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記錄的缺失,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查看全部 44 個回答
回答1
2023/11/17

ADVERTISEMENT

夏朝怎麼不存在?系列重大證據有人視而不見,有人弄虛作假(3)

原創廣百宋齋2021-03-07 12:35:50

在此前的系列專欄文章中,我已經反復強調,以天文歷法為證據,論證華夏文明上古時代帝系王年斷代,簡潔利索,精確無誤,并且可以做到「三重證據」相互印證——史料文獻記載的帝系王年紀年干支和在位年數、現存文物(如韓國藏早期石刻版本《天象列次分野之圖》)展示的精確數據,以及人人可證反復可驗的天文歷法推算。

華夏文明上古帝系王年斷代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反復可驗,夏朝怎麼不存在?

少昊元年是且僅是公元前2711年。顓頊元年是且僅是公元前2629年。夋嚳元年是且僅是公元前2551年。

ADVERTISEMENT

唐堯元年是且僅是公元前2477年。虞舜元年是且僅是公元前2378年。禹夏元年是且僅是公元前2325年。

其中涉及到的重大天象歷法情況,如顓頊駕崩于「歲在鶉火」之年、《尚書·堯典》記載的帝堯時代「四仲中星」實測年代、帝堯十年「景星出翼」、虞舜登極時正逢「仲冬甲子,月次于畢」、大禹母親懷孕時「流星貫昴」等,按上述王年斷代都可以得到無可置疑的反復驗證——有任何人還能有理有據地指認相關文獻史料記載的內容是偽造?

以此王年斷代對比國際學界關于古埃及同時期的法老王年斷代,綜合出土文物、史料記載和語言學、文字學等多方面的證據材料——

少昊摯/左徹/嶠極無可置疑地是且僅是法老左塞爾,顓頊無可置疑地是且僅是法老胡尼,夋嚳無可置疑地是且僅是法老胡夫,三座大金字塔可無置疑地分別是且僅是少昊、顓頊和帝嚳的大冢,古埃及的所謂「卜塔神」無可置疑地是且僅是華夏人文始祖伏羲之「敷教台」,古埃及法老的母系尊神「Nut」無可置疑地是且僅是黃帝元妃螺祖/嫘祖/雷祖,守護「昆侖」的神獸「陸吾」/leo/lion/luv 無可置疑地是且僅是大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雕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刻寫著四個大字:炎黃華夏。

ADVERTISEMENT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各985名校從事考古學研究和夏商周歷史研究的泰斗、大師、專家、教授、研究生,頭條及各網絡平台的高手們,美國、日本、韓國、歐洲各名校的大咖們——有任何人能有理有據地反駁上述任何一項論證?

不會有的,永遠都不會有。夏朝怎麼不存在?

有人指認古埃及是夏朝,有人指認石峁遺址是黃帝都城,有人指認三星堆是夏都,還有人指認齊家文化遺址是夏朝的源頭——我請廣大讀者朋友牢記一個基本原則,一個對任何妄論摧枯拉朽的輕輕質問——列出上古帝系王年斷代來看看?符合哪一條文獻史料記載?符合哪一項天文歷法特征?符合什麼出土文物的驗證?

不會有的,永遠都不會有。不能回答年代學問題的推測都是大(shua)忽(liu)悠(mang)。

《史記·封禪書》敘錄:「昔三代(夏商周)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國語》記載:「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請問,河洛在哪里?河洛怎麼可能在河南,河洛怎麼可能在陜西,河洛怎麼可能在青海甘肅,河洛怎麼可能在四川?

已知華夏上古帝王自少昊至顓頊,是且僅是古埃及法老,公元前2477年帝堯元年以前的古埃及就是華夏上古帝國,禹夏怎麼會突然跑到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來?

