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得追溯到太平天國運動。眾所周知,由于太平天國,摧毀了清軍的絕大多數有生力量,導致清廷不得不開放團練,從而使得一些地方漢人勢力開始做大。一開始勢力比較龐大的是湘軍,號稱有30萬人,而且勢力遍布東南六省,兩江總督和浙閩總督長期都由湘軍系的人員擔任。可以說,要不是因為有列強在背后撐腰,蜻蜓估計早就完蛋了。
所以,為了制約湘軍,蜻蜓就選擇了李鴻章的淮軍來打壓湘軍勢力。然而,問題在于,隨著30年的洋務運動開展,李鴻章的淮軍勢力也開始越發壯大,這就讓蜻蜓又睡不著了。所以甲午戰爭的時候,蜻蜓通過各種手段在背后下絆子,希望讓日本擊敗淮軍,以實現變相削藩。為此,他們做了以下幾個努力,首先就是甲午戰爭的清軍兵力,來自于69個平行的軍隊系統。
這還沒完,清軍能用的部隊合計才兩萬多人,而李鴻章上奏需要招募新兵擴充部隊,因此,需要準備200萬到300萬兩的軍餉。結果光緒下令,嚴禁李鴻,章征兵等到后面開打了才臨時抱佛腳,允許擴充部隊。更絕的是軍餉。李鴻章說,讓蜻蜓準備200萬到300萬的軍費,結果蜻蜓就拿出18萬兩作為軍費,都不到他要求最低標準的1/10。
而且很多淮軍的高層將領在戰爭還沒打完的時候,秦軍就準備將他們處決了,如丁汝昌,衛汝貴,衛汝成。而且從1894年8月1日蜻蜓下肢對日旋轉到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完畢,一共就260天。然而在1894年10月14日,僅僅對日本宣戰74天以后,蜻蜓上層就已經全面達成投降的意見。這時候日軍甚至都還沒打到清國境內,后面的186天,蜻蜓都在忙活對日投降的事情,也就是說整個甲午戰爭有71.
5%的時間,清朝都是在考慮怎麼對日投降。
你說你能用兵力就兩萬,禁止招募擴充部隊,而且整個部隊還隸屬于69個完全不同的軍隊體系,給你的軍費還不到你要求最低標準的1/10,打到一半還要把高級將領全部處死。日本還沒打到清國境內就已經現在怎麼割地賠款?我真的,隨便哪一條拎出來都已經能讓人感覺到吐血了。也就李鴻章能硬著頭皮搞下去,換我直接宣布辭職不干了。
東南互保又是熟悉的味道,先是對八國聯軍宣戰,然后緊急逃跑,同時讓義和團還有一些漢人勢力在前面頂著,甚至讓東南各省都去參戰。這時候,東南那些大佬被耍了這麼多次,腦子也總算開竅了,直接宣布東南互保,你愛咋咋地吧!
具體參考這個回答。
甲午戰爭清朝有沒有可能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