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真蠻有意思的。
所謂「職場上工作能力太強是不是好事」,它的反面,對應的問題就是:
「我們是否要在職場上保持中庸?」
「中庸」是一個在中國文化里非常重要的概念。
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認為,「中庸」就是和稀泥,沒原則,甘于平凡,當好好先生。
但其實不是。
得到的羅振宇老師曾經對什麼是「中庸之道」,舉過兩個很精妙的例子:
什麼是堅持原則,什麼是中庸?第一個例子:我們上駕校考駕駛證,我們先學習交規,然后在駕校里練習單邊橋壓大餅S彎,這些學到的,都是原則。但一上路可不一樣了,實際的路況并不是僅憑原則就能應付的。開車的每一刻,你方向盤是向左打一些,還是向右打一些?你得看實際情況,你得講究「剛剛好」。不左也不右,這就是中庸。
職場上,其實也是一樣。
工作能力太強,往往意味著你會先于別人有自己的判斷,容易想到別人沒想到的,容易干成別人干不成的。這當然是好事兒——但并不意味著別人就錯了。
每個人的利益點不一樣,思考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想達成的表面目的和隱性目的可能都不一樣。
同樣一篇會議紀要,你來寫,2個小時一稿過。
但你的領導交給一個能力不如你的人,2天改6稿。
但如果你冒頭去說這個事兒,你可能會挨一頓批,還會被同事疏遠或嫉妒。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堤高于岸,浪必摧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這句話的重點可不是說你太秀,浪催的,才華橫溢,而是說——你沒有給別人留下容身的空間。
你得講究「剛剛好」。
工作中能力太強是不是一件好事?就個人而言,是,因為這意味著你有更多的機會。
但能力強的同時,如果不知道講究「剛剛好」,不知道「中庸」,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職場,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團隊協作的場合,想要收獲成長,終歸要收斂鋒芒,獲得別人的善意和合作。
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一再強調「多元思維模型」,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當你成長的越快,你越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容下很多復雜的東西。
祝能力成長的同時,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