ADVERTISEMENT

公元前2325年正式登極的大禹不是古埃及的任何一位法老,我仔細查找過國際學界對古埃及法老的王年斷代資料,確實看不出來有任何一位法老的王年斷代能跟公元前2325年正式登極的大禹相對應。

因此,大禹的都城陽城、安邑、平陽、晉陽,一定不在古埃及尼羅河流域,也不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而在兩河流域,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伊洛竭而夏亡」,正確的含意是指兩河流域發生大旱,夏朝人民被迫流亡遷徙。統治集團流亡遷徙的目的地有且只有一個:印度河流域。這個判斷,下文繼續給出重大證據。

大禹創建的世界性帝國定都兩河流域,從史料文獻的記載來看,是「殺了一個回馬槍」。怎麼說?《左傳》敘錄:

昔高辛氏(按指帝嚳/胡夫)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于曠林,不相能也。

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不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這項傳說記載的,是夏商的始祖同為帝嚳之子,長相爭斗,帝嚳對這兩個家伙很不滿,于是將兩人遠遠地分開,長子閼伯遷往「商丘」,幼子實沈遷往「大夏」,從此「參商不相見」。

那麼,「大夏」在哪里呢?后世文獻中敘錄的「大夏」,就是指今阿富汗境內媯水(阿姆河)流域的古「大夏國」勢力范圍。如《史記·大宛列傳》敘錄: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媯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與大宛同俗。無大長,往往城邑置小長。其兵弱,畏戰。善賈市。及大月氏西徙,攻敗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余萬。其都曰藍市城,有市販賈諸物。

其東南有身毒國(按即古印度)。

總之,夏的始祖從尼羅河流域遷到了媯水和印度河流域一帶。因此,大禹創建的夏朝定都兩河流域,當然算是「殺了一個回馬槍」。

請大家注意,考古發掘證明——印度河流域古文明,是公元前2500年以降突然出現在印度河流域的,高度發達的文明形態疊壓在以科特迪吉文化為代表的土著文化之上,文化地層累積厚達12米左右。這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形態,被稱為「成熟哈拉帕文明」。這是不是夏文化呢?

一條重大證據出現了。

有些人常常吹噓中國天文學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夏仲康季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辰弗集于房。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說,在夏朝第四任帝王、大禹之孫仲康在位年間,陰歷九月初一這一天,房宿天區發生了日食。

「辰」,就是指具有鮮明時令季節指示作用的天象,如日月五星、日月合朔和北斗等。「弗」的本意是指「綁縛使矯正」。「辰弗集于房」就是「辰」匯集到了房宿天區。

吹噓「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的人,能指出「夏仲康季秋九月庚戌朔辰弗集于房」到底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嗎?能演示一下這一天「房宿天區」的重大天象嗎?

如果都不能指認出具體情況,吹什麼吹呢?一吹就爆嘛。

實際上,情況是這麼一個情況——除了我,中外學界沒有任何人知道「房宿天區」在哪。二十八宿之房宿天區,西起西咸三,東至鍵閉,大約黃經5°天區,如下圖。

我們先來看看,夏仲康的王年斷代情況。

大禹于公元前2325年登極,百歲癸卯崩,死于公元前2298年;夏啟甲辰年公元前2297年登極。

文獻史料記載的夏啟在位時間很混亂,有說三十九年,有說二十九年,有說十年。

夏啟之后就是太康。「太康無道,在位二十九年,失政而崩。」然后就到了仲康。

仲康在位年數也不清楚,有說七年,有說十三年,有說十八年,有說二十六年。

無論如何,根據上述記載,仲康在位的年代就在公元前2287年——公元前2232年之間。大家沒有意見吧?

那我們就來看看,公元前2287年——公元前2232年之間,兩河流域可見的日食有哪些。

夏商周斷代工程雖然「階段性結論」無一正確,但工程文集之一《夏商周時期的天象和月相》為廣大研究者提供了一些便利材料,其中就有5000年日食表。

表中的日食時間以東經120°計算,因此兩河流域的日食時間需要減去四五小時的時差。我摘選了公元前2287年——公元前2232年之間的日食表,將備選的日食用黃色標出,方便大家反復驗證。

簡而言之,公元前2287年——公元前2232年之間,陰歷九月初一就在儒略歷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之間。

大家可以用高精度專業天文軟件如Stellarium,對上述標黃日期的日食逐一驗證,看看哪個日食發生在二十八宿的房宿天區。

公元前2240年10月20日的日食,確實發生在二十八宿房宿天區附近,但我認為這不會夏仲康時期,年代離夏啟太久遠了。

因此只剩下了一個選項——公元前2267年10月9日的日食。我們先看看星圖。

從上述星圖來看,目測除了水星與二十八宿房宿末度(鍵閉)的黃經值接近,太陽月亮和心宿二(大火)都在房宿天區的東邊,不在房宿天區內,只能說這次大食分的日食靠近房宿天區。

心懷叵測的反對派們是不是要高興得一跳三尺高,大聲宣布腳趾頭先森廢了!?

