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說所的夏朝,僅僅只是一個歷史學方面的概念。記錄也應該指的就是文字方面的吧,其實別說夏朝,商周也是。夏商周在沒有正統的史書記載的前提下,大部分的記錄來源于考古發掘。只有在文字正式成熟之后,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才得以有了能夠皓首窮經的文獻材料。夏朝并不是沒有記錄,在考古學文化里面的二里頭文化。在年代上是與歷史文獻記載的夏朝在年代上大致是吻合的。(PS:本文僅僅以考古學角度來解釋,盡量區分歷史學概念)
有興趣的可以移步這個話題下本人的回答:(長文費流量,點開需謹慎!)
夏朝存在嗎?
根據《史記·夏本紀》及《竹書紀年》的記載,夏代自禹至桀,歷14世17王,共400余年。《夏商周年表》推定其年代約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自從殷墟卜辭證實了《史記·殷本紀》中所載的商王世系以后,學者大多都認為《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也應當是可信的。
目前,考古學上沒有夏朝一說,只有夏文化這一概念。
夏文化是肯定存在的,對應歷史年代為夏朝。
這是本人論文中的一段,摘抄如下:
目前,學術界關于夏文化的看法,主要分為兩家,一種是:二里頭文化一至四期就是徹頭徹尾的夏文化,包括新砦期在內的早于二里頭文化的文化遺存和晚于二里頭文化的文化遺存,都不是夏文化;另一種是:二里頭文化的主體是夏文化,但夏文化的上限應前推至二里頭文化一期之前,早期夏文化應包括新砦期文化,甚至包括王灣三期文化晚期遺存。二里頭文化第四期(或至少是其偏晚階段)屬于商代早期的「后夏文化」 。
關于文獻記載的「夏代」紀年有許多不同說法。《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以公元前1600年為商代始年上推471年,則夏代始年為公元前2071年,基本落在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第二段(公元前2132——前2030年)范圍內」 。據此,當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夏王朝紀年范圍是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好像有點扯遠了。。。。。
回到題目上來,與夏朝年代對應的夏文化是存在的!!!記錄是有的!!!就在祖國的山川溝壑里面。夏文化的二里頭類型的分布范圍比較廣: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陜西等等。這些都不是文字記錄,是需要考古學用手鏟刮出來。一個遺址,一座墓葬,陶陶罐罐上的紋飾、符號都是古人們對其歷史的記錄。需要考古學家去解讀。
然后采用王國維先生提出來的「二重證據法」
「吾輩生于今日,幸于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訓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惟在今日始得為之。
運用「地下之新材料」與古文獻記載相量印證, 以考古代歷史文化,然后去研究。
如果僅僅以單純的文字記錄來說,夏代記錄確實是少得,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1.文字還沒有系統的發明與應用。
2.書寫材料所限,現在最早的書寫記錄都是寫在卜骨(烏龜殼、牛胛骨)上的 ,而且都是商代的,能識辨出來的也不多啊。
3.跟中國整個大的自然環境有關,為什麼西方的埃及、兩河、瑪雅能成為世界認可的信史呢。
人家有石頭建筑、把字寫在石頭上啊,但是我們的祖先們寫在那種不易保存的東西上,而且氣候濕熱,容易腐壞。簡牘、布帛、王八殼子真的很容易壞啊有木有。中國古人建筑大多是土木建筑,地基以上這麼多年下來什麼都沒有啊,就是有硬的燒結面、夯土面,然后一個個的柱洞啊。拿出來,西方學者們根本不信啊。。
為了便于理解,把評論里面的回復丟上來了。
甲骨文是屬于成熟的文字、目前出土的卜辭上的不能識辯出來的還有好多。關于夏時期的出土文字記錄、基本上沒有。古文字課上見的最早的是商的卜辭、周的青銅銘文、春秋戰國的簡牘。說來慚愧、這幾種非專業根本認不出來、書寫規則什麼的與現在的差別很大。考古學上各個期段的劃分是: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宋元明吧。
一般從夏開始成為歷史時期的考古,因為古代文獻中有提到。能不能成為信史,不一定說是要有文字記錄,一般說夏朝存在,核心問題在于它的都城在哪里?這種象征國家機器的政治中心如果確定。就可以將其確定為信史了文明起源是個比較宏大的主題吧。因為什麼是文明的開端,以什麼為標志,說法不一。文字?大型聚落都城的出現?私有觀念的誕生?我記得上課的時候老師舉過一個例子。學者們苦苦追尋文明的開端,僅僅只是一個類似于開國大典這樣的一個節點,只要這個開國大典存在了,前面的不算文明,開國大典之后才算。這樣一刀切,很不合適。因為文明是在不斷沖突和融合中逐步演進的。路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如果非要找到這樣一個節點來確定文明真正的誕生,那也只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各有各的說法罷了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道: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錄秦漢,上記軒轅,下至于茲,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說到三代的時候用到了「略推」,說明司馬遷本人也不確定,不敢信誓旦旦的說三代存在。他只是走訪民間,通過民間傳說、風土人情來進行推斷的。傳說是人們對過去模糊的記憶。并不是說傳說這個東西就是虛妄的,需要我們去驗證。商王世系的確定,在殷墟為發掘出來之前,沒人敢說它是信史吧。每年的考古新發現都有可能會將以往一些定論推翻。在考古材料和文獻面前,我們只能說考古材料才是可以確認的。文獻本來在傳抄和記錄中會有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