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臨終遺言?
查看全部 34 個回答
回答1
2024/03/25

ADVERTISEMENT

我寫一個人吧,筆力遠遠不夠,加上痛哭著寫的,請原諒。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癥晚期大出血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是:「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前兩天大閱兵,看得心情很澎湃。但我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忘了他們,其中鄧稼先就是典型代表。

楊振寧寫道:

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恐怕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時代,只舉1898年為例:

德國強占山東膠州灣,「租借」99年。

俄國強占遼寧旅順大連,「租借」25年。

法國強占廣東廣州灣,「租借」99年。

英國強占山東威海衛與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時代,是有亡國滅種的危險的時代。

ADVERTISEMENT

今天,一個世紀以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果,是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出來的偉大勝利。在20世紀人類歷史上,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

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

鄧稼先他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

其中普渡大學是美國遠近聞名的理工科老牌名校,其工程學院屬于世界頂尖行列,與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校一同常年包攬著美國工科十強榜。

而鄧稼先這麼優秀,很顯然工作很好找,待遇也會非常好。

ADVERTISEMENT

但他選擇回到新中國。

當時,中央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原子彈。

1958年鄧稼先開心的接到國家任務,他知道自己將從此遠離家人,從此隱姓埋名,從此將和寂寞做伴,

但他興奮難眠,開心接受任務。

10月16日,越來越多的仁人志士匯集到北京,緊張而有序地投入到這項秘密的工作中來。

從此,鄧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任務中去;

那個時候他即是科學家,也是建筑工,還是翻譯家。

他帶著一批剛跨出校門的大學生,日夜挑磚拾瓦搞試驗場地建設,在亂墳里碾出一條柏油路;在沒有資料,缺乏試驗條件的情況下,他帶領大家刻苦學習理論,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學研究。但都是外文書,并且只有一份,鄧稼先只好組織大家閱讀,一人念,大家譯,連夜印刷。

ADVERTISEMENT

那是條件艱苦。沒有計算機,他們用算盤進行極為復雜的原子理論計算,為了演算一個數據,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個多月,算9次,要花費一年多時間。

每當過度疲勞,思維中斷時,他都著急地說:「唉,一個太陽不夠用呀!」

他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

他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但1959年6月20日蘇共中央來信,拒絕提供原子彈數學模型和有關技術資料。8月23日,蘇聯又單方面終止兩國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撤走全部專家,甚至連一張紙片都不留下,還譏諷說:「離開外界的幫助,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就守著這堆廢銅爛鐵吧。

ADVERTISEMENT

但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

是鄧稼先最后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後來他和于敏合作,又研發出氫彈。

兩彈一星,中國只用了2年8個月。他們這群人付出無數的汗水,日夜工作。

動蕩時期,他也遭受不公正待遇。

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距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整整20年,鄧稼先指揮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試驗。

1985年鄧稼先高興地寫下:「紅云沖天照九霄,千鈞核力動地搖。二十年來勇攀后,二代輕舟已過橋。」但他的癌細胞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

1985年, 因直腸癌于7月30日住院。 這時,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他進了醫院,再也沒能走出來。他住了363天,動了3次手術。

ADVERTISEMENT

363天里,他一直疼痛不止,止痛的杜冷丁從每天一針發展到一小時一針,全身大面積溶血性出血。

1986年6月,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任命鄧稼先為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7月16日,國務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癥晚期大出血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他「許身國威壯河山」

在1979年,在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里仔細檢驗,其實他的妻子是醫學教授。

a

隨后,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并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

ADVERTISEMENT

1985年,鄧稼先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癥。

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

1986年7月17日下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全國總工會書記羅干、國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亞、核工業部部長蔣心雄等領導,前往解放軍總醫院,向鄧稼先頒發全國勞動模范證書和獎章,以表彰他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業所作出的特殊貢獻。這是「七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第一個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授出的第一枚全國勞動模范獎章。

鄧稼先莊重地把獎章戴在胸前,高興地說:「今天李鵬副總理親臨醫院授予我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我感到萬分激動。

