科爾沁那邊選擇再次加碼,皇太極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也由此登場。
1636年,布木布泰的姐姐海蘭珠,跟著母親科爾沁大妃和次妃來到盛京。
這回,皇太極第一次見到26歲的海蘭珠,從此便不可自拔地愛上了她,不久后就將她占為己有,娶她為妻。
孝莊看到自己的親姐姐嫁了過來,自然是很高興,但從皇太極與海蘭珠墜入愛河的那一刻起,一直不得寵的孝莊也意識到,自己此生都再無希望擁有丈夫皇太極的愛了。
這一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同時冊封五宮后妃。
后妃按地位排序,分別是:
中宮清寧宮哲哲皇后,東宮關雎宮宸妃海蘭珠,西宮麟趾宮貴妃娜木鐘,次東宮衍慶宮淑妃巴特瑪璪,次西宮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
哲哲資歷最老,當上皇后排在第一,這無可厚非,海蘭珠雖然比妹妹晚9年入宮,卻是皇太極最寵愛的妃子,所以越過妹妹布木布泰,排在第二,這也能夠理解。
但是,娜木鐘和巴特瑪璪都只是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的遺孀而已,算是二婚嫁過來的,地位卻在布木布泰之上。
布木布泰直接排在了墊底的位置,可想而知,她有多麼心酸。
被冷落和遺忘的布木布泰,只能望著姐姐海蘭珠一路高歌猛進的背影,顧影自憐。
事實上,皇太極對海蘭珠的愛,真的是轟轟烈烈刻骨銘心的,這是歷史都承認的偏愛。
皇太極一生中有15位后妃,海蘭珠一直是其中特別的存在,無可替代。那麼,皇太極到底有多寵海蘭珠呢?
「宸」是北極星所在,特指帝王的宮殿,象征帝王之位。
當年唐高宗李治在世的時候,武昭儀(武則天)就一心想要李治封她為「宸妃」,後來實在是因為封「宸妃」會逾越禮制,武昭儀才肯作罷。
而海蘭珠輕而易舉就被封為「宸妃」,足以見得皇太極對她真的是盛寵!
這個名字引自《詩經》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無疑是愛情的象征。
而且關雎宮華美至極,是參照皇后的清寧宮建造的,唯獨台基比清寧宮略低一些,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海蘭珠不僅在皇太極心中排第一,連擺在明面上的身份和地位,也僅次于中宮皇后而已。
關雎宮不僅見證了皇太極和海蘭珠的愛情,事實上,也目睹了海蘭珠的悲劇。
1637年,也就是海蘭珠被封為「宸妃」的第二年,科爾沁博爾濟吉特家族終于如愿,因為這回,海蘭珠給皇太極生下了具有科爾沁血統的皇子。
皇太極欣喜若狂,只因這是他最寵愛的妃子所生的兒子。
他創了先例,不僅在盛京中大宴群臣,還頒發了大清第一道大赦令,給了這個剛出生的第八子太子一般的待遇。
這次大赦天下,甚至讓諸王大臣們紛紛猜測,皇太極是動了立皇八子為儲的心。
不過,天有不測風云,或許是這個年輕的小生命,無法承受如此大的殊榮,這個孩子才出生半年多,甚至都沒等到皇太極給他取個鐘意的名字,就夭折了。
海蘭珠痛失兒子,深受打擊,從此變得郁郁寡歡,甚至積郁成疾,4年后,32歲的她就撒手人寰了。
1941年九月,皇太極正領兵于松錦戰場上指揮作戰,突然接到宸妃病危的消息,他當即放下緊張的戰事,將軍務托付給將領們,自己日夜兼程趕回盛京。
他一路疾馳,甚至在鼻血不止的情況下,仍舊馬不停蹄地往回趕,只為見自己心愛的人最后一面。
但是緊趕慢趕,皇太極還是慢了一步,終究沒能見到活著的海蘭珠,等待他的只是一具冰冷的遺體。
皇太極心底涌出巨大的悲痛,一時間聲淚俱下,痛哭流涕,接下來的6天,他更是不吃不喝,昏迷了過去。
醒來后,他才感嘆:「當初皇父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自己都沒有如此傷心!」
後來,諸王大臣們為了讓他消愁解悶,經常請他出去射獵散心,每次經過宸妃的墓地時,他都難免觸景生情大哭一場。
海蘭珠喪禮期間,皇太極還停辦了所有重大的慶典。
據史料記載,有郡王在此期間私自作樂,皇太極發現后,異常生氣,甚至立即削去了郡王的爵位。
1642年,清軍在松錦之戰中大獲全勝,明朝大將洪承疇和祖大壽歸降大清,皇太極內心的激動無以言表,特地宴請了他們二人。
