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年人發現在當今時代,想通過創業或者其他手段,來達到階級跨越已經無法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對風險性更高,但或許有機會賺錢的投資手段報以青睞。
社會的變遷,尤其是普通人上升的路徑劃分,可以用改革開放作為一個線。改革開放以前,大家普遍都是技術工人、農民。
這個時代進去工廠,就能有非常不錯的生活,不用操心未來。
到了改革開放之后,基調變成了以經商為主,在整個下海潮初期,機會遍地都是,市場廣大、供給遠遠小于需求,做什麼都容易發家,普通人之間基本上處于一個公平的競爭關系,即便有差距,也絕不會太大。
這一批人逐漸成長起來,大概是70年代左右出生的群體,一直到現在,他們的或多或少經商成功,已經變成了資本。
他們自己的運行模式開始變得穩固,這個穩固是指內部穩定,也可以理解為按部就班,自己內部形成小圈子,不會引入新鮮的資本,也不會淘汰一些資本,這些先富的人可能并沒有帶動后富。
這對于資本運行比較有好處,但是對于普通人群就沒那麼大的好處,資本的把持讓上升通道減少,形成了一個自我壟斷,并且是一部分人聯合的壟斷。
普通人想要在社會上有所成就,就需要向這些壟斷者提供價值,出現了學歷競爭、資源競爭等等。
同時,資本利用他的規模優勢和資源優勢,輕輕松松可以把控一些新興行業的發展機會,一些普通新創業公司,免不了要直接面對行業中的巨頭,與這些與巨頭1對1甚至1對多的競爭,好一些的可以被收購,拿一些錢,差一點的被復刻,巨頭利用優勢直接擠壓初創企業。
初創企業創始人在費心想出商業模式之后,第一件事并不是怎麼把企業發展好,而是怎麼應對大企業的吞并。
這就使創業變得極其艱難,科技發展太快,也拋棄了處于中年的80年代人群,他們大多青年時沒有受過更好的教育,等待科技發展起來之后,也沒有條件適應新科技生活,更別提從科技進步福利中找到創業機會,他們對于階級的晉升還處于傳統的觀念中,即讀書,進體制。
而新一代年輕人又無時無刻不與他們競爭者社會資源,新一代年輕人有更好的教育,對新興事物有更好的接受能力,上一代人和他們相比只有一點點可憐的先發優勢,但這一優勢也逐漸被科技進步所擠壓,人總是要老的。
其次是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紅利逐漸消失,剛進入工業時代時,人們普遍都是農民,農民說我們想住高大的樓房,坐小汽車。
科學家和企業會說:已經發明出來了,我們馬上生產。
在工業初始期間,人們每天可以買到的新事物的更新速度十分快,今天發明汽車,明天發明輪船。這些都帶來了極大的市場與機會。
現在,大家都住在城市里,新新人類說:我們想要更先進的汽車,更牛逼的房子,更好的科技。
科學家、工廠說:不好意思,還在發明中,造不出來。
現在我們每天能買到的新事物更新速度十分低,沒有更多能用于民生的發明改變,發明新東西變得更加難,市場會受到限制開始內卷,機會也會變得更少。
工業的投資回報率就會下降,并且已經下降。
人們就會感覺到,投資工廠、去做制造業,賺的錢一年比一年少。于是,這些錢為了追隨更大的收益率,就會涌入服務業,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服務業開始出現,比如外賣、快遞、直播等等。
但這些服務業并不要很多的人和資金,無法全部承擔從工業擠出來的資金,于是更多的錢進入了金融市場,開始做投機,炒房子、炒股票。
這些資金的推動,讓炒股票、炒期貨、炒各種幣進入普通人的視野,投資品的熱度被炒的高高的。
而這些中年人,他們心中渴望著致富夢,但總是被限制,手中握著青年時期付出勞動賺來的積蓄不知道該投資什麼,不知怎麼來達到他們財富自由的目標,面對著日益增長的房價,日益衰老的身體。
他們就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到股市這個東西,相對于創業來說,中年人已經沒有精力,加上家庭的重擔也不允許他們嘗試高風險的創業。對于學習新知識來說,中年人小時候并沒有接觸到更好的教育,普遍學歷在高中,學習知識無疑也是十分困難的。
那就只剩下炒股一條路了,但這注定是一條充滿幻想與風險的路。
點贊關注,交易不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