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人能被稱為「多智而近妖」的人物?
查看全部 37 個回答
回答1
2024/03/25

ADVERTISEMENT

謝邀。

李世民就多智近乎妖,一手出神入化的陽謀,非常善于掌握主動權和保持節奏感(planABCD),他用兵如此,治國亦如此——很有個人特色。這一點詳細了解唐朝幾大開國戰爭,貞觀時期的對外部署就能看出來。

這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一講李世民的思想有多超前。

直接上李世民經典語錄,很多話放在如今,依舊適用。

(誰說唐太宗金句只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句引用儒家經典的話)

一、天與不取,反受其咎,臨機不斷,禍必從之。

二、本興大義以救蒼生,奮不顧身以安百姓。

三、安百姓者如造此舍,經始斯畢,安可改移?若易一榱、增一瓦,人足競踐,良工揮墨,搖其梁棟,所壞益多,亦猶百姓既安,因而撫養。若慕奇功,變法制,不常其德,必致勞擾。

ADVERTISEMENT

四、為國者先教化而後刑罰,億兆之人,豈能無過?吾去其太甚者耳。若有奏劾,即陷酷刑,孝子猶不可從厥父,而況道義合能久事其君乎?

五、甲兵之設,事不獲已,義在止戈,期于去殺。

六、孝者,善事父母,自家刑國,忠于其君,戰陳勇,朋友信,揚名顯親,此之謂孝。

七、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八、至于積德累仁,豐功厚利,此四者,帝王以為稱首。

九、朕數召公等,欲問愆闕,庶幾善道,以救不逮耳。今嘗達夜不寢,思為政術,非惟憂勤萬姓,亦欲貽法後昆。

十、隋末分離,群兇競逐,我提三尺劍,數年之間,正一四海,是朕武功所定也。

突厥強梁,世為紛更,今乃襲我衣冠,為我臣吏,殊方異類,輻輳鴻臚,是朕文教所來也。

突厥破滅,君臣為俘,安養之情,同于赤子,是朕仁愛之道也。

ADVERTISEMENT

林邑貢能言鳥,新羅獻女樂,憫其離本皆令反國,是朕敦本也。

守功錄效,必依賞格。懲惡罰罪,必據刑書。割親愛,舍嫌隙,以弘至公之道,是朕崇信也。

非朕茍自矜伐,欲明圣人之教,不徒然也。

十一、民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食我,無害百姓!

十二、立身之道,不可無學。

十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有天下日淺,為治之意,固未及弓,弓猶失之,何況于治乎!

十四、君臣相遇,千載一時。

十五、臣之于君,義猶父子。

十六、夫樂有數種,至如土城竹馬,游戲阡陌之間,此童幼之樂。

飾金翠,曳羅綺,此婦人之樂。

賤糴貴出,貿遷有無,此商賈之樂。

高官厚祿,名位昭顯,此仕進之樂。

受命出征,前無勁敵,此將帥之樂。

ADVERTISEMENT

四海寧一,六合無塵,端拱巖廊,社稷安固,此帝王之樂也。

頃命將西征,今已克捷,萬里清泰,戰士咸得還家,此朕為樂之時。

十七、正主任邪臣,不能致治,正臣事邪主,不能致治。唯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可得安天下也。

十八、隋帝性多猜忌,上下情不相達,斯豈致治之理乎!朕今推赤心以相付,亦望公輩以直心相向,縱有指斥深切,無憂逆忤。

十九、朕居九重之內,藉左右為耳目。但舉事出入,虧政害人,必須矯正。朕將思改之。

二十、朕觀古先帝王,何嘗不受正諫以興化,拒忠言而亡滅。有諫朕安國者,授以高官,矯朕為非者,加以顯戮。虛心佇待,終無所應,然喜得三事,思有終始,一則克平禍亂,四夷順軌。二則災異不生,百姓殷實。三則年在盛壯,君臨天下。

ADVERTISEMENT

既喜所得,當懼所失。三思而動,庶無愆尤,必不渭橋乘船,霸陵縱轡,慎夫人同坐,夏太康父獵,如此等事,當不煩諫諍耳。倘嗜欲遷性,喜怒變情,但聞一言而正,豈候三諫之勞,朕于公等乞言,幸無所隱。

二十一、前王之取天下,必藉眾力,英才輔勖,仰成師主。朕昔仗義而起,策發諸心,寇平于手。即位以後,誠念蒼生,有人上封事,獻直言,能益于時,以裨政要者,朕傾耳而聽,拭目而覽,合于務者,不以輿皂而廢其言也。

二十二、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誰之責也?

二十三、我之求人甚于人之求祿,如卿之輩,終不投之死地也。

二十四、夫涉遠者必自邇,升高者必自下。但在官為眾所稱,無慮官之不大。

二十五、我以天下為家,率土之內,盡為臣子,所恨不能將我心遍置天下,豈當有相疑之道也?

ADVERTISEMENT

二十六、前代帝王以麟鳳龜龍為嘉瑞,朕以民安年豐為上瑞。

二十七、致太平之運者,唯在得賢才。

二十八、天下靜亂,必在于君。化以成俗,亦繇其主。朕少小軍旅,于學業恨不能該覽經史,撮其善事,為百姓行之。

二十九、有功者,仇讎必賞。有罪者,親戚咸誅,前王執此以守其國。

三十、功者難成易敗,機者難遇易失。

三十一、吾家國之事,當竭忠盡力,豈顧身乎!

三十二、禮樂之作,蓋圣人緣物設教,以為樽節。治之隆替,豈繇于此?

三十三、音聲能感人,自然之道也。故歡者聞之則悅,憂者聽之則悲。悲悅之情在于人心,非繇樂也。

三十四、夫心暗則照有不通,至察則多疑于物。

三十五、天下之廣,海內之重,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為國思審,關繇宰輔,安穩奏聞,豈得以百司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

ADVERTISEMENT

三十六、遠方不至,則修文德以來之。未聞一二百戍卒能威絕域者也。仁義忠信不理于內,兵甲士卒遠勞于外,有國之深忌,朕所不取也。

三十七、山有猛獸,藜藿為之不采。爾為鄰國,扶南安敢侵逼?

三十八、夫人心與貌不相副者,多矣。或有發言方正而心行邪曲,或辭色柔和而志存忠鯁,或貌類懦而勇堪制敵,或果復私讎而怯于公戰,或外若至公而內多奸詭,或跡雜埃滓而實懷清白,或質性劣弱而妄言入死,或口未及言而身能踐難。心跡暌謬,安可勝紀?夫玄天高遠,四時有常,即日月運行之不逾,度此所謂天遠而必信,人近而難知也。

三十九、夫為人君者,當從德義而無猜疑。比屋可封,化堯之德也。比屋可誅,化紂之惡也。昔成湯周武化桀紂之遺氓,各從其化,無不遷善。

ADVERTISEMENT

孔子云‘有教無類,豈徒言哉!’昔隋煬帝無道,百姓嗟怨,玄感作亂,非夷狄者也。但君無疑貳,夷狄可以效忠。君多猜嫌,股肱必至構禍。

四十、項有腠文,何預于物?若天將興之,非朕能害。若無天命,縱腠何為?

