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還行,愿意的,以前真是,一言難盡。
老公家農村,疫情前年年回。開始真不情愿,因為真心生活不慣。
2016年,村里泥巴路,茅坑,燒柴火,一到晚上烏漆嘛黑,電倒是有,但耐不住它老停阿。
結婚那年回,一雙新鞋報廢,紅大衣被鞭炮燒個洞,手腳都凍瘡。信號不好,還辛虧帶個kindle挨過了漫長的無聊。
第一年生娃回,更夸張,娃近一歲,沒吃的,全靠搞到個小熊燉鍋,天天吃燉蛋混了過去。
老公家兄弟三個。兩嫂嫂,也是肉眼可見地嫌棄。大嫂子鎮上的,還會自己去田里薅菜,給娃做飯。二嫂子城里的,傻眼,基本就是呆半天,勉強吃燉飯,然后把娃帶走。
公公婆婆天天瞎忙,搞柴火什麼的,根本不管。窩想反正三五天,咬牙一聲不吭過完。
但一次大嫂子的娃生病,大嫂子結結實實爆發了一回,然后發誓再不回村。
真就不回了,2019年疫情后,統統不回,和諧得很。
三年過去,老公這次是要死要活要回。他從小村里長大,愛他村得很,老聲稱,他只要村呆幾天,就能滿血復活。幾年沒回,他血槽已空。
我們在一沿海二線,三年,也受夠了外地過年的冷漠無聊。于是管它疫情不疫情,果斷回了。
然后發現村里還行呀。有公廁,有燃氣,路面都硬化,路燈也有,隔壁左右建起新房,小洋房漂亮得很,面貌改觀了好多。
去鎮上,雙向車道,買東西也方便了。沒得用沒得吃的,直接買買買就行。
村里開闊,三排屋子外,都是田,茫茫的冬天田野,娃在里面瞎跑,追雞追狗,挖泥巴揉泥巴,不亦樂乎。都感覺娃像見了世面似的。
也挺熱鬧。走家串戶,很有小時候過年那味。很多人窩在一起,看電視,打麻將,嗑瓜子。還有磚頭搭個灶,搞些枯樹枝,烤土豆烤紅薯,像小時候玩的過家家。
還有肆無忌憚地放沖天炮,漫天開花,比城里大得多的焰火,漂亮、震撼,絢爛全沒遮擋的。
娃直接過得樂不思蜀,說不想回城市了。
當然,老公的兩哥哥,在兩嫂子的嫌棄下,都沒回,他們家六間的大平房(為三兒子三十年前建水泥房),就我家獨享。
真心,農村水電氣路,搞方便點,田園生活,真比城里過滋潤、有意思。
如果工作近點,周末村里休閑兩天,那是絕配。可惜我們回老家,得六小時火車。
于是羨慕死江浙同事,尤其農村的,人家農村還小洋樓美如畫。不愧是共同富裕的滋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