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就是和清廷割裂啊
晚清時期對世界了解得越多,就會越清晰地知道清廷那套古代制度在近代是難以生存的。
對世界認知最豐富的,會加入同盟會,徹底摧毀舊的架構重新開始;或者變成立憲主義者,至少得把清廷那個古代君權神授的內核給換掉。
對世界一知半解的,會積極支持洋務運動,至少近代科技得掌握,畢竟學過近代科學的也見識過近代軍事的力量了。
對世界幾乎一無所知的,才會覺得老一套還能玩得轉。
參加東南互保的,多少和外部世界打過交道,不是辦過工業就是組建過近代軍隊,有些還出國訪問過,在他們的眼里朝廷、太后已經是徹底的瘋了。幾年前兵強馬壯的時候連同為亞洲農業國的日本都打不過,現在相信啥「神權」和列強同時開戰?真上了戰場這幫人大概還沒太平軍能打。
真打起來肯定是一敗涂地。
既然如此對待瘋子最直接最理性的反應就是割裂,太后和朝廷發瘋可不能給他們陪葬——到時候真倒霉的還未必是他們。正好周邊的同僚都是這個想法,掌握地方軍、政、財大權的人基本愿意加入,那就正好抱團和秦廷割裂。
如果太后最后發瘋掛了,那兩廣總督李鴻章就成了大總統,這些參與東南互保的地方大員也都成了從龍功臣,分蛋糕的時候可是最高優先級,豈不美哉?拳亂的責任還可以丟給太后,自己撇得一干二凈。如果最后太后跑了,那爛攤子還得找老糊裱匠李鴻章收拾,而且法不責眾,參與的眾人還有保住朝廷大半家業的功勞。即使出現了意外情況,洋人被趕跑了,大半江山、幾乎大部分的財賦都在自己手上,談判還是動手自己都是主動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