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8年,孝莊在連生三個女兒之后,終于為皇太極生下第九子福臨。可她卻盼不來丈夫,因為皇太極此時正沉浸在喪子之痛中。
就在3天前,年僅7個月大的皇八子剛剛去世,皇太極悲傷至極。
皇太極一生有載的后妃生子十一個,生女十四個。按說一個皇子的早夭,不應該讓這個大清的開國皇帝如此失落。
但皇八子不同,因為那是他和海蘭珠的兒子。
海蘭珠是孝莊的親姐姐,皇太極的皇后哲哲是她們的親姑姑。姑侄三人共侍一夫,是無奈,更是使命,因為她們來自蒙古草原科爾沁部落。
為了給皇太極生下帶有科爾沁血統的兒子,哲哲和孝莊都拼盡了全力,可都只生了三個女兒。于是,急于穩固地位的科爾沁部落,組織了大批女子送給皇太極挑選。
而皇太極卻只對已經26歲,且還嫁過人的海蘭珠一見鐘情。
大婚那日,皇太極親自帶領眾嬪妃出宮迎接,可見他的重視。
自此,海蘭珠迅速得到了自古所有后宮嬪妃夢寐以求的東西:皇帝的真愛和專寵。
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設立了「崇德五宮」。哲哲為中宮皇后,海蘭珠雖還未生育,卻位列僅次于皇后的東宮,而已生了三個女兒的孝莊,卻排名最后。
皇太極封海蘭珠為「宸妃」,要知道這個封號可是大有來頭。「宸」代表的是天上的北極星和人間最尊貴的住處。
就因為這個名號貴不可言,當年唐高宗想把它賜予自己寵愛的武則天,結果被大臣聯名阻止,只好作罷。
可以說,海蘭珠是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得到「宸妃」封號的人,由此可見她在皇太極心目中的分量。
後來,皇太極還特意將海蘭珠所住的宮殿,由東宮改為關雎宮。
此名則取《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對女子容貌的極大贊美。
命運似乎格外青睞海蘭珠。在他嫁給皇太極后的第三年,就生下了皇八子,不僅為科爾沁爭得了無上的榮光,也讓皇太極欣喜若狂。
「這孩子是朕最心愛的兒子!」即便此前已經有了七個兒子,但46歲的皇太極,卻表現得比第一次做父親時更加興奮。
八天后,他為慶賀皇八子誕生,頒布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按照慣例,只有皇太子才有這個待遇。可見,在皇太極心中,已迫不及待地將這個兒子視為太子。
偌大的盛京都沉浸在喜悅中,雖然這個孩子非嫡非長,但這都不重要。皇帝寵愛海蘭珠,她的兒子當然就「子以母貴」。
在這個孩子身上,皇太極傾注了所有的愛,一份在皇家尤為稀有的濃濃父愛。
可皇太極還沒來得及給他起名字,皇八子就因感染風寒猝然離世。
偏偏在這時,皇九子福臨出生。皇太極沒有任何心情慶祝,甚至,只要他看到福臨,就會想起自己剛夭折的兒子。
孝莊的永福宮里冷冷清清,只有皇后哲哲代表皇太極一直守在這。大家都知道,皇帝在陪伴傷心的海蘭珠。
因為孩子不幸夭折,海蘭珠整日以淚洗面,纏綿病塌,讓皇太極束手無策,只能給她更多的關愛。
但他畢竟還是大清的皇帝,1641年9月,皇太極帶病率領八旗和科爾沁鐵騎親征錦州,這也是明清之間的決定性戰役。
可就在兩軍交戰的關鍵時刻,哲哲卻派人送來了海蘭珠病重的消息。皇太極再無心戀戰,當即決定:「連夜啟程趕回盛京!」
他不顧戰場主帥的位置,直接扔下10萬大軍,6天6夜馬不停蹄,途中跑死了五匹馬,自己鼻血直流,仍咬牙堅持。
但遺憾的是,他還是沒能見到自己心愛的女人最后一面。
皇太極抱著海蘭珠的尸體嚎啕大哭,直到暈厥。醒來后,連他自己都意識到:「當初父汗去世,我都沒有如此傷心!」
因為海蘭珠去世,皇太極取消了1642年的元旦大典,這是國喪才有的禮制。在此期間,有的大臣因為私下飲酒做樂,還被處以重罰。
皇太極還追封海蘭珠為「敏惠恭和元妃」。「元」代表的是大汗的原配 ,可見在他心里,海蘭珠才是他真正的妻子。
由于思念愛妻心切,致使皇太極身體日漸衰弱,2年后便也撒手人寰。死前還下旨一定要將海蘭珠遷至朝陵與他合葬。
皇太極對海蘭珠一片癡情,是歷史都承認的偏愛。也許他們用這樣一種方式,永遠相守在一起。
而一直到去世,皇太極都沒有好好寵愛過福臨。
但在孝莊心里,已再無半點波瀾,因為她有了新的寄托。
1643年,孝莊與姑姑、多爾袞聯手,將自己年幼的兒子送上了皇位。臨近晚年,她又扶助孫子,少年康熙,鏟除奸佞,掌權親政。
1688年,75歲的孝莊自知大限已到,彌留之際,她特地囑咐孫子康熙:不要將自己與皇太極合葬!
自從皇太極愛上姐姐海蘭珠后,孝莊就再不奢望擁有他的愛了。
她完成了自己獨特的使命,為大清朝奠定了興盛的根基,被譽為「大清國母」。
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海蘭珠和孝莊,姐妹倆一個得到愛情,一個得了江山,你又能說誰才是人生贏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