四十一、凡謂藝業,未有學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朕少時為公子,未遭陣敵,義旗之始,及平寇亂,每執金鼓,必自指揮,習觀其陣,即知強弱,嘗取吾弱對其強,取吾強對其弱,敵犯吾弱,追奔不過數百十步。吾擊其弱,必突過其陣,自背而反,擊之無不大潰,多用此而制勝,思得其理深也。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唯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然吾之所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四十二、明珠照乘,豈比來言?當以誠心,書何能盡?

ADVERTISEMENT

四十三、鸞鳳凌云,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

四十四、尚書省天下綱維,百司所稟。若一事有失,天下必有受其弊者。

四十五、朕臨天下惟誠與信,不欲空有存恤之名而無其實,但戶有大小,各須存濟,給物雷同,豈公私之至也?

四十六、既為百姓預作儲貯,官為舉掌,以備兇年。朕非所須橫生賦斂,利民之事,深是可行。

四十七、關梁之設,襟要斯在,義止懲奸,無取苛暴。

四十八、兵法尚權,權在于速,宜乘機早渡,以駭其心。我若遲留,彼則生計。

四十九、自古以來身居富貴能知止足者甚少,不問愚智,莫能自知,才雖不堪,強欲居職。縱有病疾,猶自勉強。公能識達大體,深足可嘉,朕今非真成公雅志,亦欲以公為一代楷模。

五十、他人之言,或有面諫,卿等朕之故人,實以告朕,即日政教于百姓何如?人間得無疾苦耶?

ADVERTISEMENT

五十一、飛鳥過故林,尚徘徊躑躅,況朕于太原起義,遂定天下,永言懷舊,誠所不忘。

五十二、水旱不調,皆為人君失德。朕之不修,天當責朕,百姓何罪?而尚多窮困,聞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

五十三、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為國之基,德歸于厚。

五十四、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求衣,中宵載惕。雖送往之典,詳諸儀制。失禮之敬,著在刑書。

五十五、欲萬國歡心,兆民有賴,推誠待物,近取諸身。實謂群官受拜,咸能自勵。乃聞連帥刺舉,或乖共理之寄,縣司主吏,甚多黷貨之罪,有一于此,責在朕躬,是用終夜憮然,昃景輟食。宜遣大使分行四方,申諭朕心,延問疾苦,觀風俗之得失,察政刑之苛弊,耆年舊齒,孝悌力田,義夫節婦之家疾,廢嫠之室,須有旌賞賑贍,聽以倉庫物賜之。

ADVERTISEMENT

若有鴻材,異學留滯末班,哲人奇士,隱倫屠釣,宜精加搜訪,進以殊禮,務盡使乎之旨,俾若朕親覿焉。

五十六、汝來歸我,領得安存,猶如鼠之得窟,魚之得水,不知夫我窟及水能容汝否?縱令不能容受,我必為汝大作窟、深作水以容受汝等。

五十七、蒼蠅之飛,不過一二尺,及附驥尾,日行千里,何以致然?為所托處遠,我今為天下主,無問中國及四夷皆養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樂者我必令樂,還如驥之受蠅,隨其遠近,不勞蠅身,自然遠去。

五十八、為政之大,慎枉刑獄。縱舍任心以欺眾,庶罪一也。知人不明,委用貪冒,罪二也。善善未賞,惡惡不誅,罪三也。若斯三者,豈得無過?

五十九、以德下人者昌,以貴高人者亡。

六十、尺霧鄣天,不虧于大;寸云遮日,何損于明?

ADVERTISEMENT

六十一、作甲者欲其堅,恐人傷;作箭者欲其銳,恐人不傷。何則?各有司存,利在其中故也。朕嘗問刑罰輕重,每稱法網寬于往代。仍恐主獄之吏利在殺人、危人自達以釣聲價。今所憂正在此耳。深宜防御,務在寬平。

六十二、濫殺無辜則政道缺,久滯有罪則怨氣生。圜土之中,仰視青天,有同懸鏡。而鎖械膚體,郁結其中。夫循諸己者,可以知物。《傳》曰:「其恕乎!」繇此言之,不可不慎。

六十三、朕思所以安天下者有二事,唯在朕與公輩耳。荒淫田獵,殺戮任情,人君之惡也。私樹朋黨,阿諛順旨,人臣之惡也。宜各制其欲,則為治不難矣。

六十四、自古帝王不能獨治,唯藉輔佐共安天下。

六十五、朕聞忠臣之事君,猶孝子之事父母,務其樂不遺其憂。公輩亦宜濟朕所憂,致朕所樂。

ADVERTISEMENT

若以聲色珍奇娛朕耳目,未足為歡也。唯當撫養百姓,訓諭其下,使朕眼不見犯法之事,耳不聞刑殺之聲,此則朕之歡娛,公之報效耳。

六十六、公為仆射,當須廣開耳目,求訪賢哲,有武藝謀略才堪撫眾者,任以邊事。有經明德修,性理通悟者,任以侍臣。有明清愨處事公平者,任以劇務。有學通今古,識達政術者,任以理人。此乃宰相之弘益也。

六十七、朕以至公臨天下,法之所行,無舍親昵。

六十八、是行也,以寡制眾,良在不疑。然敵不可輕,寇不可玩,閫外之事,將軍裁之。制變應機,不可預算,官賞罪罰,并在此行,當思自勉。

六十九、朕歷觀前代撥亂創業之主,生長民間,識達情偽,罕至于破亡。逮乎繼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貴,不知疾苦,動至夷滅。朕少小以來,經營多難,備知天下之事,猶恐有所不逮。

ADVERTISEMENT

至如諸弟,生自深宮,識不及遠,豈能念此哉!朕每一食必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諸弟盍學朕乎!今選良臣以為藩弼,庶其習近善人,得免于愆過耳。

七十、禮義者,人倫紀綱,卿等頗能繇之,百姓自然而化,導德齊禮,豈不善邪?

七十一、元首股肱,千載難合。卿今委質于朕,望魚水相資。或薦所知,或救不逮,有犯無隱,是曰人臣。

七十二、為天子者,有道則人推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

七十三、朕昨閱帝系,略有八十馀君。亡國喪身者多,興邦利物者少。覽此興亡,極懷戰陽。觀其明主能任用賢才,察其暗君必以聰明自任。但天下至大,萬幾至廣,以一人之身總四海之事,縱令圣 ,豈能無失?朕今任用公等,必望庶事咸康,方今地平天成,亦是公等振鱗之日,捐軀報國,盡忠奉上,寧曳止朱紫于當今,亦獲嘉名于後代耳。

ADVERTISEMENT

七十四、朕情在萬邦,欲家給人足。

七十五、恭者,禮之本。慎者,人之行。

七十六、自知者明,信為難矣。至如屬文之士,伎巧之人皆自謂己長,他人弗及。若明公文匠,商略詆訶,蕪音拙跡,于是乃見。況一人聽斷,一日萬幾,雖復憂勞,何能盡善?

