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不下來是正常的。
1、整個封建時代,包括現在都是父權制,而為什麼會照成父權制,什麼男性體力更好、智商方差更大之類的,在我看來并不是根源。個人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男性不用承擔生育風險。
2、關于生育風險多可怕。舉個例子,2018年,現在,如果一個產婦生產過程中突發羊水栓塞,基本還是等死的節奏。「在我國孕嬰產婦死亡的原因中,排第一位是產后出血,排第二位的是妊娠合并高血壓和嚴重內科疾病,第三位就是羊水栓塞。在孕嬰產婦死亡中,羊水栓塞所占比例15%-20%。羊水栓塞發生在分娩過程中占70%,分娩結束后占30%。」
這個病之前產檢如果沒查出來,那狗帶的幾率太大了,除非趕上好醫院、好大夫,技術精湛,條件允許才能救回來。
而且別忘了,這個癥狀,在產婦死亡率排行榜上,是第三位。
3、回歸正題,女皇……我們都知道,皇帝繼位的年齡可不是固定的。ta可能48歲繼位,也可能18歲繼位。
讓我們暢想一下,782年,一個18歲女皇繼位了,她聰明機敏、人品很好,也有手腕,然后21歲那一年,皇帝大婚,然后她懷孕,生產。
好了,到了分支劇情,782年可不是2018年:
一、她要麼生下孩子,還可能死于各種產后并發癥,或者留下后遺癥。還可能死在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
二、她順利生產,之后還可能有二、三、四、五、六。好了,就算她生了十個孩子,各個平安。但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皇曾經給女兒寫過一封信,「多次生育讓我痛苦,它成為了我的極大負擔」,換句話說,就算兩年生一次,女皇本人很多時間都要耗在生孩子上了。
三、難產,當場死亡。782年,一個胎位不正的問題,或者孩子過大,或者不足月,都有極大可能導致一個母親的死亡。
最后,當然也可以說「那女皇不結婚,不就行了」,當然可以,但是在社會體系依靠血緣維系的大環境里,不結婚、更重要的是不生育,沒孩子的女皇……親,你知道日本古代就有女皇嗎?不止一個,不生產,不結婚。
這樣的,基本都是過渡人物,讓她們臨時在皇位上,等待著弟弟或者侄子的成年。
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回到標題,武則天的問題。她生李顯的時候就難產了,唐高宗李治又讓僧道祈福,又讓太醫全部待命。這也是唐朝,估計太醫還能去把個脈什麼的,才算熬了過來。
而等她準備當皇帝的功夫,更年期都過了,盡情的睡小鮮肉也不用擔心懷孕問題。
人吶,除了時代因素,看個人努力,還得看個人運氣。封建時代,女皇的成本太高了,風險也成倍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