ADVERTISEMENT

核武器事業是成千上萬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過做了一小部分應該做的工作,但黨和國家就給我這樣的榮譽,這足以說明黨和國家對尖端事業的重視。我現在雖然患病,但我要頑強地同疾病作斗爭,爭取早日恢復健康,為國防科研事業再盡一些力量,以不辜負黨和國家對我的希望。」

就在戴上這枚獎章的12天后,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他為之奮斗、奉獻了一輩子的中國核事業。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鄧稼先對妻子許鹿希說:「假如生命終結后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我看到核彈的航投試驗出現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須有人到那顆原子彈被摔碎的地方去,鄧稼先說:「誰也別去,我進去吧。

ADVERTISEMENT

你們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個人走進了那片意味著死亡之地的荒漠。手捧摔破的原子彈碎片仔細檢驗。

我實在打不出文字,眼睛都因為眼淚看不到電腦。

看到長期的射線輻射再加上超出極限的勞累,鄧稼先患上了癌癥。而當1985年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時,他第一時間想的竟不是盡快接受治療,而是參加會議。後來在病床上,面對家人以及張愛萍將軍的安慰,他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

我知道我們今天和平多麼不容易,即使在和平年代,卻為數人為了你和平獻出自己的生命。

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

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并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

ADVERTISEMENT

鄧稼先的家在北太平莊的一個大院落里,很普通的平頂式住宅樓。進了門只見里面水泥地,白灰墻,裸露的管道和電線,像是沒有經過什麼裝修一樣,更沒看到有成套像樣的體面傢俱和擺設。

他沒有得到太多的錢財,其中兩彈獎勵不過幾十塊錢。

他也沒有在他去世前得到太多榮譽,因為許多事情都是國家機密。

但他依然開心的為一個強大中國奮斗著,為了我們國家國防安全奮斗著。

有不少大學生看了鄧稼先的經歷后說:「這是個傻子,太傻了!要是留在國外,不知能掙多少大錢,也不會這麼早死了!」三十一中在校內開展鄧稼先事跡的宣傳教育活動,不料十幾歲的娃娃們也疑問不少,說:「像他這樣值嗎?」

但其實他是為了我們,為了這些大學生,為了這些小娃娃付出自己的生命,付出自己辛勤一生。

ADVERTISEMENT

下面是國務委員張愛萍在鄧稼先同志追悼會上致的悼詞: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杰出的核科學家鄧稼先同志,因患癌癥,醫治無效,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六十二歲。

  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這位為我國的核武器事業無私無畏地奉獻了自己畢生精力的工人階級優秀戰士、中國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

  鄧稼先同志生前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部學部委員、全國勞動模范。

  鄧稼先同志1924年生于安徽省懷寧縣,1945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抗戰勝利后,他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積極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民主斗爭,曾任北京大學教職工聯合會主席。

ADVERTISEMENT

1948年赴美國留學,在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9月,他沖破毅然重重險阻回到祖國,滿腔熱忱地投身于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設。

曾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兼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副學術秘書,從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為我國核理論研究做了開創性的工作。

鄧稼先同志于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8月調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歷任第九研究院理論部主任、副院長、院長等職。

  鄧稼先同志為我國的核武器研制事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地奮斗了二十八年。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試驗,他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ADVERTISEMENT

他作為主要參加者,曾獲全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他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是我國研制和發展核武器在技術上的主要組織領導者之一。

  鄧稼先同志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善于團結同志,發揮眾多科學家的聰明才智,博采眾長,協同攻關。當外國撕毀協定后,他和他的同事們一起,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憤圖強的精神,以堅定的信心,克服了種種困難,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勛:接著,又突破了氫彈技術難關,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為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增強我國的國防力量,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鄧稼先同志擔任第九研究院院長重任后,更致力于核武器的改進、發展工作。

