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即使我三婚、八婚、十九婚,也不會為了搭伙過日子。
~~~~
很簡單,我自己過日子非常舒服,愛咋滴咋滴,完全自主,而且也比較豐盈。
之所以結婚,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我不接受不奔著婚姻的戀愛。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想和我談戀愛沒有結婚的打算,或者我發現他根本沒有和我結婚的能力,對不起,我沒必要浪費時間———我的時間很寶貴,我寧愿每天躺著啥也不干,起碼舒適是自己的,也不會浪費在一個完全不可能結婚的人身上。
因為「戀愛」在我,就是以責任和未來設想為前提條件的成長的嘗試。
第二,奔著結婚的戀愛可以分手——我們出發的時候很真誠;但是也不代表戀愛了就必須結婚,因為很可能談著談著發現對方并沒有我需要的或期許的我東西,所以允許我自己反思和后悔,也允許對方承認「不合適」。
所以當我覺得一個人「適合結婚」,也就意味著戀愛有了意義;換言之,把戀愛關系有效升級的的方式就是結婚。而所謂戀愛關系就是有可能一起成長一起撫慰一起填補支持彼此的關系。
而婚姻,就是把這種關系裝進一個比較安全的模態。如果一個人都談不好戀愛,要他結婚干嘛?實在是浪費我的內存。
第三,過日子這事兒,根本不需要搭伙,我自己過的最舒服最恣意最風生水起。
只要熱愛生活、愛好廣泛,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為人友善,對人熱情。可以把「老公」的身份和職能拆解出來,然后將其社會化分工。
你會發現:物業大哥丟垃圾修電路品質很高,鐘點工大姐不僅打掃衛生還把你內衣褲洗了,來幫助安裝櫥柜的大哥還會修陽台窗戶。保安大叔對養花有一套,樓下超市送貨小哥每次都愿意幫你把礦泉水放到你需要的位置……外賣跑腿小哥幫你取蛋糕的時候順便還會免費贈送祝福,保安大哥還愿意請你看電影…他們的活兒比「老公」好,事兒比「老公」少,多給一包煙一瓶可樂,他們都很高興,服務態度更好。
第四。大部分時間,很多人即使想和我搭伙過日子,即使出錢出力,我也會覺得「你不配」。
錢,我有;力,可以分配出去,除了「社會化分工」,還有很多朋友閨蜜男閨蜜弟弟們…他們更真誠,服務也更好,長期留在我身邊大機率是欣賞我包容我的人。
想和我搭配過日子,看我養花和摳腳,圍觀我擼貓和鏟屎,陪我聽音樂和練字?讓我的親友團關心和支持?(包括投喂)———你算老幾?有什麼修為?可以享受我的生活要素?
~~~~~
所以,對于過日子根本不需要搭伙兒的人,婚姻就有了格外的價值:
因為我們有愛,愿意一起分享一切,互相滋養,所以你可以得到我的允許走進我的生活,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也愿意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無論幾婚,需要的是愛,和因愛而生的熱情、善意、慷慨、分享、美德;以及一起經歷低落、消沉、憂傷、激情、信賴等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