七十七、我弱冠之年,頗愛游獵。蘧伯玉云‘行年五十知四十九,年非昨之是今復非之,頃來不好跨鞍,不窺苑囿,唯披玩書籍,中宵乃寢,有益于時,必為之三復,乃知事弗師古,無以為政。

七十八、夫不善者善人之資。

七十九、天子有二難,追蹤上古,事常不稱,為一難。思安兆庶而或未得所,二難也。

而為臣亦有二難,企踵昔賢,盡心事上,為一難。仰止前哲,居官必理,為二難。

然天子慕堯則堯之侶,慕桀則桀之徒。

ADVERTISEMENT

臣慕賢與不肖,亦猶是矣。

八十、朕自皇太子立也。遇物必誨。見其將飯,告曰‘稼穡艱難,不奪農時,乃可常有其食。’見其乘舟,謂曰‘舟況人君,水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爾方為人君,可不懼畏?’見其休于屈木之下,謂曰‘木雖曲,從繩則正。后雖暗,從諫則圣耳。’

八十一、夫人君為心,百姓為體,安則心樂,苦則心危。然手足寒則應心,政令急則傷下。爾等或飭郵廚,要聲譽,非朕所尚。平法憲,安黎元,使老弱窮獨皆得其所,豪家富室,不有侵漁,朕所孜孜,在此而已。

八十二、父之于子,恩愛是常。子能仁孝不騫,父亦恩情自重。

八十三、蜃性含水,待月而水生。木性懷火,因燧而焰發。人性含靈,待學而成美。

八十四、夫人主日出視朝,賢人君子頫首在列而已。

ADVERTISEMENT

負以制御之,一物失理,亂亡之端。以此思憂,則憂可知矣。

行至郊野,周覽遠望,亡國之將有數矣。此古昔之國,其已尚焉。今焉耆王不求賢佐,不能盡心事大國,吾遣偏師擊之,系頸至此,流飄萬里,自取滅亡,以此思懼,則懼可知矣。

夫有天下者,以政化為本,以人心為固。古人有言‘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以此思危,則危可知矣。

夫將為人君,則躬事宗廟,入廟而右,登自阼階,俯察幾筵,仰睹榱桷,其器皆在,其親不見,以此思哀,則哀可知矣。

古之太子,行則撫軍。今六軍行從,是所自觀,爾則乘堅驅良,彼則負重致遠,以此思勞,則勞可知矣。

八十五、夫為國施化,賢者須進,不肖者須黜,為善必賞,積惡必誅,心存于公事,不僭濫勉,行此而已。

ADVERTISEMENT

八十六、以愚事圣為難,以明事暗亦難。所以自古君臣難以道合,諒繇于此。

八十七、夫子有孝與不孝,臣有忠與不忠,公等見不孝之子,不忠之臣,豈不同嫉?然不孝之子,父母亡歿已後,肆情為惡,虧犯名教,良由闕于義方。

八十八、不我與古人輕尺璧而重寸陰,然賢人君子立身成名,各欲及時,雖自勵不怠,但恐歲月如馳,德不周物。

八十九、調風化俗,莫尚于文。潤德光身,孰先于學?是以海奉,不剖明珠,不現昆竹,不斷鳳音,不彰故髦,俊以博識,洽聞立名,國家以任賢,使能致治。

九十、育物濟人,必資于食,家給人足,本藉于農,縱使瓦礫盡作隋珠,沙石皆為和璧,珍寶滿目,何解饑寒?

九十一、古人贈遺不貴珍寶,其所重者,相贈以言。公等在州。當撫馭百姓。

ADVERTISEMENT

若能威惠兼舉,信義不虧,奉國之情,無忘忠節,唯以公方為意,不以私務為心。雖不求安而安自至,雖不求名而名自顯。若所行反道,舉指乖方,身名俱喪,危亡斯及。但正涂難踐,斜徑易登,各宜勉遵善道,勿貽咎累。

九十二、詩賦非政道之急,必在屈己下人。

九十三、因喪致討,乘危取亂,雖必得之,君子不貴。

九十四、但吾才弱冠舉義兵,年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而居大位,自謂三代以降,撥亂之主莫臻于此,重以薛舉之驍雄,宋金剛之鷙猛,竇建德跨河北,王世充據雒陽,當此之時,足為勍敵,而皆為我所擒。及逢家難,吾復決意安社稷,遂登九五,降服北夷,吾頗有自矜之志以輕天下之士,此吾之罪也。上天見變,良為是乎!秦始皇平六國,隋煬帝富四海,既驕且逸,一朝而敗。

ADVERTISEMENT

吾亦何得自驕?言念于此,不覺惕焉懼矣。

九十五、農為政本,食乃人天,百姓嗷然,萬箱何冀?

九十六、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至決斷事理,求之古人,而總兵攻戰,非其所長也。

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聰俊,臨難既不改節,為官亦無朋黨,所少者骨鯁規諫耳。

唐儉言辭俊利,善和解人,稱材疏行,發言啟齒,事朕三十載,遂無一言論國家得失。

楊師道性行純善,自無愆過,而情實怯忄耍,未甚便事,急緩不可得力。

岑文本性道敦厚,文章自其所長,而持論嘗據經遠,自當不負于物。

劉洎性堅貞有利益,然而意尚然諾,偏于朋友,能自補闕,亦何以尚焉?

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至于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所稱意。

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于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ADVERTISEMENT

比日以來,每試鞫大獄,將有任使,亦何以加之?

九十七、君臣之義,同于父子。情發于中,安避辰日?

九十八、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鏡,以防己過。

九十九、若以一生之短期,收千載之令譽,此圣賢之操也,豈直忠勇者乎!

一百、我士卒新經挫衄,銳氣猶少,賊以勝自驕,必輕進好斗,我且堅壁以折之,待其氣衰而後奮擊,可一戰而破,此萬全之計也!

一零一、吾慮之久矣。今日舅不須言,破竹之勢不可失也!大軍已敗,馀眾何足為虞?魁之計盡于此矣。

一零二、頡利國中盛夏降霜,五日并出,三月連明,赤氣滿野,鬼哭于路,而不修德,暴虐滋甚,此所謂不畏天時也。

遷徙無嘗,六畜多死,所謂不愛地利也。

ADVERTISEMENT

其俗死則焚之,今起墳墓,背其父祖之命,此所謂不敬鬼神也。

突利即其兄子,不能輯睦,屢相懷貳,此所謂不和民人也。

有此四過,能不亡乎!以朕察之,殆將不遠。當為公等廓定沙場,安用勞民遠修亭障也?