ADVERTISEMENT

他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嚴格按科學規律辦事,從理論設計、加工組裝、實驗測試到定型生產,總是盡力深入到第一線考察了解情況,遇到重大問題,無不親臨現場指揮、處理。他始終遵照周恩來同志「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指示對待每一項工作,絕不放過一個疑點。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勇擔風險的崇高獻身精神。

  鄧稼先同志是一位物理學家,他不僅有深厚的理論基礎,而且有廣博的實驗、技術知識。他對核武器這個多學科的龐大系統工程有全面的了解。他勇于開拓,富有探索精神。他不僅是一位善于把理論和實驗相結合,把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科研工作組織領導者。

ADVERTISEMENT

  鄧稼先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立志報效祖國。他熱愛黨,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正確路線、方針和政策。他堅持黨性原則,有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他在政治上,思想上,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作風正派、廉潔奉公,數十年如一日,一心撲在工作上,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鄧稼先同志作風民主,密切聯系群眾。他襟懷坦白、顧全大局、謙虛熱忱、平易近人。他擔任領導職務,但從不以領導者自居。他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團結同志,時常關心青年的成長和提高,受到同志們的敬重和由衷的愛戴。在黨的領導下,他和老一輩科學家們培養和帶領出一支有高度事業心、作風嚴謹、團結協作、勇于攻關的科技隊伍。

  鄧稼先同志長期忘我工作,不為名、不為利,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斗了數十年,積勞成疾。

ADVERTISEMENT

他在病重時仍念念不忘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為發展我國的高技術獻計獻策。鄧稼先同志真正做到了他經常講的「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但工作目標要奔世界先進水平」。他的名字雖然鮮為人知,但他對祖國的貢獻將永載史冊。

他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子,不愧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不愧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國人民、我國軍隊和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一大損失。今天,我們悼念他,要化悲痛為力量。要學習他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身先士卒,勇擔風險,舍生忘死,奮斗不息的獻身精神;學習他不計名利,任勞任怨,埋頭苦干,甘當無名英雄的崇高品德;學習他對工作精益求精,極端負責,處處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高度政治責任感;學習他治學嚴謹,謙虛謹慎,平易近人,深入實際,團結群眾的優良作風。

ADVERTISEMENT

我們要繼承他未竟的事業,加倍努力,為了祖國的四化大業,為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繼續拚搏,開拓前進!

  鄧稼先同志永垂不朽!

回憶姑爹鄧稼先中寫道: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餓死了很多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理論部青年技術人員也經常被饑餓困擾。在一次模型計算中,姑爹睡不著覺,他凌晨三點起來到機房檢查計算結果。青年專家孫清河等同事當晚也在核實一組數據。等他們把問題搞清楚了,天已經亮了。他問孫清河等青年同事:昨晚你們吃夜宵了嗎?你們餓不餓?孫清河回答說:飯還吃不飽,哪有糧票吃夜宵呀。姑爹從兜里拿出幾斤糧票,分給在場的同事每人四兩。回憶起46年前的這件事,孫清河動情地說,那時候,每人每月只有28斤糧票,又沒有副食,糧票是多麼珍貴呀!現在,你給我四兩黃金也無法讓我產生當年我接過老鄧給的四兩糧票時那樣的激動。

ADVERTISEMENT

每當想起這件事來,我總覺得當時不應該收老鄧的糧票,因為當時大家每月都只有28斤糧票呀。朱少平所長說,他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九所工作,他第一次見到鄧院長是在九所的食堂里,鄧院長和他的警衛員共用一個飯盒吃飯,鄧院長用飯盒盛飯菜,警衛員用盒蓋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姑爹他們是一代人完成了別國五代科學家的任務,是一口氣從原子彈干到中子彈,到氫彈,到電腦模擬的核極限的。他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了。姑爹一直在搶這時間,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時間,忘了其他一切的時間,惟要中國脫離挨打受欺的時間。我們現在無法想象他們肩上的責任和壓力有多重大。姑爹很少與我談工作上的事,僅有兩次談到與他的工作稍有關系的內容。一次他對我說:「我們基地的生活太苦了。

