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是一門藝術,你媽比你會做人,這一點毫無疑問。
要說錯,你沒啥錯,正常討論而已,對方也不至于玻璃心。
但是,有一句話我要說,為什麼有些人到哪兒都很受歡迎。
而有些人卻總是不怎麼招人待見,這跟說話是有很大關系的。
我十幾歲的時候,在飯桌上說了一句江北的,回去被我爸爸一通教訓。
其實我沒有任何意思,并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就是桌上有人說了一句老家哪里的。
我就順嘴接了一句江北那里的嗎?其實我還真沒啥意思,但是我爸爸就要教訓我。
為什麼教訓我呢,因為在蘇南這邊兒,江北人是罵人的話,是帶著歧視的。
我爸跟我說,你說的時候沒有心,但是聽得人會很不高興。
如果你說話不會注意,那以后你到社會上也很難立足,有時候無意中一句話就會得罪人。
當然這是一件小事,但這件小事上我老爹教育我,在外面說話做事一定要過腦子。
因為你不知道同桌吃飯的人祖籍籍貫,他有沒有親人是某地的。
不能用任何帶有地域歧視,乃至可能引起歧義的說話方式,這是在社會立足的一門基本功。
這種基本功可以延伸到很多方面,說話做事要顧及在場人的感受。
在社會上也好,在公司也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際交往能力甚至超過了專業技術能力的重要性。
一個不會做人的人,經常會無意中得罪人的人,俗話說的嘴上沒把門兒的,絕對是相當吃虧的。
但你要說他們做錯什麼了嗎?沒有,只不過不太會說話而已。
同樣一句話,有藝術性的說和沒有藝術性的說,效果可是截然不同的。
一個不惹人厭,受歡迎的人,得到的機會,那是一定超過嘴上不把門兒的人。
這件事,從道理上來說,題主沒有什麼錯,但你想要以后更成功點,那就得盡可能的讓自己足夠受歡迎。
不然機會擺在你面前,恐怕你也抓不住,學會贊美、學會回避、學會謹言。
最重要的是,要學會鋒芒不露,而不是鋒芒畢露,手里的刀只在關鍵時刻展露,平時得藏起來。
否則你就會知道什麼叫小人,什麼叫背后捅刀子。
我這把歲數,見過的事情太多了,總之社會很復雜,這件事情上,你媽沒做錯,倒是你有點瑕疵。
她罵你也是為你好,你要學不會謹言,以后真會吃虧的喲。
這里順便說一句:本大王以前的嘴可比你臭多了,但我發現吧,這好像不是什麼牛逼屬性,反倒是很容易給自己招麻煩,不怕真小人,就怕偽君子。
裝逼界第一天王,知乎瓦薩比,逼乎柯鎮惡,噴人大帝,知乎噴神,紙糊葉圣陶,文壇先知,網文拖拉機,不是在噴人,就是在噴人的路上,自號江蘇第一狠人,姑蘇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閱讀紀檢委,吐槽小王子,懟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 成一個段子的奇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