一零三、夫用兵之道,見利速進,不利速退。

一零四、丈夫在世,樂事有三耳。天下太平,家給人足,一樂也。草淺獸肥,以禮田狩,弓不虛發,箭不妄中,二樂也。六合大同,萬方咸慶,張樂高宴,上下歡洽,三樂也。

一零五、夫去本而就末,舍高而取下,失近而之遠,此三者謂之不祥。

一零六、觀乎天道,鼓雷霆以肅萬物;求諸人事,陳金革以威四方。雖步驟殊時,質文異制,其放殘殺禁,暴虐戮干,紀討未賓,莫不扶義而申。九伐文德,昭于率土,因時而董,三令武功,成于止戈。

ADVERTISEMENT

一零七、不誅兇殘化不洽,不翦暴亂人不安。

一零八、上天之道,先德而后刑。王者之師,有征而無戰。

一零九、朕為將如此,何如?

一一零、東夷少年,跳梁海曲,至于摧堅破敵,故當不及老人。而今而后,更敢與天子戰否?

一一一、軍中士卒多衣弊衣,吾自服新衣,非將領之情。

一一二、朕受天命,子育黔首,豈使兇徒虐我黎庶?朕將御戎,躬親剪撲,先事滅之,然後施行。公輩不須為慮也。

一一三、獠依山險,蓋是其常,當撫以恩信,自然知感,何乃不弘德化,先縱兵威。豈為民父母之意也?

一一四、爾數年闕朝獻,而敢留我使人,此如摘叢林一葉,盜海水一滴耳,于我大國無損,在爾褊識不足。

一一五、明罰敕法,圣人垂懲惡之道;命將出軍,王者成定亂之德。

一一六、刑典仍用,蓋風化未洽之咎,愚人何罪而肆重刑乎!更彰朕之不德也。

ADVERTISEMENT

用刑之道,當審事理之輕重,然後加之以刑罰,何有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誅?非所以恤刑重人命也。然則反逆有二,一為興師動眾,一為惡言犯法。輕重有差而連坐皆死,豈朕情之所安哉!

一一七、歷觀往古圣帝明王,莫不得一奉天,必以黎元為本,隆邦建國,亦以政術為先。

一一八、戡亂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隨其時。

一一九、今欲永隆功業,唯在上下不驕;進拔忠謇以自匡正;黜貪殘,用忠良,不以小人之言而議君子,以此三道守茲寶位。

一二零、觀古來人君,行仁義、任賢良則理;行暴虐、任小人則亂。

一二一、古有好仁義而亡者,有好戰伐而滅者,朕意止欲安靜,得非病邪?

一二三、周孔儒教,非亂代之所行;商韓刑法,實清平之粃政。道既不同,固不可一概也。

ADVERTISEMENT

一二四、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如割脛以自啖,腹飽而身弊。

一二五、身安天下安。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表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緣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須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人。且復出一非理之言,萬姓為之解體,怨讟既作,離叛亦興。朕每思此,不敢放逸。

一二六、古來帝王,皆欲國祚長久,但為威勢既高,下情不能上達,加以小人君子雜處,其朝任不得人,遂至亡滅。

一二七、為帝王者,必須慎其所與,只如鷹鷂鞍馬聲色殊味,朕若欲之,隨須即至,如此等事,常敗人正道。邪佞忠正,亦在時君所好。若任不得賢,何能無滅?

一二八、今與諸公共理百姓,但有不可行,即向朕言,勿得面従,茍相悅譽。

ADVERTISEMENT

且朕素無學術,未閑政道。一日萬機,不能盡經耳目,所有處斷,恐獨見不明,致有失所。所以委公等,公等善相輔弼,使兆庶得所,此乃長保富貴,蔭及子孫;若尸祿曠官,茍貪榮利,必加黜辱,終不容舍。

一二九、朕遇千慮一失,必望有犯無隱。

一三零、百官之內,應有堪用者,朕未能知之,不可造次,為天下主誠亦難。朕今行一事,則為天下所觀;出一言即為天下所聽。用得好人,為善者皆勸;誤用惡人,不善者競進。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誡懼。故知賞罰不可輕行,用人彌須審悉。

一三一、鐵之為用,無處不須。至于金銀,玩好而已。不知何意,人皆愛之。

一三二、朕今安養百姓,豈求其知?但論理亂在時君耳。

一三三、朕見隋煬帝,都不以官人違法為意,性多猜忌,唯慮有反叛者。

ADVERTISEMENT

朕則不然,但慮公等不遵法式,致有冤滯,每見告密之徒,殊不掛意,宜體此心,務以德養人,即是勿毀之道。

一三四、大業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馬之強,自古已來不過一兩代耳。大業之末,夷人極盛,今一衰弊,并為我擒。以此觀之,富貴不可驕逸也。

一三五、古來雖復時遭喪亂,未有如隋日者。朕皆平之,功何如古人?

一三六、人君之道,唯在寬厚,非但刑戮,乃至鞭撻亦不欲行。

一三七、夫人之身,假令無病,不免有疥癬,及時有小惡處。用人求備,理實為難。

一三八、今天下無事,侍太上皇與公等同宴,可謂至樂。然朕若與公等忘政事,但歡宴,蓋非常安之法。

一三九、朕每思言者,君子之樞機,談何容易;匹夫之間,出言不善,人或記之,成其恥累。朕則四海之主,出一言失所,虧損豈同匹夫者邪?

ADVERTISEMENT

一四零、計朕平定四方,優勤百姓,雖不及前代哲王,比煬帝故應萬倍。但君臣相須,事同魚水。然魚不得水則立,水無魚則廢。世有理亂,移易風俗,終自如舊。固知國家唯藉臣佐及百姓,共相翊戴,方得保其尊榮。

一四一、為君極難,法若急,恐濫及善人;法若寬,則不肅奸宄。寬猛之間,若為折衷?

一四二、觀古來帝王,有盛有衰,猶朝之有暮,皆為蔽其耳目,忠正者不言,邪諂者日進。既不見其過,以至于滅亡。朕在九重之中,不能遍覽天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

一四三、朕比讀書,所見善事,并即行之,都無所疑;至于用人,則善惡難別,故知人極為不易。

一四四、今之人固不及古,古之君臣為化,唯以百姓心為心;近代帝王,唯損百姓以適其欲。

ADVERTISEMENT

朕今與公等,雖不及古,然須以百姓為心,不得有損于物而自奉也。

一四五、昔周公相成王,制禮作樂,久之乃成。逮朕即位,數年之間,成此二樂;五禮又復刊定,未知堪為后代法否?朕觀前王有功于人者,作事施令,有即為法所貴,不忘其德者也。朕既平定天下,安堵海內,若德惠不倦,有始善終,自我作古,何慮不法?若遂無德于物,后代何所遵承?以此而言,后法不法,猶在朕耳。

一四六、夫賢人出仕,進則利物榮主,退則官達名成,勤于此事,聞之益少。唯有見惡如崩,淫酒是務。此皆不學而能,是以善人常少,惡人居多。古人稱百年一賢,謂之比戶企佇,奇才常不可得。

一四七、朕聞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內安,必有外擾。當今遠夷率服,百谷豐稔,賊盜不作,內外寧靜,朕喜得此事,故共公等樂飲。

ADVERTISEMENT

此非朕一人之力,亦由公等共相存輔。然安不忘亡,理不忘亂,雖知今日無事,亦須思臣終始,常得如此,始是可貴。

一四八、君與我契闊艱辛,多歷年所,勞苦之極,人莫能加。

一四九、國之安危,資于輔弼,得其人則日隆日化,失其人則敗不旋踵。

一五零、任人則逸,自任則勞,非虛言也。

一五一、處卿至此,當為橫濟黎元,經圖達化耳,豈為朕一人而已?

