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殘酷的事實:
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國內幾乎可以算是沒有靠譜的的理財方式
我們可以簡單梳理一下常規的這些理財渠道
1、銀行存款、支付寶
不用想,絕對跑不贏通脹,存這里面就是給銀行做貢獻,扔錢
2、債券
無風險國債,普通人是很難買到的,而市場上這些債券最近又開始一個接著一個的爆雷,所謂的剛性兌付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就是一個笑話,因為很大一部分債券的償付模式就是采用的發新債還舊債的方式來拖而已,目前規模已經大到不能倒的地步,而且收益率也不高。
3、私募基金,信托基金
100W的投資門檻就已經擋下了絕大多數人吧,手中有100w以上現金的人并不多,大部分家庭的資產都被綁架在房子上,而且這些基金嚴重依賴基金經理管理水平和信托公司發產品的靠譜程度,你能分辨哪個好壞麼,即使公司靠譜,信托8%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小資金可看得上。
4、期貨,外匯,比特幣
這些高風險品種就是個吃人的市場,混跡市場這麼久我幾乎沒見過能進入這幾個市場中完整出來的,個別一些賺大錢的,只要一直玩沒準啥時候就破產了,千萬不要高估自己面對高杠桿的時候,人性的弱點。
5、電影投資
的的確確有一些人走狗屎運,投的《哪吒》,《戰狼2》這種能帶來數十倍收益的電影,但我們放大到整個電影市場,你會發現,投中這類的不到1%,注意,是1%,買彩票刮刮樂都比這個高一些
6、股權投資
其實這個才是國家支持并且有暴利的地方,特別是一級市場,但散戶沒資格去參與,只能去參與類似于天使輪和二級市場這個階段,真正利潤大風險小的階段,小資金沒有入場門票,并且風投機構都是一下孵化幾十個初創項目,這里面只要走出一個成功上市來,就能有巨額利潤,老百姓玩得起麼,頂多砸鍋賣鐵參與一個吧。
7、各類民間借貸
坑多,特別特別多。。。。。
大概先寫這麼些個,可以看到,我國基本上是沒有成熟靠譜,長牛的產品的,前二十年的房地產勉強算是,但本金要求高周期也長,而且未來能不能跑贏通脹前景不明。
所以對于中年人來說,奮斗了小半輩子,上有逐漸老去的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中間還有不斷嫌棄自己的老婆,當手中開始有了一些積蓄,就會想著改變這個現狀,想去給父母更好一點的醫療條件生活條件盡孝道,想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想回家后讓妻子能夠更依賴自己給自己好臉色,想和漂亮年輕的女同事搞搞曖昧。。。這些都需要更寬裕的資金,哪怕沒有這些需求,增加一些存款也會極大的提升安全感,誰生命中還沒個突發事件,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借錢開始的。
以前有個帖子說,什麼是中年人的標志?就是當你開車停到車庫后,沒有立即上樓而是自己躲在車里抽根煙再回家,這就是中年人的標志,也只有人到中年才能體會到這種身在人群中卻無比孤獨的感受。
種種原因綜合起來,當這些就像是有生命卻失去靈魂的中年人遇到股票,突然發現,每天的資金波動,能夠抵得上一個月的月薪,于是他們在這好像賭博一樣給人帶來的多巴胺的刺激下,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算了一下每天賺10%,過不了多久就會變成上層人士,老婆再也不敢跟自己甩臉色,父母孩子也有更好的生活條件,隔壁小芳開始對自己暗送秋波,在這些幻想下,就開始一步步的沉淪,有一個相對悲觀的比喻我很喜歡,當你踏入股票市場的那天,就意味著,已經和魔鬼簽訂了契約。
當然,我不否認會有一小部分人在市場上賺到一些錢,但股市以其低門檻的特點,注定的競爭無比激烈,淘汰率也會非常殘酷,即使真的能夠走出來的中年人,莫不是經過了一段很慘烈的路途才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