不過,皇太極自己卻沒有出席宴會,原因無他,還是心愛的女人海蘭珠的喪期未過。
也許是皇太極一心要追隨心中至愛,海蘭珠去世僅僅兩年,1643年8月,皇太極竟無疾而終,享年52歲。
海蘭珠26歲入宮,33歲離世,盡管陪伴在皇太極身邊的時間才短短7年,卻得到了皇太極全部的偏愛和恩寵。
相比之下,她的妹妹孝莊算是被皇太極完完全全忽略了。
雖然入宮時間早了整整9年,卻被皇太極視若后宮中可有可無的存在。
與后宮其他豪氣爽朗的蒙古女人不同的是,海蘭珠的性格多愁善感,擁有水一般的柔情。
男人大多是有一種英雄主義情結的,叱咤半生的皇太極更是如此。
小鳥依人的海蘭珠恰到好處地激起了他強烈的保護欲。
見慣了宮中賢惠端莊的后妃,皇太極太需要像海蘭珠這樣弱柳扶風滿目含愁的女人了。
海蘭珠雖然不爭不搶,但她柔情似水,又恰好是皇太極偏愛的那一款,所以一下子便抓住了皇太極的心,讓他愛得癡迷而瘋狂。
海蘭珠入宮時是26歲,擁有一個成熟女人的無窮魅力。
其實,關于她嫁給皇太極之前的經歷,正史上并無記載,但是民間卻有各種傳說。
因為在古代,13歲便是待嫁之齡,妹妹孝莊這個年紀都已經嫁給皇太極了,而海蘭珠「26歲」的高齡,要說還沒嫁過人,可能性微乎其微。
況且海蘭珠也是草原上天生麗質的美人,所以,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是二婚。
經歷過一次婚姻的洗禮,海蘭珠已然變得更加成熟,也更加懂得男人。
海蘭珠不僅善解人意,對皇太極體貼入微,而且,她給皇太極的是真正意義上一個普通女人對一個男人的愛。
帝王的婚姻自古以來便帶有濃烈的政治色彩,但皇太極偏偏是個性情中人。
當四處征戰的皇太極疲憊歸來的時候,他需要的其實不是千篇一律的關心和問候,而是愛情的浸潤和溫柔的陪伴。
而他的這些需求,只有散發著成熟韻味的海蘭珠才能夠滿足他。
在皇太極的心中,海蘭珠才是真正理解他懂他的女人,而孝莊再聰慧再有才華,也沒能讓皇太極多看她一眼。
不可否認,孝莊確實頗具膽識與智慧,但是在皇太極在位期間,她的才華并沒有太大的施展空間。
皇太極去世后,孝莊才開始表現出非凡而卓越的能力。
眼看著多爾袞和豪格為皇位展開激烈角逐,孝莊一心想著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兒子福臨(順治皇帝)繼承大統。
冷靜分析形勢后,孝莊先是選擇靜觀其變,后又通過安撫多爾袞,讓他心甘情愿地推舉年僅6歲的福臨登上帝位。
在多爾袞攝政期間,福臨成了傀儡皇帝,孝莊忍旁人所不能忍,勸導福臨等待權力回握的機會。
多爾袞一死,孝莊不僅輔助福臨牢牢穩住君權,還幫著出謀劃策,將多爾袞余黨一網打盡。
康熙朝的時候,輔臣鰲拜專權,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孝莊又幫助孫子康熙設計智擒鰲拜,成功清除了鰲拜黨羽,使康熙得以真正親政。
康熙自幼便受孝莊的熏陶與教導,親政后也深受孝莊的影響,勤于國事勵精圖治,為大清的繁榮昌盛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康熙一生中最感激的女人便是皇祖母孝莊,所以當孝莊命不久矣的時候,康熙祈求上天,寧愿自己減壽,也要讓她活下來!
孝莊歷經三朝,輔佐兩帝,她的政治才能,在順治和康熙年間體現得淋漓盡致,她的才華和智慧也為世人所稱道。
可惜的是,皇太極在世時,心里只有海蘭珠,也一心隨海蘭珠而去,再也沒有機會目睹孝莊的智慧和才華了。
不過說到底,才華從來就不是衡量一個后宮女人受寵與否的標準,也就是說,即便皇太極看到孝莊的才華與膽略,也未必就會因此深愛她。
皇太極對海蘭珠是因為深愛而獨寵,對孝莊是因為體會不到愛的滋味才無視。
身在后宮的孝莊,雖然沒有得到一個普通女人該有的幸福,卻為大清王朝的蓬勃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放到歷史長河中來看,皇太極對她寵或不寵,都不重要了。
畢竟,海蘭珠雖然得到了皇太極全部的恩寵和偏愛,卻紅顏薄命無福消受,孝莊雖然被皇太極忽視和冷落,卻因杰出的政治才干而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