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后浪對前浪的羨慕想象。
歷史對明眼人是公平的,關羽、張飛二人當時也不過是成績耀眼一點的業務骨干,他們在劉備鋪就的平台上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在大機關、大企業滾過的人都知道,那里面坑比路多。在學生時代,你的分高,就是王道,就是資源分配的機會;出了校園,在大平台的這些坑里摸爬滾打一身后才明白,有時候忙得昏天黑地,可能最后隨著形勢發展卻成了邊緣業務的載體,不忙的團隊收割年終果實,忙的反而無功無祿。
所以,是當時的大時代提供了一個險象叢生的大平台,成千上萬的創業骨干在上面奔走追逐人生事業的輝煌,呂布、顏良、陳宮……多少業務精英,最后在奮斗的征途上,因為沒有因緣際會的同道中人攜手配合避坑,雖一時有不俗成績,最后中道氣衰功敗垂成。
可能他們成功了,歷史又是另一種寫法,更別提那些歷史上千百萬千方百計掙扎卻沒有被記下名字的滾滾洪流中的小人物一員,他們是從結局出發推論出的悲劇大眾人。
劉備、關羽、張飛,在一個不確定的大時代里,足夠幸運的互相支持成就了一番事業,隨著歷史的時間演進,口碑被抬舉的越來越高,可以設想,他們當時可能并不如今天這樣形象出彩,萬人敵的氣概沖天而來。他們也就是當時具有上進心的業績好一點的普通業務團隊,正好三人都是持久戰的耐性高手,性情相投,志向相仿,能力突出度相當,能遇見并把握住了機緣,結局成功了,也就被記住了,并把其他失敗者的某些功業也安到了他們身上。
所以,他們可學,只要一個核心團隊領路人眼光準到能判斷哪里是大坑并成功避免5次以上,堅持下去成員就能有一定的名聲流傳,而且越久遠越響亮。
但三個志同道合同志成團奮斗出頭的機緣能否遇到,只能隨緣。
在這個技術正發生偉大進步的互聯網時代,我們越恐懼個體聲音的被裹挾式微,我們越會關注穿越千年時空的另一個光怪陸離大時代里三兄弟的幸運,然后滿懷羨慕與渴望,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多了,能夠攜手精進成事兒的幸運兄弟集群實在是太依靠運氣才能找到了。
不由得不信命。
大強子東哥口中的那種兄弟,轉眼就可能被資本貼上不奮斗的就不是真兄弟的標簽,然后被裁員,不被信任。當《中國合伙人》那樣的故事,成了收割韭菜的雞湯。兄弟這個詞,就真的廉價了。
前浪羨慕后浪享有技術進步的個體狂浪美妙,后浪們羨慕前浪滾滾長江洶涌爭斗卻淘不盡熱血兄弟真情的實在奮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