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曹荀之間的關系有兩件事情值得玩味:
1是伏壽寫信給自己擔任屯騎校尉的父親伏完希望其誅殺曹操,成為后面伏氏家族覆滅的根由。并且貌似有記載伏完拿這個事情跟荀彧進行過暗地商討。此事當是(很早)泄露了的,但是直到荀死之前,曹操都沒有動伏氏一族。荀彧死于212年;而伏完死于209年,伏壽和伏家覆滅于214年。
首先,皇族是信任荀彧的,荀彧也是袒護皇族的。只要他有一口氣在,曹操是不能動皇族的。
2 河東王邑是死忠擁漢派,還是個實力派地方大員。獻帝東遷的時候貢獻過地盤和食物,曹操迎天子以后也屢次跟曹操不對付。恰恰是荀彧推薦的能人杜畿取代了王邑替曹操掌握富甲一方的河東,牢牢掌握此地幾十年。
其次,荀彧在政治上是傾向曹操的。
他可以盡力幫助曹操解決大部分內部的敵人。哪怕這個人心向漢室。
======================================================================
總的來講,荀彧就是一個漢室和曹操都能接受的中立派,是士大夫集團的代表。一方面他們并不像曹操手下的軍人集團那樣熱衷于漢魏鼎革,但是也不可能個個都是硬骨頭力挺漢室到底。漢末的士大夫集團經歷過黨錮之禍,董卓之亂,李郭之亂;早就已經變得溫良馴服。其特點就是誰牛逼聽誰的——不是這樣做的都已經死光了。荀彧,楊彪這些人都是旗幟。旗幟往哪邊倒,下面的人就往哪邊走。楊彪,趙溫這些老骨頭早就屈服了;伏完,孔融這些礙眼的又都跪了;荀彧一旦屈服,剩下的肯定是倒向曹氏陣營了。
我認為以荀彧的聰慧,肯定已經逐漸看出漢魏鼎革是人心所向,在所難免;但是他又并沒有陳平,周勃這樣的能力力挽狂瀾。所以只能以死堅持自己的初心。能逼死他的只有曹操。具體手段是不是空盒子不重要,但是荀和曹之間的矛盾到后期肯定已經不可彌補。
當然逼死荀彧代價也是有的。荀彧這面旗幟倒了以后,士大夫集團就徹底馴服了。誰厲害就跟誰走便變成了公理。曹家厲害,士大夫集團就擁曹家篡漢;司馬家厲害,士大夫集團就擁司馬家篡魏。可謂天道循環,報應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