一五二、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給人足。雖闕封禪之禮,亦可比德堯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內侵,縱修封禪之儀。亦何異于桀紂?昔秦始皇自謂德洽天心,自稱皇帝,登封岱宗,奢侈自矜。漢文帝竟不登封,而躬行儉約,刑措不用。人皆稱始皇為暴虐,漢文為有德之君。以此而言,無假封禪。禮云:至敬不壇。

ADVERTISEMENT

埽地而祭,足表至誠。何必遠登高山,封數尺之土也?

一五三、禮緣人情,亦何常之有?

一五四、古者因山為墳,此誠便事。我看九嵕山孤聳回繞,因而傍鑿,可置山陵處,朕實有終焉之理。

一五五、君臣共事,情猶父子。外官久不入朝,情或疑懼。朕亦須數見之,問以人間風俗。

一五六、雖帝祚長短。委以先天,而福善禍淫,亦由人事,豈直其君而已?近侍之臣,相次滅誅。若欲君臣長久,國無危敗,君有違失,臣須極言。我聞卿等言,縱不能當時即從,再三思量,終擇善而用。

一五七、天策長史不見上將擊賊耶?何懼之甚!

一五八、朕每見諸方表奏符瑞,慚懼增深。且安危在于人事,吉兇系于政術。若時主肆虐,嘉貺未能成其美。如治道休明,庶征不能致其惡。以此而言,未為可恃。

ADVERTISEMENT

一五九、夫家給人足而無瑞,不害為堯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為桀紂。

一六零、瑞在得賢。此何足賀?

一六一、朕觀古之帝王,睹妖災則懼而修德者,福自至。見祥瑞則逸而行惡者,禍必臻。今瑞應之來,朕當勞心勞力,以答天地耳,何煩致賀?

一六二、古人曰鬻棺之家,欲歲之疫,非惡于人,而利于棺。故今之法司,覆理一獄,必求深刻,欲成其考。今作何法?得使平允。

一六三、道無常名,圣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群生。

一六四、朕今孜孜求士,欲專心正道。聞有好人,則抽擢驅使。而議者多稱彼皆宰相親故。但公等至公行事,勿避此言,便為形跡。古人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讎。而為后代稱者,以其舉得賢故也。卿等但能舉用得才,雖是子弟,及有讎嫌,不得不舉。

ADVERTISEMENT

一六五、中書門下,機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實重。詔敕如有不便,皆須執論。比來唯覺阿旨順情,唯唯相尚,遂無一言諫諍者,豈是道理?若唯署敕文書而已,人誰不堪?何須簡擇,以相委付。自今已后,詔敕疑有不穩,必須執之。

一六六、卿進藥石之言,故以藥石相報。

一六七、為政之道,唯在得人,須以德行學識為本。

一六八、為長官不可自專,自專必敗。臨天下亦爾,每事須在下量之。

一六九、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

一七零、昔禹鑿香吉士水。而民無謗讟者,與民同利故也;秦始皇營宮室,而民各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

一七一、今欲看國史。若善事固不須論,若有惡事,亦欲以為鑒誡。

一七二、朕今勤行三事,望爾史官不書吾惡。

ADVERTISEMENT

一則遠鑒前代敗事,以為元龜。二則進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則斥棄群小,不聽讒言。吾能守之,終不轉也。鷹犬平生所好,今亦罷之。雖有順時冬狩,不踰旬而返。亦不曾絕域訪奇異,遠方求珍羞。比日已來,饌無兼味。自非膏雨有年,師行克捷,未嘗與公等舉杯酒、奏管弦。朕雖每日兢懼,終藉公等匡翊,各宜勉之。

一七三、朕每夜恒思百姓,閱事或至夜半不寐。唯思都督刺史,堪養百姓。所以前代帝王稱共治者惟良二千石耳。雖文武百僚,各有所司。然治人之本,莫如刺史最重也。朕故屏風上錄其姓名,坐臥常看,在官如有善惡事跡,具列于名下,擬憑黜陟。縣令甚是親民要職。

一七四、唯德動天,唯恩容眾……一旦見其反覆,盡戮無辜,流離寡弱,恐以殺不能止亂,非行吊伐之道。

ADVERTISEMENT

一七五、我大唐秦王,能斗者來,與汝決!

一七六、人生有命,亦何憂也!

一七七、時不可失,未破趙會食,豈得下營先食乎?

一七八、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事之情也。

一七九、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一八零、卿常以童子見處,今見童子,何恭之甚邪?

一八一、死生有命,庸何傷乎!

一八二、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百姓為心,萬邦在己。家賴寬政,朝稱多士。齊一華戎,混同書軌。東池溟渤,西苑隅邱。八蠻職貢,六狄懷柔。至德潛洽,元化旁流。日慎一日,雖休勿休。

一八三、臣聞至敬無文,至誠不飾。地居臣子,不以小忠撓志;情兼家國,不以細行嬰心。

一八四、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

ADVERTISEMENT

一八五、古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誅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為公,無私于物。昔諸葛孔明,小國之相,猶曰‘吾心如稱,不能為人作輕重,況我今理大國乎?王者至公無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與卿輩日所衣食,皆出于百姓,此則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擇賢才者,蓋為求安百姓也。朕與公等衣食用人但問堪否,豈以新故異情?凡一面尚且相親,況舊人而頓忘也!必也新而賢,舊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舊乎!今不論其賢不肖而直言嗟怨,豈是至公之道乎!

一八六、朕以天下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豈以新舊為差?

一八七、維天之道,司日月以悠久;大圣作則,藉書契以長存。

ADVERTISEMENT

一八八、余以弱齡,屬當厄運,思靜大難,以濟蒼生,秣馬揮戈,風驅電掃,克平八表,臨撫萬方。聊因暇景,載懷興亂。歷想前代暗君庸王,莫不恃其智力則輕侮圣賢,騁其文才則不遵道德,縱其口辯以飾非,肆其奸言以拒諫;昏迷酒色,習近讒邪,暴疾黎元,窮其轍跡,傾危莫悟,以至滅亡。明鏡不遠,于焉自鑒。

一八九、朕為天子,所以養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己之宗族乎!

一九零、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主食有馀,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一九一、君依于國,國依于民。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

一九二、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

ADVERTISEMENT

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

一九二、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

一九三、夫號令不信,則民不知所從,天下何由而治乎?