且慢,祥林嫂單知道有二十八宿,卻不知道有二十七宿,更不知道二十七宿怎麼劃分,各宿各度起點在哪,終點何在。腳趾頭都知道。

二十七宿的房宿天區,起點位置大約在鉤鈐二星與鍵閉之間,向東跨越黃經13°20′的天區。于是我們就看到,日食發生在二十七宿的房宿天區!

我們來比較看一下二十八宿房宿天區和二十七宿房宿天區。

圖中藍色線標記的就是二十七宿,大家看看,是不是「辰弗集于房」?意外不意外,驚喜不驚喜?

夏仲康秋九月庚戌朔辰弗集于房,是且僅是公元前2267年10月19日。

這的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

更大的意外和驚喜,不止于確認一次「辰弗集于房」的日食,而在于確認,所謂的古印度的二十七宿,是且僅是夏朝的二十七宿,夏朝用的就是二十七宿,而不是二十八宿,因此所謂的古印度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入侵前的古印度文明,是且僅是夏朝!

換言之,從夏朝使用二十七宿,就能精確斷定所謂的古印度文明,使用二十七宿的古印度文明,就是夏朝。

古印度文獻記載,古印度使用二十七宿標記的冬至點在二十七宿的虛宿(但尼瑟陀)起點,而夏至點在二十七宿的柳宿(阿失麗灑)中部。有其他任何人知道二十七宿的虛宿起點和二十七宿的柳宿中部在哪兒嗎?

除了我知道,誰也不知道。

如上圖,二十七宿虛宿的起點,幾乎跟恒星天壘城一黃經值相近;而二十七宿柳宿的起點,黃經值接近恒星柳宿七。

當冬至點在虛宿起點,即天壘城一黃經值270°,當年的夏至點就正好在柳宿中部(二足)。

天壘城一黃經值270°,是且僅是公元前1903年。

看看,所謂的古印度文明用二十七宿標記的最早的冬至點,居然在公元前1903年,比禹夏創建世界性大帝國的年代晚了422年,這說明什麼問題?

這說明古印度文明就是在夏朝文明影響之下生發起來的,

這說明古印度文明是且僅是夏朝,

這說明「伊洛竭而夏亡」——夏朝統治中心從兩河流域流亡遷徙至印度河流域的最早時間就是公元前1903年!

有人是不是要追問,還有更多的證據證明古印度文明就是夏朝嗎?

我的堅定回答是,多得很!

我要問的是,有任何人能有理有據地反駁我的任何一項論證嗎?有嗎?有嗎?

