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這麼矮究竟能攔住什麼?
查看全部 45 個回答
回答1
2023/11/06

ADVERTISEMENT

題主明確提到了明長城。那麼好,我就以明長城作為說明對象

明長城不僅有軍事上的防御用途,在外交宗藩禮法上,他首先的作用是界碑,是分隔「中國」和「蠻夷」之間的界限。

咱們不妨看兩個資料——

明成祖靖難成功,當上皇帝后,大力招撫四方蠻夷,即有南征北伐,還有下西洋等外交活動,文公武略,一時極盛。明朝招撫、吸收了很多少數民族官員。于是,就有官員很擔心,以唐朝、北宋的例子為鑒,提醒明成祖」宜嚴外夷。異類之人,不宜置左右「。明成祖回復了一句話

春秋之法,夷而入于中國則中國之,朕為天下主,覆載之內,但有賢才,用之不棄。——《明太宗實錄》永樂十年十一月二十二

到了他孫子明宣宗當皇帝,放棄了明成祖的政策,改為修養生息、保守內斂了。

ADVERTISEMENT

明宣宗宣德八年年底,建州女真凡察趕赴遼東廣寧,向遼東總兵官巫凱告變,稱其長兄、建州左衛都督猛哥帖木兒,與遼東三萬衛指揮使裴俊一起招撫楊木答兀時,反被后者突襲殺害,請大明皇帝發兵問罪,討伐楊木答兀。

巫凱迅速把此事呈奏給朝廷,明宣宗用一道敕旨作為回應,其中也有一句話:

彼之相仇乃常事,朕豈應疲中國之力,為遠夷役乎?——《明宣宗實錄》宣德九年四月十三

筆者把「天下」、「中國」等詞,都用加粗重點標出了,顯然,他們的含義,和今天的「中國」,很不一樣。

明代作為中國傳統封建集權政治體制,不可能有今天的國家關系和對本國的國際定位。

皇帝以「天子」自居,那麼凡是納入「天下」的地方,理論上都是要歸天子管轄的。

朝鮮國向大明稱臣,朝鮮半島就是「天下」的一部分,朝鮮國王就是「天下人」的一份子。

ADVERTISEMENT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到了東非,坦桑尼亞的某個黑叔叔酋長搭船來到明朝,給明成祖獻上一只長頸鹿,坦桑尼亞也就成了「天下」的一部分,黑叔叔酋長也成為「天下人」的一份子。

「天下」,是虛渺、無邊的,他沒有嚴格的實際邊界,而是強調宗藩禮法關系。中國古代帝王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只要可以向大明朝稱臣入貢的蠻夷藩屬,都屬于「天下」的范疇,都是天下人。

明成祖好大喜功,喜歡建功立業,心大的很,全天下的事他都要管。又是南征又是北伐,搞的國困民窮。

到了明宣宗當皇帝,他覺得不能這麼折騰了。「天子」這個頭銜我還得保留,但我折騰不起了,一定要減少開銷,開源節流,和蠻夷藩屬保持宗藩禮法關系就可以,我不能再費力氣了。

明成祖和明宣宗說的「中國」,相當于本土、本部、中原,是華夏之地,是皇帝的直屬控制區。

「中國」之外,是蠻夷、是藩邦。

這兩部分合起來,才是天下。

讓題主感觸萬分的八達嶺長城,或者說我們今天俗稱的萬里長城,大部分是明長城。他在明朝叫作「邊墻」。

邊墻邊墻,重點是突出這個「邊」,沿著邊界,修葺城墻,首要目的,是用如此醒目的人工建筑,告訴「邊外」的虜夷:這條邊線,是「中國」和「蠻夷」的分隔線,未經允許,你們不得越線,不要隨便進來,更不要強行闖入。

你們想來朝貢,履行你們身為人臣的義務。這很好,當然可以了,但必須遵守天子的法度,什麼時候入貢、來多少人,帶什麼貢品,從哪里入邊墻,走哪條路線,都得聽從天朝的安排。