一九四、朕自祗承寵命,君臨區宇,思弘王道,愛育黎元。舟車所通,風雨所及,期之遂性,咸使乂安。

一九五、君,源也;臣,流也;濁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為詐,何以責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誠治天下,見前世帝王好以權譎小數接其臣下者,常竊恥之。卿策雖善,朕不取也。

一九六、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也。

一九七、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皆取士于當時,豈借才于異代乎?豈得待夢傅說,逢呂尚,然后為政乎?且何代無賢,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ADVERTISEMENT

一九八、周得天下,增修仁義;秦得天下,益尚詐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蓋取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順故也。

一九九、孔子稱從父之命,未為孝子。故父有爭子,國有爭臣。若以主之無道,何為仍仕其世?既食其祿,豈得不匡其非?

二百、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茍其君愎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

二零一、神仙事本虛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愛好,遂為方士所詐,乃遣童男女數千人隨徐福入海求仙藥,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歸。始皇猶海側踟躕以待之,還至沙丘而死。漢武帝為求仙,乃將女嫁道術人,事既無驗,便行誅戮。據此二事,神仙不煩妄求也。

二零二、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即受納,乃是不惜性命。

ADVERTISEMENT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群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榮,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實可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勞役無度,信任群小,疏遠忠正,有一于此,豈不滅亡?

二零三、致治之本,惟在于審。量才授職,務省官員。故《書》稱:‘任官惟賢才。’又云:‘官不必備,惟其人。’若得其善者,雖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縱多亦奚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畫地作餅,不可食也。《詩》曰:‘謀夫孔多,是用不就。’又孔子曰:‘官事不攝,焉得儉?’且‘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載在經典,不能具道。當須更并省官員,使得各當所任,則無為而治矣。卿宜詳思此理,量定庶官員位。

ADVERTISEMENT

二零四、朕看古來帝王以仁義為治者,國祚延長,任法御人者,雖救弊于一時,敗亡亦促。既見前王成事,足是元龜。今欲專以仁義誠信為治。望革近代之澆薄也。

二零五、朕思賢之情,豈舍夢寐!

二零六、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務在寬簡。

二零七、朕觀前代,讒佞之徒,皆國之蟊賊也。或巧言令色,朋黨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故叢蘭欲茂,秋風敗之;王者欲明,讒人蔽之。

二零八、古人云:‘世亂則讒勝’,誠非妄言。朕每防微杜漸,用絕讒構之端,猶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覺悟。前史云:‘猛獸處山林,藜藿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為之寢謀。’此實朕所望于群公也。

二零九、廣宮室,好行幸,竟有何益?故不敢輕用人力,惟令百姓安靜,不有怨叛而已。

ADVERTISEMENT

二一零、朕舉賢者,非朕獨私,以能益百姓也。

二二零、凡理國者,務積于人,不在盈其倉庫。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但使倉庫可備兇年,此外何煩儲蓄!后嗣若賢,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積倉庫,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二二一、人言天子至尊,無所畏憚,朕則以為正合自守謙恭,常懷畏懼。昔舜誡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又《易》曰:‘人道惡盈而好謙。’凡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謙恭者,在身倘有不是之事,誰肯犯顏諫奏?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上畏皇天之監臨,下憚群臣之瞻仰。天高聽卑,何得不畏?群公卿士,皆見瞻仰,何得不懼?但兢兢業業,常謙常懼,猶恐不合天意,未副百姓之望也。

ADVERTISEMENT

二二二、為政莫若至公。

二二三、朕觀前代為國者,勞心以憂萬姓,世祚乃長;役人以奉其身,社稷必滅。

二二四、推赤心于萬物,罄誠言于多士。惟以蒼生在念,豈矜黃屋之尊,嗟四海之未寧,慮一物之失所,傷躬厲已,無忘晷刻,率斯道也。

二二五、去歲霖雨,既損秋場,今茲旱蝗,又傷宿麥,萬姓嗷然,懸磬已甚,此皆朕之不德,兆庶何辜?

二二六、若使年豐稔天下,寧移災朕身以存萬國,是所愿也,甘心無吝。

二二七、朕今所好者,惟在堯、舜之道,周、孔之教,以為如鳥有翼,如魚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暫無耳。

二二八、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古人云:‘不學,墻面,蒞事惟煩。’不徒言也。

二二九、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

二三零、凡事皆須務本。

ADVERTISEMENT

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夫不失時者,在人君簡靜乃可致耳。若兵戈屢動,土木不息,而欲不奪農時,其可得乎?

二三一、夫安人寧國,惟在于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朕所以抑情損欲,克己自勵耳。

二三二、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護短而永愚。

二三三、人君在上,皆欲永享其萬乘之尊,以垂百王之后。而得失異趣,興滅不常者,何也?蓋短于自見,不聞逆耳之言,故至于滅亡,終身不悟,豈不懼哉!睹治亂之本源,足為明鏡之鑒戒。亂,未嘗不任不肖,治,未嘗不任忠賢。任忠賢,則享天下之福;用不肖,則受天下之禍。臨危之主,各師其臣。若使覺悟,社稷安有危亡之覆?特由不留心于任使,翻屬意于邀游,豈不哀哉!若以邀游將為任使;以任使將為邀游,豈不善哉!

ADVERTISEMENT

二三四、古人言:「舜禹不愛于聲,不貪于色。」予謂不然,將為愛也。人云:「桀紂耽于聲色。」予將為不好也。何以知之?紂命不終于天年,樂不終于一世,以此為不好也。舜禹壽命于終,樂畢于世,予謂之愛也。

二三五、夫人有強躁寬弱之志,愁樂貪欲之心,思情聰哲之オ,此乃天命其性,有善有不善者也。

二三六、夫立身之道,在乎折衷,不在乎偏射……仁義之道,猶不得偏;何況于左道乎,何況于不仁乎!為君之道,處至極之尊紅,以億兆為心、以萬邦為意。理人必以文德,防邊必以武威。孔子曰:「夫文之所加者深,則武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則威之所制者廣。」不可以威武安民,不可以文德備塞。

二三七、大鯨出水,必廢游波之功,鴻鵠沈泥,定無凌空之效。

ADVERTISEMENT

若使各令遂志,不失其能。古人云:「欲構大廈者,先擇匠,然后揀材紅;為國家者,先擇佐然后定民。」大匠構屋,必以大材為棟梁,以小材為撩。所有中尺寸之木無棄,此善治木者也。非獨屋有棟梁,國家亦然,大德為宰相,亦國家之棟梁也。

二三八、予思三代以來,君好仁,人必從之。在上留心台榭,奇巧之人必至;致精游獵,馳騁之人遠臻。存意管弦,鄭衛之聲多進;降懷粉黛,燕趙斯來。塞切直之路,為忠者必少;開諂諛之道,為佞者必多。古人云:「君猶器也,民猶水也。」方圓在于器,不在于水。

二三九、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仲尼師于鄭子,文王學于虢叔。圣人且猶如此,何況于凡人者乎!治主思賢,若農夫之望歲;哲后求オ,若旱苗之思雨。亂君疾勝已如仇,視不肖如子。

ADVERTISEMENT

二四零:王莽偽行仁義之道,有始無終;孫皓權施恩惠之風,有初無末。二子猶膠船之泛巨浪皈,毀在不遙;若駑馬之奔千里,困其將至。古人云:「升不盛石,小智不可謀大,巧詐不如拙誠。」信非謬矣!

