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博學多才,滿腹經綸,但其躬耕于南陽,雖然號稱「臥龍」,但未出山前,聲名不顯。只在內部圈子里出名。一直到了(約)27歲,劉備請他出山,才嶄露頭角。
然而,諸葛亮出山到時候,曹操已經已經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力量。依托曹家和夏侯家等世家大族的支持,曹操身邊已經人才濟濟。
荀彧、荀攸、賈詡、郭嘉和程昱等人,已經在曹操身邊站穩腳跟。曹操沒有迫切需要,在尋找新的謀士。更何況主動投奔曹操的人很多。曹操無法做到劉備那樣禮賢下士,到荊州來挖諸葛亮。
荀彧、荀攸、賈詡、郭嘉和程昱等人,都是謀士里的佼佼者。此刻年輕的諸葛亮,無法迅速在曹操集團里面發揮價值。于諸葛亮而言,曹操并非他等待的明主,自然不會主動去投奔。
徐庶在劉備陣營時間雖短,但劉備的軍師,為劉備出了很多奇謀妙計,讓曹操比較頭疼。雖然沒有《三國演義》中殺呂曠斬呂翔,大破八門金鎖陣,敗曹仁取樊城那般夸張。但人才匱乏的蜀漢,也算得上能人了。
曹操覺得劉備能夠在新野的幾次勝利,一定是得到了能人指點。恰好,徐庶的母親在混戰中被曹操俘虜了。于是曹操利用徐庶的母親,挖走徐庶到自己的陣營,來消弱劉備集團的力量。
《三國志·諸葛亮傳》載:徐庶初從劉備,后曹操獲庶母,庶辭劉備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于事,請從此別。」元直,徐庶字,歸曹后,官至御史中丞,而終身不為曹操謀劃一策。
陳壽沒有為徐庶,但在《諸葛亮傳》中提及。
至于諸葛亮呢,良臣擇了明主,就好比如魚得水。諸葛亮和劉皇叔的利益捆綁在一起。等諸葛亮嶄露頭角之后,曹操再想設計挖走諸葛亮,那絕非易事。
綜上所述不是不想挖走,而是諸葛亮已經是劉備集團的骨干了,挖走他的風險大于收益。更何況不是迫切需要,不值得曹操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