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可能,武則天還逼死自己兒子,犧牲個兒子女兒不算什麼。
縱觀武則天一生,權力欲望極強,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為了權力可以犧牲親生骨肉,符合武則天的政治手腕。
但之所以用很可能,沒有絕對肯定,是基于嚴謹的態度,這件事情的分析有難度,先從史料開始。
《新唐書》「昭儀生女,后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后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后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后意。」
《新唐書》肯定武則天殺死自己的女兒。
《唐會要》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
《唐會要》態度存疑,肯定了武則天利用女兒的死,嫁禍王皇后,但是不是武則天所殺,沒有直接回答。
《資治通鑒》后寵雖衰,然上未有意廢也。會昭儀生女,后憐而弄之,后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后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
《資治通鑒》肯定武則天殺死自己的女兒。
《舊唐書》對于武則天殺女兒一事,沒有記載。
總結:
1.《新唐書》和《資治通鑒》肯定,《唐會要》存疑,《舊唐書》沒有記載。從史料的角度,多數史料記載武則天殺死女兒。
2.但成書時間上,《唐會要》>《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一般來說,成書時間越晚,可信度越低,偏差度越大。
3.《新唐書》和《資治通鑒》成書于宋,受政治正確影響,宋儒封建士大夫們對女主亂政的事情普遍反感,對于武則天持貶低抹黑態度,史料真假難辨。
綜上,從史料的角度,武則天是否殺死自己的女兒,至少存在疑問。
還原當時后宮爭斗的背景,武則天很可能殺死女兒,為自己創造政治資本。
武則天女兒死時的背景,正值武則天與王皇后爭奪白日化階段。但在武則天跟王皇后爭奪皇后之位的比拼中,武則天除了有李治的愛,什麼政治資本也沒有。武則天出身低微,更加致命的是武則天的身份,武則天是先帝的才人,這是她巨大的身份污點,幾乎可以一票否決成為皇后。
王皇后出身名門望族,太原王氏,又是先帝欽定,獲得了后宮外朝的一致認可,雖然沒有李治的愛,也沒有什麼大不了,歷史上跟皇帝感情不好的皇后的人大有人在,皇帝與皇后本來就是政治聯姻的成分居多,不是自由戀愛,只要不犯大錯就可以了,穩住皇后之位沒有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武則天需要主動出擊,為自己主動創造一舉扳倒王皇后的機會。
從機率論的角度,如果不是武則天殺死,那就是嬰兒自然死亡,這種可能性極小,恰好死在王皇後來之后、李治來之前,這個機率沒有人為因素實在是太湊巧。
武則天晚年追封死去的女兒為安定公主,謚號思,待遇等同親王的等級,很有內心虧欠補償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