ADVERTISEMENT

我還可以吃小灶,有好煙好酒供應,其他同志就更艱苦了。有一天晚上,我一個人喝了差不多一瓶五浪液,結果醉了。」姑爹喜愛喝酒,但他每次只喝二兩左右,我從未見過他醉酒。可以想象當時他在事業上、生活上承受著多麼大的壓力。接著,他沉重地說:「當年到我這里來的大學畢業生,他們的孩子已經上高中了,可是在山溝里,怎麼能考上大學呢?他們的父母已經在山溝里奉獻了一生,我們怎麼能耽誤孩子的前程呢?」說完,總是微笑的姑爹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還有一次姑爹說,「他們說我是福將。我是甲子年生的,甲是天干之首,子是地支之首,所以我是福將。」他去世多年之后我才知道,我國進行的全部45次核試驗當中,姑爹生前曾指揮過15次,凡是他做出的重大決策無一失誤,因而被同事們稱為福將。

ADVERTISEMENT

在這值得驕傲的成績后面,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受過多少次大劑量的輻射啊!而他離開我們時年僅62歲。2006年6月26日,我又有幸參加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召開的紀念鄧稼先院士誕辰82周年座談會。從那些當年曾經與鄧稼先共同進行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科學家口中,我進一步感受到了姑爹鄧稼先的偉大的人格魅力和他所帶領的這個團隊的崇高精神。

國之大器中最后一句話:幾代兩彈一星人奮斗的收獲,讓后代子孫們享用不盡」

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寫下了「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山河」的詩句和「兩彈元勛鄧稼先」的題詞。

其實世界上面有一種人最高貴,名利都不在乎,如浮云,更不求名垂青史,他們一心有種自己的理想。

而鄧稼先的理想就是有一個強大的中國,沒有人敢侵略中國,祖國的土不會有外國的駐軍。

ADVERTISEMENT

他就會開懷大笑,十分高興。

即使幾十年如一日,他不能和家人團聚。

即使父母漸漸老去,他不能斥候雙親。

即使他深愛著他的妻子,但他不能陪伴在她左右

即使他想著他的孩子,他不能看著他長大

即使他可以享受很好的條件,他依然去了戈壁

即使他在生前就可以名聲顯貴,他卻選擇隱姓埋名

即使他珍愛這個世界,他卻可以獻出自己生命

他經常講的「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但工作目標要奔世界先進水平」。

最好他依舊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中國幸運有這群人,才可以在世界東方站起來。

幸虧有他們,我們在可以如此愜意的享受和平,

我們安逸人生,因為他們替我們負重前行。

7.29是鄧公生日,鄧公千古,中國萬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鄧稼先嘴角左邊有血跡。因為癌癥晚期吐血。

得到噩耗,楊振寧即刻從國外發來*唁電: 「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驕傲……」「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價值的。」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途徑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

