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在國外,是被認為是不存在的時代,因為夏朝在當今考古為止,完全沒有任何的文物支持。
最關鍵的就是夏朝根本沒有文字!
那就產生了你說是夏朝,就是夏朝!
說不是夏朝,就不是夏朝!
因為夏朝自己也沒有說自己是夏朝!
文字最早使用在商朝,即所謂的甲骨文和殷金文。
其他的城巿國家也發現了雙字傳入的痕跡,但漢字卻未曾在當地生根發芽。
到了周王朝時代,刻有西周金文銘文的青銅器被贈與各諸侯國。
但是,鑄刻技術被周王朝獨自把持,其余各國都無法獨自將文章刻在青銅器之上。
故導致在西周時代,漢字并沒有被廣泛使用。
後來到了東周時代,周王室的殞落,也造成了周王室無法再獨自把控漢字。
竹簡據考古發現,是在戰國才被廣泛使用,并沒有發現戰國前的竹簡。
在戰國之前,都是工匠把漢字刻在玉片或石板、龜殼獸骨、青銅器上。
所以,對于夏商朝的文字記載,都在春秋戰國時代。
從目前的考古文物來支持的,就是最早記錄商朝事跡的《逸周書》,也還是在春秋戰國成書的。
西周期間,沒有任何記錄夏商事跡。
商朝因其金文,所以出土文物有證據,而夏朝沒有使用漢字。
1970年,西方的著述《全球通史》認為商部落原是來自西北蒙古草原處于青銅時代的游牧部落,入侵并征服北部中國尚處于新石器時代的居民后建立商朝統治,同時未提及夏朝的存在。
至于黃帝之官,倉頡造字,終是傳說,并非首者。
那樣夏朝,到底存在不存在?
因沒有文物出土支持,故「夏朝」的辯證,則存在于「書上」還是「史上」?
書上最早的記載是:
《古本竹書紀年》: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年。起壬子,終壬戌。《古本竹書紀年》成書于戰國。
1959年夏,考古學家徐旭生率領小組開始在河南省中西部、山西省南部一帶開展「夏墟」的調查,同年,在河南登封市唐莊鄉玉村發現了一處遺址,這便是1960年定名為二里頭文化的首處遺址。
隨后,又在豫中西、晉南地區發現了偃師二里頭村、鞏義稍柴村、登封告成鎮、汝州臨汝鎮煤山街道、山西運城夏縣東下馮村等多處類型相似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其中,因河南偃師二里頭村的遺址最為豐富、典型,故得其名。
依碳-14放射性定年法,二里頭文化被定于約前2395年至前1625年間。後來二里頭文化被分為四期,說明二里頭文化已步入青銅時代。
從出土文物的特征看,一二期近似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煤山遺址類型,三四期更接近早商二里崗文化洛達廟期。後來的研究將二里頭文化的年代,最終確定為約公元前1800年~約公元前1500年。
跟著后面,也發現了河南龍山文化。
但是學者們至今對二里頭文化與河南龍山文化晚期是否歸屬夏文化持有分歧。
主要觀點有以下十五種:
仰韶文化便是夏文化。龍山文化是夏文化。灰陶文化是夏文化。齊家文化是夏文化。河南龍山文化是夏文化。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文化一期是夏文化。河南龍山文化晚期、二里頭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屬于早商文化。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文化全四期屬于夏文化。二里頭一至三期屬夏文化,四期則屬早商文化。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一至三期屬夏文化,四期則屬早商文化。東下馮類型與陶寺類型文化是夏文化。良渚文化是夏文化。二里頭四期全屬夏文化,而河南龍山文化不屬于夏文化。目前尚未發現夏墟,二里頭文化實際是夏時期的早商、先商文化。岳石文化屬于夏文華,顓頊屬于山東龍山文化的開拓者。堯舜禹屬于龍山文化晚期。二里頭文化前期屬于先商文化,后期屬于早商文化(這一點同于第14點)。
所以,到底存在與否?
還有待進一步的考古證據支持。
參考資料:
《竹書紀年》岳南.《夏商周斷代工程破譯之謎》平勢隆郎.《從城中國家到中華:殷商春秋戰國》何光岳. 《夏源流史》王玉哲. 《中國斷代史系列—中華遠古史》鄭杰祥. 《夏史初探》徐中舒. 《安陽發掘報告》翦伯贊. 《中國史論集》范文瀾. 《中國通史簡編》鄭光. 《中國考古學會第四次年會論文集》楊寶成. 《中原文物》鄒衡、田昌五等《文物》 《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東下馮考古隊、高瑋等《考古》 劉起釪《華夏文明》陳剩勇. 《中國第一王朝的興起——中華文明和國家起源之謎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