二四一、觀高祖、殷湯,仰其德行,譬若陰陽調,四時會,法令均,萬民樂,則麒麟呈其祥。漢祖、殷湯,豈非麒麟之類乎!觀夏集、商辛,嗟其悖惡之甚,猶時令不行,寒暄失序,則猛獸肆毒,蟊螟為害。夏桀、商辛,豈非猛獸之儔乎?予以此觀之,豈非天道之數也!雖日天時,抑亦人事。成湯之世,有七年之旱,剪爪為暫,千里降雨。太戊之時,桑谷生朝,懼而修德,遂使十有六國,重譯而來。此豈非人事者也?

二四二、或云為君難,或云為君易。人君處尊高之位,執賞罰之權,用人之才,用人之力,何為不成?何求不得?此言之實易,論之實難。

ADVERTISEMENT

何者?輕陵天地,眾精顯其妖。忽慢神靈,風雨應其暴。是以帝乙有震雷之禍,殷紂致飛沙之災。多營池觀,遠求異寶,民不得耕耘,女不得蠶織,田荒業廢,兆底凋殘,見其饑寒不為之哀,睹其勞苦不為之感,苦民之君也,非治民之主也。薄賦輕徭,百姓家給,上無暴令之征,下有謳歌之詠,屈一身之欲,樂四海之民,憂國之主也,樂民之君也,此其所以為難也。

二四三、且用人之道,猶為未易。己之所易。己之所謂賢,未必盡善;眾之所謂毀,未必全惡。知能不舉,則為失材;知惡不黜,則為禍始。

二四四、人才有長短,不必兼通。是以公綽優于大國之老,子產善為小邦之相,絳侯木訥,卒安劉氏之宗,嗇夫利口,不任上林之令。舍短取長,然后為美。夫人剛柔之情各異,曲直之性不同。

ADVERTISEMENT

二四五、古今奔馳,貴賤不等,為上之孝,與下豈均?上則匡國寧家,志存崇禮;下則承顏說色,止存敬養。虞舜孝也,不為慈親所安;曾參仁也,不為宣尼所善。孔子曰:「子從令者,不得為孝;臣茍順者,不得忠。」如斯之類,不可不察也。

二四六、臣安君社稷之固,君處臣危亡之地,豈是相酬之道也?

二四七、為天下之君,處萬民之上,安可易乎!背道違禮,非惟損己,乃為賢人之所笑;卑身勵行,實為君子,又為庸夫之所譏。越品進官,其類必為深怨;偏與人語,眾望以為曲私。任使賢良,則謂偶得;委仗庸夫,則言愚暗。言數則謂大繁,辭寡則講道薄。恣情忿怒,則朝野戰栗;留心寬恕,則法令不行。

二四八、民樂則官苦,官樂則民勞。

二四九、四海之內,莫非王土,要荒為枝葉,畿內乃根本。

ADVERTISEMENT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將安傅?」當使本固根深,委之內相,而伊尹、傅說,人所希逢。至如鎮積冰之塞,守飛雪之邊,而魏尚、李牧,當今罕遇。遣人遠撫,則眷戀而不忍;愍而不遣,則枝葉落而不存。二宜之間,致心何所?是用晨興夕惕,無忘斯事。為上猶然,何況臣下?

二五零、百行之本,要道惟孝;一言終身,恕而已矣。春生夏長,寬仁之令行焉;齊禮道德,恥格之義斯在。

二五一、朕爰自幼年,夙稟庭訓,豈徒學聞《詩》、《禮》?因令匡定家國。是以提三尺之劍,起一旅之師,戮鯨鯢于原野,救黎蒸于涂炭。

二五三、云雷締構,備嘗夷險,仁發于心,義形于色。大敵必勇,匪為身謀;大憝必誅,志安天下。

二五四、君臣本同治亂,共安危,若主納忠諫,臣進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來所重。

ADVERTISEMENT

若君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二五五、和戎之功,豈唯魏絳?金石之錫,固當非遠。

二五六、我昔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獨私故人。

二五七、刑期無刑,皇王之令典;以戰止戰,列圣之通規。是以湯武干戈,濟時靜亂,豈期不愛黔首?肆行誅戮,禁暴戢兵,蓋不獲已。

二五八、生靈之重,能不哀矜?

二五九、兵者兇器,不得已而用之。

二六零、甲兵武備,誠不可闕;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務盡忠貞,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二六一、崇飾宮宇,游賞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勞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勞弊之事,誠不可施于百姓。

ADVERTISEMENT

二六二、隋煬帝性好猜防,專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謂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筑長城以避胡。終被宇文化及使令狐行達殺之。又誅戮李金才,及諸李殆盡,卒何所益?君天下者,惟須正身修德而已,此外虛事,不足在懷。

二六三、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業業,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寧,自身常得歡樂。

二六四、佛道設教,本行善事,豈遣僧尼道士等妄自尊崇,坐受父母之拜,損害風俗,悖亂禮經?

二六五、陰陽拘忌,朕所不行。若動靜必依陰陽,不顧理義,欲求福祐,其可得乎?循正而行,自與吉會。且吉兇在人,豈假陰陽拘忌?農時最急,不可失也。

二六六、公等食人之祿,須憂人之憂,事無巨細,咸當留意。

ADVERTISEMENT

今不問則不言,見事都不諫諍,何所輔弼?

二六七、古刑人,君為之徹樂減膳。朕庭無常設之樂,然常為之不啖酒肉,但未有著令。百司斷獄,唯據律文,雖情在可矜,而不敢違法,其間豈能盡無冤乎!

二六八、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蓋欲思之詳熟故也。而有司須臾之間,三覆已訖,都未暇審思,三奏何益?縱有追悔,又無所及。

二六九、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則濫賞無功,怒則濫殺無罪。是以天下喪亂,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嘗不以此為心,恒欲公等盡情極諫。公等亦宜受人諫,豈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短不納?茍自不能受諫,安能諫人?

二七零、前代帝王,好招來絕域,以求服遠之名,無益于用而糜弊百姓。假令于身有益,于百姓有損,朕必有為,況求虛名而損百姓乎?

ADVERTISEMENT

二七一、治國如治病,病人覺愈,尤宜將護,倘遽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治國亦然,天下稍安,尤須兢慎,若便驕逸,必至喪敗。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而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日慎一日,雖休勿休,唯懼不終。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輩,既義均一體。宜協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極言無隱。儻君臣相疑,不能備盡肝膈,實為國之大害也。

二七二、莫不因可大之功,宏可久之德,與萬邦同其樂,百姓共其安。

二七三、朕聞聲色之娛, 不如好德。且山川阻遠,懷土可知。林邑鸚鵡猶能自言苦寒,尚解思鄉,訴請還國。況人情乎!