(未完待續)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1/17
不是不存在記錄,學者質疑夏朝的存在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夏朝在《史記》和很多古代典籍里是有明確記載的。司馬遷寫《史記》,第一篇是《五帝本紀》,除了講述炎帝和黃帝的故事之外,還講述了堯、舜、禹禪讓的故事。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1/17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有兩個猜測:夏是后世人對當時朝代的稱呼,夏朝人自己不稱呼自己為夏。文字,記錄,儲存技術缺失,或者人為的壓制歷史記錄。我曾經被一位歷史系的科普過三國史,今天小朋友們都知道,三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1/17
以目前世界考古學的普遍觀點來看,別說夏朝了,就連商朝的中前期(1600-1300 B.C左右)都是撲朔迷離,很難被認可的……夏朝乃至商朝中前期的考古說白了那就是在和各種各樣的謎語人打交道……但是,商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1/17
夏朝是迷一樣的王朝,它在我國史書文獻中記載詳細,各代譜系清晰,可是在當今的中華大地,卻找不到一處能完完全全證明其存在的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3/11/17
很早之前網絡上搜集,然后整理的,看word日期是2010.5月份,東西很多很雜,從炎帝、黃帝、共工與祝融的紛爭開始說起,直到夏王朝的建立,也許可以證明一些東西。靠,誰改題目了,我記得明明有問夏朝到底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1/17
大家聽說過「天網」嗎?如果你生活在北京,走在大街上隨便抬頭看一眼,是不是發現腦袋頂上就有攝像頭?可能還不止一個。北京治安為什麼這麼好,我想跟這玩意關系很大。這些攝像頭背后還有強大的AI隨時都在做圖像處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1/17
大家知道雅典和斯巴達吧這是今天的雅典,就算以今天標準都不失恢宏氣勢這是今天的斯巴達,對就是那個小坑,后面的現代建筑不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1/17
夏朝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史書確確鑿鑿地寫了夏朝,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發掘出一件自稱為夏的政權的文物。這其實就是老祖宗給后人挖的一個坑,要是史書記載的是「上古有國,商之前,開國國君名啟,治水大禹之字也」之類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1/17
題主說所的夏朝,僅僅只是一個歷史學方面的概念。記錄也應該指的就是文字方面的吧,其實別說夏朝,商周也是。夏商周在沒有正統的史書記載的前提下,大部分的記錄來源于考古發掘。只有在文字正式成熟之后,歷史學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1/17
商朝之所以實錘主要是出土了殷墟甲骨文,如果沒有甲骨文甲片,商朝也不過是推測,最后還得從墓葬去推測哪座是哪個商王的,通過宮殿面積推測王權集中的程度,等等,蛋疼的很。世界上很多古文明的考古都是只能這麼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1/17
夏朝在國外,是被認為是不存在的時代,因為夏朝在當今考古為止,完全沒有任何的文物支持。最關鍵的就是夏朝根本沒有文字!那就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1/17
夏朝歷史記錄少,并不代表它完全沒有歷史記錄。夏朝之所以作為最早的漢人王朝落得默默無聞,是有多種原因造成的。東周時期的莒國君主墓葬曾經出土過這麼一個莒叔仲子平鐘,其銘文如下。唯正月初吉庚午,莒叔之仲子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1/17
不存在夏這個王朝,當然不存在缺失。甲骨文里面從來就沒有出現夏這個朝代,考古發掘也沒有發掘出夏這個王朝。殷商之前是二里頭文化,目前比較公認的一個考古證據,就是殷商是漳河流域崛起的一個城邦文明。然后跨過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1/17
記錄沒有缺失,或者說有缺失,但是曾經存在。夏朝應該存在,而且根據文獻推測,有直接證據,就在秦始皇的陵墓里面。~至于實物缺失,記載缺失。記得民國古玩家有個腦洞。什麼腦洞呢。有個問題非常反常。比如周,實物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1/17
對于夏代的記載,更多的來自于周代的記錄,在之前的商代甲骨文中沒有提到。可能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商人不一定稱之為夏,特別是不大可能將之視之為正統(商和夏是不同地域發展起來的部落,彼此沒有傳承關系);其次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1/17
沒錢。二里頭就挖了不到1%,以下摘自遙想當年少年勇:二里頭400萬平方公尺的城市遺址,現在就挖了5萬平方公尺。只挖了5萬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1/17
夏朝記錄其實缺失得不多,很多都可以找到原型的,舉個例子:上面文獻出自唐代的《元和郡國圖志》里面明確記載了:「涂山在(鐘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1/17
前面2個問題說幾天不一定能說清楚,得出的結論大致如下:1、商之前的中國有文明,但不一定叫夏,發生過的事兒十有八九跟后世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1/17
夏朝記錄的缺失,是上古王朝更替的常態夏朝記錄的缺失,與甲骨文發現之前商朝記錄的缺失屬于同樣的情況。其實,假設當年沒有陳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1/17
應邀夏朝的最早記錄來自周代的追憶。但是周人對夏人的態度比較矛盾。甲骨文沒有記載夏朝。按照甲骨文的記載,自五帝時期之后,中國就只有一個王朝——萬世一系的商朝。但是甲骨文側面反映似乎夏朝存在。商人祭祀先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