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走過一些徒步路線。正常而言,徒步出去玩——前提是玩,我個人覺得人力所能背負的極限是十天左右的補給。
以三天的路線為例,我70升的背包最下面,占包的三分之一的空間是兩個1.5公斤左右的睡袋,為什麼是兩個睡袋?幫姑娘背的。沒姑娘?苦兮兮的徒步沒姑娘誰去啊?
往上面一點是10-15塊壓縮餅干,一般出去我都是領隊,這些壓縮餅干是應急食品,人均一塊,一般不告知隊友。再往上是一根5-10米的繩子。包主體最上面,是一口和背包直徑差不多的鍋,鍋里面裝滿肉。包封口,最上面再疊一個雙人帳篷和一塊燒烤用的鋼絲網。
包的頂包里面再裝點糖果、水果、咸菜、小刀、手電、充電寶之類的小零碎,側面一邊可以塞一卷單人防潮墊,另一邊是一瓶兩升的水。
總重量在25公斤左右。
這樣的背負有兩個前提。
一是有隊友,可以幫我背點泡面、防潮地席、饅頭、木炭、酒精塊這些;二是路線沿河,有干凈的水源,不用背負大量飲用水和烹飪用水。
三餐一般是:第一天出發前在文明世界吃早餐,中文吃饅頭咸菜,晚上BBQ燒烤吃肉把肉吃完,天氣不那麼熱可以留一部分肉到第二天;第二天早餐煮一鍋咖啡加餅干,午餐零食或第一天剩的饅頭或壓縮餅干(非應急),晚上煮泡面;第三天早餐零食午餐隨意晚餐回歸文明世界。
其他男隊友的背負,一般是幫姑娘背睡袋、帳篷、防潮墊、飲用水,其他公共食品如木炭、泡面、饅頭、咸菜、壓縮餅干、藥品。總重量在15-20公斤左右。
女隊友的背負,一般是私人物品、零食、飲用水、貼身小睡袋,或者幫忙背點防潮墊也行。
總重量在10公斤以內。
一般出發前做為領隊我都會檢查每個人所攜帶的物資,做到心中有數。
3天以上的路線的話,繩子給別人背,我會背兩個鍋,一個鍋里面裝滿肉,一個鍋里面裝滿米。在高原地區裝米的鍋得是高壓鍋。其他男隊友要幫忙背負一些土豆、青椒、白菜、蘿卜、紅薯之類的蔬菜,當然午餐用餅干、壓縮餅干之類的也要多背。
這樣的負重,我可以保證自己的行進速度與體能一般的女隊友的速度保持一致,途中配重再根據隊伍各人員的行進狀態進行調整。也就是走的快的要多背點,走的慢的少背點。
極限狀態,不帶肉,不帶女隊友或者女隊友也和普通男隊友一樣負重的話,十天的路線也可以嘗試。
當然有人說有穿越羌塘這樣的大神帶兩個月的補給。也不是不行,但要把日常飲食換成奶粉、巧克力粉、蛋白粉、蔬果干這些,嚴格計算卡路里,把物資總重量控制在100公斤左右,再找個小車車,理論上也可以。
事實上一般四五天或以上的徒步路線,搭配騾馬或者牦牛背負物資才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路途越遠,背負的補給越多,導致走的越慢。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長城確實防不了人,人可以攀爬翻越,但騾馬卻翻越不了。另外還有一種神奇的東西,叫做車。馬車、牛車所能拖拉貨物的重量,至少是其自身所能背負的5-10倍。而能走車的路,則必然會有長城的關隘。多一嘴,車在奴隸時代就已經有了。
同時,當年翻越長城的小伙伴們應該不會像我們一樣,翻過去拍拍照打打卡泡泡妞就屁顛屁顛回去了,人家是要搶錢搶糧搶娘們的。錢還好說,一般搶不了多少,糧呢?搶到100斤小麥怎麼辦?扛回去嗎?就是娘們,搶到了覺得你很帥能自己跟著走,也要多背一份鋪蓋卷兒和壓縮餅干不是?另外最少還要背一把比較嚇人的刀或者弓箭。
所以,長城最起碼能夠防御草原民族90%以上的小規模劫掠。
分割線分割線分割線分割線分割線分割線分割線
沒想到有人看,推薦幾條我走過的覺得比較好的徒步路線吧。
第一條,空降納木錯
拉薩到納木錯二百多公里,可以拉薩早餐,當雄午餐,然后買一堆當天做的饅頭。
正經公路是開向當雄縣東北方向,我這里選了一條出縣城往西北方向的溝谷,沿溝有雪山融水,翻越念青唐古拉山,最高海拔差不多有5500-5800米(早年間沒有測量海拔的裝備),天已經藍得發黑。借鑒是正經公路埡口的海拔是5200多米。
直線距離四十多公里,第一天(半天)行進10公里,第二天十八公里過埡口,第三天十五公里到納木錯核心景區看日落然后回家。運氣好還能逃票。
走這條路線的前提是,六月份以后十一之前,不然積雪較厚影響行進。
途中要過河三次左右,加上有積雪路段,建議多備一雙鞋子。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有高海拔地區的適應期。
別小看一天十幾公里,高海拔地區還不斷爬升,還是重裝,強度不小。
第二條,達孜縣到桑耶寺
也是一條沿山谷的路線,沿途有溪流,強度比翻念青唐古拉山小,最高點海拔應該在4500左右,全程45公里左右,走三天強度適中。
達孜縣距拉薩主城區只有20多公里,交通比較方便。同時這也是一條古道,山里面有兩家藏民還是特別淳樸那種。
有一次我們在藏民放牧的石頭房子邊宿營,一個藏民問我酒精塊是什麼,語言也不同,就一通比劃,我就拿了一小塊點著了,他驚訝的看著火苗哦哦哦。然后我把剩下的酒精都給他了只留了一塊,十塊錢三塊那種,給他五六塊。過了一會兒他從房子里抱了一大塊熟牛肉給我,大概十斤左右。。
不過這個路線好像已經修路了,不知道真假。。。
第三條,環羊湖仙境
羊卓雍措,我個人覺得走對地方的話比納木措漂亮。納木措就圓圓的一坨,變化比較單調,羊湖嘛,下公路向東南方向,三天五天的路線都隨便設計,爬山瞰湖,下湖邊做飯,野生動物什麼什麼羊,狐貍,兔子,都特別多。
有一次我們一個隊友撿了個羊頭骨架掛在包外面,藏民以為是偷獵的給舉報了。在山上我們看見一輛警車在山腳下繞來繞去,前前后后一天多的時間總能看見,第二天終于和四個警察碰面了,警察們見多識廣,簡單問兩句就開走了……
第四條,從卡斯村進稻城亞丁
洛克線,感覺也就那樣了吧……從卡斯村走老轉經路卡斯地獄峽谷進亞丁景區,感覺自由度會稍微高一點點。兩天三天四天都行,反正就是在亞丁景區外圍轉,最后進景區。
第五條,瓊庫什台到喀拉峻
路線沿河,第二天或者第一天下午晚點到草原上沒河了。。。不過草原上有比較商業化的牧民,畢竟,喀拉峻也是很多年的景區了。
我個人感覺在草原上徒步有點坑。。。路遠,而且還通車。。。但是前半段風景確實不錯。
另,聽說從瓊庫什台出發的烏孫古道比較不錯,可惜能走的時間窗口期比較短,有兩次都錯過了我沒走過。
先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