你們在邊墻外安居樂業,不侵擾邊內,這叫「看邊守紀」,天朝會給你們記功封賞;如果你們叛逆無常,頻頻作亂,這叫「入邊犯境」,把天朝惹急了,會出兵討伐你們。

ADVERTISEMENT

同理,在大明朝內部,處理邊疆地區的事務,叫「邊務」。官員沒有處置好,惹出禍事,叫「邊禍」;貿然和少數民族引起武裝沖突,叫「啟邊釁」;通過軍事行動驅逐了犯境的少數民族,或者拓展了大明朝的領土,叫「立邊功」。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1/06
這要從長城的出生說起了。最早的時候,在中原大地上,所有的民族都是狩獵采集為生的。在大約在7000年前左右,農業技術的文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1/06
我是很喜歡跟妹子討論軍事歷史地理話題的,曾經一個妹子說三國志游戲音樂好聽,晚上看我玩三國志9,我跟她談笑風生,從三國割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1/06
絕境長城是幻想文學里的設定好吧,你不如想想絕境長城在坦格利安王族的巨龍面前算個屁。馬丁當然想來看看中國長城,他寫絕境長城是把英國的哈德良長城腦補成放大一兩個數量級的東西。哈德良長城是羅馬五賢帝之一的哈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1/06
我只說防御功能。一騎胡騎拍馬走到長城下,看了眼胯下愛馬,那并不是能飛躍不高的城墻的天馬,自己也不可能扛著它過去。算了,下次再去打秋風。十騎胡騎拍馬來此,看了眼不高的長城,一個士兵提出建議,他們可以用繩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3/11/06
隔了這麼久,更新一下:因為老是有人說長城防不了人什麼的。我只想說這些人根本不懂長城周邊主要戰爭形態是什麼。你以為是「全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1/06
感謝各位,不過還是不要給我這個打臉的點贊了,正如幾位知友在評論指出的,我這種刻薄的態度不足為訓——當然,想罵我刻薄的人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1/06
這個問題很好。長城這麼矮能攔住什麼?我們來看看中國地形圖秦長城分布圖。長城以北,就是蒙古高原。蒙古高原海拔1580米,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1/06
你小時候玩過打仗游戲嗎,就是一群小孩,分成兩幫,你追我打,如果倒地,這個人就算‘死’了,一方全部死亡就視為失敗,然后開始新的游戲我小時候經常玩這個游戲,無論哪一方,為了戰斗的勝利,都會干一件事,搶奪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1/06
就好像反坦克拒馬(捷克刺猬)一樣,這種工業垃圾一樣的鋼條玩意對步兵而言毫無威脅。三根鐵軌焊一起組成的一米高的「防御工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1/06
能攔住馬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1/06
攔馬隊。只要馬過不來,蒙古人進來就沒有多大殺傷力,保不齊都趕不上占山為王的草寇。再說,雖然它不很高,但也不是立時三刻就能爬上來的,因為墻頭上都是流動哨。還有,墻是建在山脊靠外一側的,墻根底下不是平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1/06
題主的質疑其實沒什麼問題,明長城大多數是單邊墻,何況在明朝大多數時間內還沒包磚,像八達嶺那樣頂部寬闊,任人飛馳的一等邊本來就是京師附近的異數。問題不在于明長城能攔住什麼,因為他往往攔不住什麼,蒙古人破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1/06
1,我是來教題主怎麼準確的表達想法以及提問的;2,順便說說排名第一的匿名回答為什麼要噴題主!有沒有發現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一開口就讓人討厭?!為什麼?因為不會講話!不懂沒關系,誰都有不懂的時候;不懂偷懶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1/06
沒有長城一個部落百十個人,在一家帳篷里一商量,就能流竄到一個村里搶錢搶糧搶娘們,防不勝防。有了長城以后,就需要聯合數個部落,集結萬人以上,攜帶專業工具打破邊墻。這對搶劫集團的領導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1/06
#長城矮#第一個問題,長城的高度要從山腳下算起,不能從城墻根算起。所以基本上長城的實際有效高度都在百米以上。第二個問題,長城的厚度要從墻背算到敵人能有效集結兵力出發陣地前沿,所以長城的實際有效厚度也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1/06
一圖勝千言(攝于路過北京的火車上)你來攻吧,我不保證不打死你。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1/06
你以為的城墻實際的城墻你以為的行軍實際的行軍我發現大家對古代的城墻工事,不是高估就是低估,比如這就是高估了城墻的難度。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1/06
三樓有個人拿磚頭砸你,沒樓梯上去的情況下你試試把他弄下來我看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1/06
我曾經走過一些徒步路線。正常而言,徒步出去玩——前提是玩,我個人覺得人力所能背負的極限是十天左右的補給。以三天的路線為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1/06
題主只要玩過一點即時戰略游戲就能想明白這個問題,防御工事的作用是延緩進攻方的進攻,為防御方提供有利的地形。防御是靠人的,不是靠墻的。照你這麼說,一戰的時候鐵絲網戰壕也沒啥可怕的。只要彈跳力好點不就三兩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