許鹿希在給楊振寧的回信中寫道:「如果人生能有輪回,稼先還會選擇這條路的。

ADVERTISEMENT

PS看了很多朋友留言,基本不管罵我的,或者怎麼的都看。

我覺得鄧稼先是哪里人不太重要,因為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

是整個中華名族驕傲,他會在中國歷史上面留一下一筆。

也許無數高官都隨歷史消失,但鄧稼先卻永遠在中國歷史上。

有朋友說他后代怎麼樣,沒有太多好處等等。

其實他應該不在乎,也不在乎身后命。

我個人大膽推測他只在乎我們中國人民過的好不好,因為這才是中國強大體現。幾十年沒有戰爭感謝他,感謝他們那一代人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3/25
1528年陰歷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陽明從一個美的出奇的夢中醒來,他問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龍鋪(今大余縣青龍鎮赤江村)。」王陽明又問:「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陽明笑了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3/25
有的人至死,他都不忘記惡作劇。在上個世紀就有位加拿大大富豪查爾斯·米勒,他臨終前還有近千萬元資產沒處花,眼看著就要帶進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4/03/25
魯迅遺言:一、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趕快收殮、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于紀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如果不,那就真是糊涂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3/25
「我夢見日本人被趕跑了,我倆騎著馬,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到處都是彩旗和鮮花……」夏云杰(1903—1936)別名夏云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4/03/25
「我沒有家,沒有親人,不需要保護。你把我槍斃了吧。」被俘的紅十軍團21師師長胡天桃對審問他的王耀武這樣說。胡天桃隨后被押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3/25
侯寶林《最后的話》(1993年2月1日晚錄制,1993年2月4日14:42分逝世):……我侯寶林說了一輩子相聲,研究了一輩子相聲。我的最大愿望是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眾。觀眾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4/03/25
要說著名出名,有幾個人能出名過皇帝。之前看史書搜集了不少皇帝遺言,發一下看看?1,漢高祖: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劉邦起家,史書一直宣傳天命,死了也要宣傳。)2,漢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3/25
個人認為,管仲的臨終遺言價值極高,對今天看人識人仍然具有穿越時空的深層啟示。咽氣前夕,管仲支開閑雜人等,憋著最后一口氣神秘兮兮地囑咐齊桓公姜小白:你有3個親信,一定要小心提防。一個叫豎刁,他是中國歷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3/25
我死了,可以開個慶祝會。你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最好穿顏色鮮艷的紅衣服或花衣服,要興高采烈、滿面春風地參加慶祝會,然后你就大大方方地上台去講話。」「講什麼?」吳旭君茫然地問。「你就講:同志們,今天我們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3/25
瞿秋白,代表中國良心的知識分子,文學家,中國杰出的俄文翻譯家,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文藝男青年的表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3/25
1985、1986年期間,鄧稼先向中央提出并起草一份建議書,建議書指出,世界核大國的理論水平已經接近極限,并且,他們已經可以達到計算機模擬的程度,不需要進行更多的發展,因此很有可能通過限制別人試驗來維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3/25
1986年10月3日,北京的某病房里,一位飽經病痛折磨的老人,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彌留之際,老人高喊「台灣!台灣!」據說在場的人聞之,無不落淚。這位老人叫韓先楚。他曾經是福州軍區司令員,是台灣的夢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3/25
最后的話總是是耐人尋味,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的性格千奇百怪。1.阿基米德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喪生。一名士兵走近阿基米德叫他和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3/25
「如今紅3軍子彈極缺,殺我時不要用子彈,子彈留給敵人,對我,刀砍、火燒都可以。」刑前,他高呼:「同志們,永別了!祝革命早日成功!中國共產黨萬歲!蘇維埃萬歲!」———— 1933年5月1日,年僅29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3/25
白求恩同志的遺書。親愛的聶司令員:今天我感覺身體非常不好。也許我要和你們永別了!請你給加拿大共產黨總書記蒂姆·布克寫一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3/25
1986年,韓先楚病逝。那個十四歲就加入黃安農民協會的紅小鬼走了,那個從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的旋風司令走了,那個和美國佬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3/25
軍銜以死后追授為準。9旅626團營長安德馨少將:「我安某一日在山海關,日人一日決不能過去;日人欲過去,只有在我的身體上過去!」第二天,安德馨陣亡于山海關南門。17軍25師75旅149團團長王潤波少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3/25
不算遺言,但是也是臨終的事情。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發現空氣成分,發現氧氣那位。這哥們是巴黎稅務官,本來家庭小康學術有成還有個漂亮老婆。可惜趕上了法國大革命,被判斬首。當時有一個有名的爭論,人被砍頭之后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3/25
2001年,王剛因沉迷游戲大學肄業,一直沒啥正經工作,後來在一家網吧找了個工作,光明正大的打游戲,在《三國戰紀》游戲中成績斐然,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讓他在游戲中找到了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成就感。此后他將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3/25
中國航空之父馮如在一次飛行表演中飛機因失速墜地,在他被送醫的彌留之際,這位開創了中國航空事業先河的偉人對助手說:「勿因吾斃而阻其進取心,須知此為必有之階段也。」至今這句話仍然激勵著無數航空人奮勇前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