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呂澤不可能是漢軍二號,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史記不是官修史書,太史公有節操
《史記》不是清朝修的《明史》,需要對前朝歷史有所遮掩。
從目前很多記載來看,太史公修史的人品真的不是滿洲統治者可以比擬的。
不管從那個角度來管,司馬遷的記載或許會出現錯誤,但是有不少記載已經被證實太史公操守滿滿,遠不是后世人能夠比擬的。
就拿太史公對漢武帝的評價來看,太史公也是秉承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來看,漢武帝把太史公嘎了,太史公應該極為怨恨才對,但是太史公依然只是一板一眼如實撰寫對漢武帝的記載
在《史記》里面,太史公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當時盛行的封禪祭祖、祈求神仙活動的虛妄。在《封禪書》中,他把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藥的荒謬無聊行為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
太史公認為漢武帝是個殘暴的君主,在諸多酷吏的傳中可以看到每次提到漢武帝對酷吏的態度都是各種各樣的「喜」.其次司馬遷對漢武的討伐匈奴導致國家弊政是持批評的態度。
但是,太史公又沒有一味的批評漢武帝,對其功績也有正常敘述。
對漢武帝尚且如此,對70多年前的呂澤,司馬遷沒仇沒怨的,干嘛要去抹黑和去掉呂澤的功績。
對于高后呂雉,太史公破天荒的給了本紀待遇,所以,太史公沒道理去貶低呂澤。
第二,你可以說呂澤在劉邦起義初期給了很大的助力,但是你說呂澤是半邊天,這就過分了。
完善后勤,協調陰陽、行丞相職的蕭何,出謀劃策,屢獻奇計的張良。左勾拳橫掃北方,充當諸侯收割機的韓信,這是漢初三杰。
後來韓信還有了謀反之心也沒有見太史公把韓信的功勞刪了。
綜合來看,呂澤可能在劉邦創業初期的時候肯定代表呂家給過劉邦很大的助力。但是戰爭不是兒戲,并不是說你跟劉邦關系好,你就能立功無數,畢竟打不過就是打不過。
戰爭是能力檢測機,不是血緣關系考驗機。
當然呂澤對劉邦肯定是忠心不二,畢竟血緣關系擺在那里。
需要重申的事情再說一遍,替劉邦充當北方諸侯收割機的是韓信。
不然憑什麼,資歷淺的韓信,說給齊王就給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