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中國比漢唐時期的中國冷多了,關中由富庶之地變成糧食緊缺之地,中國的政治中心不得不東移。河西走廊由水草肥美之地變成貧瘠之地,通往新疆的道路出現1000多公里的戈壁,荒無人煙,有一次中亞使團進貢,差點餓死在這1000多公里的戈壁里。從甘肅出兵到西域,后勤可以把財政拖垮,蒙古還可以從側翼襲擾甘肅。
清朝是先征服蒙古,多次從蒙古進攻準噶爾,拉鋸近百年,最后準噶爾天花肆虐,人口大量減少,內部又爭權分裂的情況下,乾隆力排眾議出兵,西域有大量封建主投靠清軍,充當帶路黨,并就地解決糧食補給問題,才滅掉抗俄拒清100多年準噶爾
哈薩克有個汗王親征準噶爾結果被俘虜了 後來牧民主動湊錢把人贖回來了 相比明朝人家主動歸還都不要
有幾萬精兵,尤其是騎兵,就可以橫掃天下,很多人對幾萬騎兵沒概念,當年雄踞中亞的準噶爾就只有幾萬騎兵,就可以東打滿清,西拒沙俄,打的哈薩克嗷嗷叫。滿清的精銳也就是幾萬人。
征服中亞成本很高,唐朝在安西都護府駐軍2萬多騎兵,每年花費700萬緡,左宗棠收復新疆出兵六萬,花費六千余萬兩,這些軍餉大部分都是向各國銀行貸款的,據數據,清朝為保住新疆,從1760年——1911年間,撥給新疆的協餉和專餉,總計高達近4億兩白銀以上。這是大概數據。
清朝乾隆年間哈薩克愿意歸附,乾隆都不要,太花錢了,負擔不起。中亞收益主要在地緣安全,經濟上唐朝絲綢之路還有些收益,宋以后,貿易主要靠海洋,中亞對中原王朝是需要大量倒貼錢才能維持統治。
清朝1888年建立當時亞洲第一海軍—北洋水師的時總共花了2000萬兩白銀,由此可見在中亞打仗是非常燒錢的。
沙俄是雇傭軍模式,去了燒殺搶,都是你的。對境內諸多民族采用的是酋長代理統治,類似于奧斯曼,要麼就是屠光,內部整合度很差,列寧就說過沙俄是各民族的監獄。
沙俄絕大部分領土都是苦寒之地,沒幾個人。我們是農耕文明,能耕的地我們全占了,又占了為了保衛農耕土地對我們至關重要的那些屏障地帶,再多占,沒意義,在農耕時代維持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