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朋友,男性,失業6年,他老婆已經失去鼓勵他的想法了,只求他能養好身體,在家教育好娃;而他自己,也已經失去了對工作的期待及熱情,跟我們朋友之間的聯絡也開始慢慢變少,至今我也不清楚他還打不打算繼續就業或者至少做點小生意,感覺除了在朋友群里轉發一些特別負面的社會新聞以外,他幾乎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其次是閨蜜老公,疫情期間被公司裁員,年紀也比較大了,今年45歲,在家至今已經第三年,也找不到任何合適的工作。
其實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40歲在職場,除非任關鍵崗位,或者是機關單位或者公務員,其余的失業后基本很難再有就業的機會;
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已經是趨勢,中國卡在35-45歲左右的大部分是75后到80后的這批人,基數龐大,但優質的就業崗位卻并沒有那麼多,高新科技領域的人才又因為整體國民教育的體制問題而長期稀缺,失業人員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我在幾次跟朋友吃飯聊天中偶爾會聽到某某失業無助的聲音,我只想說,如果長時間在之前的工作領域中兜兜轉轉且一直無果的朋友,不如嘗試換個賽道,嘗試做做短視頻、寫寫文章,利用空余時間多發掘興趣點,并持續將它做深,擁有自己的一個穩定的流量池后,再考慮嫁接商品資源,做個自由自在的宅商,豈不是更好?與其盲投簡歷,長時間陷入焦慮,不如讓這些時間,慢慢沉淀出價值;
我早前有個失業的朋友,由于比較喜愛烘焙,失業焦慮的那段時間,就天天在家揉面做面包,她每天都將自己的制作心得PO在自己的賬號上,而每天烤出的新鮮面包一個人吃不了,就送給了左鄰右舍,沒想到,突然就有一天,賬號粉絲突然增長迅速,而社區內也因為她的手工面包口感很棒慢慢開始跟她訂購,就這樣,她不僅開始擁有了一群穩定的粉絲消費群,更有了自己的面包品牌,私房手作也成了社區長線訂購的主打特色,帶動了周邊好幾個烘焙工作室,這是我身邊活生生真實的案例,她原本也是互聯網企業南區的高管,一次突如其來的內部裁員,一度讓她陷入恐慌和不安,但好在,也給她的生活,打開了另外的一番天地;
40歲乃至50歲,我我們都應該做好失業的準備,哪怕不失業,這個年紀,在職場里,那都是大叔和大媽,只要不是公司的關鍵高層,都不可能受到重視和尊重,雖然人在崗,但大家也當你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只拿薪資但不出價值的占坑蘿卜,與其戰戰兢兢熬到退休,不如趁身體強健的時候,為下半生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