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事件,如果我是曹操,我也殺楊修,為何?
因為楊修用雞肋來形容主帥對戰情的態度,食之無味、棄之不舍!
妄自揣摩一軍主帥的指揮動向就算了,關鍵是還到處散播,鼓動曹軍其他將領在收到曹操撤軍命令的情況下提前收拾行李回家,這是動搖軍心的表現;
在任何軍隊,動搖軍心的人都得殺,特別是上層智囊和指揮層,搞不好是會葬送整支部隊的!
關鍵是,楊修的老爹楊彪四世三公,是忠于漢室、鄙視曹操的,而曹老闆戰略方針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本意是要篡漢自立的。而楊修之前種種做法和楊彪如出一轍,已經讓曹操非常不爽。
再加上楊修之前也沒給曹軍立啥功勞,在曹操眼中,楊修才是雞肋。現在你敢無視我的安危,藐視我軍法紀,妄自揣摩我的心思,又蠱惑我的手下不守軍令,亂我軍心,對于我曹操來講,楊修就成了負資產,還是特別危險的負資產,不殺還留著過年?
楊修你揣摩主帥心思沒關系,但你在心里揣摩好,再制定策略給曹老闆進言就行;不管策略行不行得通,老闆都會有參考的價值,老闆才會認為這個謀臣有價值。
作為謀臣,軍國大事你得讓主帥決策,而不是你替主帥決策。
你替老闆決策,就成了僭越,屬于奪權行為,哪個老闆能忍?
更何況我曹老闆就是奪權專業戶,還能讓你楊修奪了我的權?
既然推斷出曹老闆想撤軍,何不直接向曹老闆進言,找個撤軍理由作為台階下,幫曹老闆下定撤軍的決心呢?
楊修既不等曹老闆下令撤軍,也不和曹老闆打招呼,自作聰明的告訴其他人撤兵,動搖軍心,是不將曹軍、曹老闆的安危放在眼里的具體表現,曹老闆能忍?
楊修這麼做,并不是楊修不夠聰明,而是楊修根本不將曹操放在眼里,不尊重曹操表現出來了而已,是太狂妄了,拎不清自己的位置。
在雞肋事件之前,楊修扶植曹植與曹丕競爭世子之位,曹操還無所謂,畢竟曹植的文才曹操也很欣賞,也曾想立曹植為世子;再說了曹植也是自己的兒子,有個有點能力和背景的文化人幫幫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站在老父親的角度,是持歡迎態度的。
但曹操後來看到了曹植性格太軟弱,政治手段很幼稚,容易被忠于漢室的那些老臣們(包括楊修)忽悠,不適合大爭之世;
且曹植又不是長子,中國自古以來都有「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將曹植立為世子很難服眾,恐生大亂,畢竟曹軍政權并不是100%牢固,內外都有敵人,需要一個有極強政治頭腦的繼承人才能吼得住。所以曹操認為曹植接不住自己的擔子,立曹丕為世子才是正確的選擇。
事實上,曹丕也是很有文采的人;曹丕的大局觀強,有政治頭腦;而曹植就是個聰明迂腐的文人而已,不適合殘酷的政治斗爭。
實際上呢,曹丕繼位后做得并不賴,繼承丞相之位后平定了北方,并順利篡漢稱了帝;曹丕政治手段很穩健,牢牢控制了政治局面,在曹丕生前是任何人都不敢造次的,包括司馬懿那廝;曹丕的性格也很包容,繼位稱帝后也沒有殺曹植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
曹老闆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畢竟曹老闆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是從尸山血海中爬出來的大英雄,識人用人都很有一套的。
就算以前對楊修再不爽,想殺楊修也不能說殺就殺了吧,也得找個恰當的理由殺掉,才不致于寒了將士的心;畢竟我曹操是樹著匡扶漢室、天下共主的大旗來號召天下的,濫殺文人的名聲萬不能有的。
即使是殘暴如董卓,也不會拿殺人當兒戲,殺人也得找個合理的借口。更何況是我曹操,殺楊修這種有背景和社會影響力的文人墨客,更是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
所以,當楊修違背了軍令,動搖了曹軍的軍心時,曹老闆當機立斷,陣前斬殺了楊修,永絕后患!
而郭嘉呢,一開始是在曹老闆的死對頭袁紹手下當謀士,但郭嘉認為袁紹的為人不足以成就霸業,所以就辭職不干了,賦閑在家6年。
曹老闆因為痛失一個相當信任的謀士戲志才,寫信給好基友荀彧(也是曹老闆非常信任的謀臣)讓他推薦人才接替戲志才,荀彧就給曹老闆推薦了郭嘉。
從背景來講,郭嘉是毫無背景,招募過來就是曹老闆的人,這一點和楊修不同;楊修因為家族的原因,心里或多或少還心向漢室,是進不了曹老闆的核心智囊團的。
正是因為如此,郭嘉一直為曹操盡心盡力。曹操在征張繡失敗、被袁紹寫信羞辱時,一直擔心自己不是袁紹的對手。這個時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斗志,更幫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囊團中的核心地位。
「十勝十敗」之說對于曹操來講,其地位不亞于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三分天下」的戰略。
在此之后,每逢關鍵時刻,郭嘉總能給曹操正確的建議,比如敗袁紹、殺呂布、克劉備等,郭嘉都表現出杰出的智囊團角色,真心實意為曹老闆排憂解難。曹老闆奠定北方的霸主地位,郭嘉是有大功的,所以曹老闆也因此非常器重郭嘉,和荀彧不相上下。
只可惜天不假年,郭嘉在隨曹操征烏丸時病死,只活了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