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這種問題是標準的以后世眼光看待當日的情況
武則天當朝15年,在這之前已經做了幾十年的天后,她可是在高宗李治時就垂簾聽政的(你沒有聽錯,這也是唯一成年皇帝在精力旺盛的年級也采取垂簾聽政的皇帝)。高宗之后,中宗李顯就因為稍不如武則天之意就丟了皇帝位,被自己的兄弟睿宗李旦取代,所以可想而知這兩兄弟皇帝會武則天應該是怎樣的一種敬畏乃至懼怕。
及至中宗回歸之后,武則天晚年發生了暴力的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歸還皇帝位,中宗李顯仍然是對武則天畢恭畢敬,天天去請安;
李隆基是後來當了太上皇的睿宗李旦的兒子,按照血緣,那是武則天的孫子,他又這麼可能對武則天恨之入骨呢,而且按照政績而言,武則天還是有很多值得稱道和稱贊的,她兒子和孫子都是很佩服的。
實際上在武則天當政期間已經通過一系列雷霆手段,殺掉了自己這一支之外的所有李唐宗親,所以後來的所有皇帝都跟武則天是血緣關系。這也就是武則天在唐朝其實一直是很高的地位,即使到了唐末。這也是武則天這個名字能夠留存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則天大圣皇帝」、「則天大圣皇后」這都是武則天的謚號,由此可見,武則天在唐朝地位之高。武則天地位的下降乃至留下罵名,肯定是在遵從儒家思想,摒棄女性當家的兩宋時期。而到了近代隨著女權運動興起,武則天又再一次被拿出來說,為了彰顯其地位,才把謚號連著姓一起讀出來,就是「武則天」了,所以這實際上是一個尊稱。至于武則天的真名,至今沒有留下來了。
有人說武瞾是她的名字,呵呵,曌都是她當了皇帝之后造出來的,又怎麼可能是她的原名;武媚娘呢,這個名字其實是李世民給的,因為但是有一首流行歌曲就叫「武媚娘」,類似現在的「小芳」,有些調笑的成分,所以也不是原名了。
原名是什麼,至今已不可考,古代女性留不下來名字很正常,這是那個社會的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