二七四、國家綱紀,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得,勉自修飭,無貽后悔!

二七五、夫事無不由小以致大,小事不論,大事又將不可救,社稷傾危,莫不由此。

ADVERTISEMENT

二七六、自古人君為善者,多不能堅守其事。

二七七、桀、紂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則以為辱;顏、閔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則以為榮。

二七八、朕每閑居靜坐,則自內省,恒恐上不稱天心,下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諫,欲令耳目外通,下無怨滯。

二七九、施而不自矜者,亦成功之大義;受而不知感者,乃悖德之深累。澄遣心意,坐怡情抱,一德是珍,萬物非寶。不避辱于真惡,豈求榮于偽好?既同德而同心,共流芳于王道。

二八零、上智之人,自無所染,但中智之人無恒,從教而變……人之善惡,誠由近習。

二八一、朕端拱無為,四夷咸服,豈朕一人之所致,實賴諸公之力耳!當思善始令終,永固鴻業,子子孫孫,遞相輔翼。使豐功厚利施于來葉,令數百年后讀我國史,鴻勛茂業粲然可觀,豈惟稱隆周、炎漢及建武、永平故事而已哉!

ADVERTISEMENT

二八二、朕觀古先撥亂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但朕年十八便舉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為天子,此則武勝于古也。少從戎旅,不暇讀書,貞觀以來,手不釋卷,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行之數年,天下大治而風移俗變,子孝臣忠,此又文過于古也。昔周、秦以降,戎狄內侵,今戎狄稽顙,皆為臣妾,此又懷遠勝古也。此三者,朕何德以堪之?既有此功業,何得不善始慎終耶!

二八三、是藩邸舊勞,誠不可忘。然理國守法,事須畫一,今若赦之,使開僥幸之路。

二八四、乾坤合德,爰著易簡之功;君臣一體,克成中和之治。遠取諸物。若舟楫之濟巨川;近取諸身,猶肱之戴元首。同心葉契,存歿以之。

二八五、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

ADVERTISEMENT

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二八六、為官擇人者治,為人擇官者亂……知不肖而任之,睹尸祿而不退,非唯傷風亂政,亦恐為君不明。

二八七、覽前王之得失,為在身之龜鏡。

二八八、夫天地之大,黎元為本。邦國之貴,元首為先。治亂無常,興亡有運。是故五帝之上,居萬乘以為憂;三王已來,處其憂而為樂。

二八九、貪于近者則遺遠,溺于利者則傷名;若不損己以益人,則當禍人而福己。順理而舉易為力,背時而動難為功。

二九零、見土地之廣,謂萬葉而無虞;睹天下之安,謂千年而永治。不知處廣以思狹,則廣可長廣;居治而忘危,則治無常治。

二九一、知子者賢父,知臣者明君;子不肖則家亡,臣不忠則國亂;國亂不可以安也,家亡不可以全也。是以君子防其始,圣人閑其端。

ADVERTISEMENT

二九二、全一人者德之輕,拯天下者功之重,棄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

二九三、賢之立身,以功名為本;士之居世,以富貴為先。然則榮利人之所貪,禍辱人之所惡。故居安保名,則君子處焉;冒危履貴,則哲士去焉。是知蘭植中涂,必無經時之翠;桂生幽壑,終保彌年之丹。非蘭怨而桂親,豈涂害而壑利?而生滅有殊者,隱顯之勢異也。故曰:衒美非所,罕有常安;韜奇擇居,故能全性。

二九四、人之立身,所貴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論榮貴?

二九五、君子小人本無常,行善事則為君子,行惡事則為小人。當須自克勵,使善事日聞,勿縱欲肆情,自陷刑戮。

二九六、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也,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匠。

二九七、若不任舟楫,豈能濟彼巨川;非藉鹽梅,安得調夫鼎味?

ADVERTISEMENT

二九八、朕歷選前王,但有君疑于臣,則下不能上達,欲求盡忠極慮,何可得哉?

二九九、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

三百、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漢武驕奢,國祚幾絕。朕提三尺劍以定四海,遠夷率服,億兆乂安,自謂不減二主也。然二主末途,皆不能自保,由是每自懼危亡,必不敢懈怠。惟藉公等直言正諫,以相匡弼。

三零一、法令惟須簡約,不可一罪作數種條。

三零二、朕貴為天子,所乏者非財也,但恨無嘉言善事有益于百姓耳。與其多得數百萬緡,何如得一賢才!

三零三、創業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

三零四、斷斷之士,必升于廊廟;九九之術,不棄于閭閻。

三零五、老君垂范,義在清虛;釋迦貽則,理存因果。

ADVERTISEMENT

求其教也,汲引之跡殊途;窮其宗也,宏益之風齊致。然大道之興,肇于邃古,源出無名之始,事高有形之外。邁兩儀而運行,包萬物而亭育,故能經邦致治,反樸還淳。

三零六、生者,天地之大德;壽者,修短之一期。生有七尺之形,壽以百齡為限,含靈稟氣,莫不同焉,皆得之于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

三零七、今天下無事,武備不可忘。

三零八、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則書之,足為不朽。若事不師古,亂政害物,雖有詞藻,終貽后代笑,非所須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陳后主、隋煬帝,亦大有文集,而所為多不法,宗社皆須臾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

三零九、凡上書諫正,自有常準,臣貴有詞,主貴能改。

三一零、夫選賢之義,無私為本;奉上之道,當仁是貴。

ADVERTISEMENT

列代所以弘風,通賢所以協德。

三一一、林深則鳥棲,水廣則魚游,仁義積則物自歸之。人皆知畏避災害,不知行仁義則災害不生。夫仁義之道,當思之在心,常令相繼,若斯須懈怠,去之已遠。猶如飲食資身,恒令腹飽,乃可存其性命。

三一二、人臣事主,順旨甚易,忤情尤難。公作朕耳目股肱,常論思獻納。朕今聞過能改,庶幾克終善事。

三一三、大亂之后,即是太平之運也。

三一四、朕之功業,大小竹帛,豈能盡載?

三一五、高昌若不失臣禮,豈至滅亡?朕平此一國,甚懷危懼,惟當戒驕逸以自防,納忠謇以自正。

三一六、黜邪佞,用賢良,不以小人之言而議君子,以此慎守,庶幾于獲安也。

三一七、前代史書,彰善癉惡,足為將來規誡。

三一八、朕遐觀前載,歷選列辟,莫不貴此得人,崇茲多士,猶股肱之佐元首,譬舟楫之濟巨川。

ADVERTISEMENT

若夫構大廈者,采眾材于山岳;善為國者,求異人于管庫……是知得士則昌,失人則亂。

三一九、探元賾者,先實而后賓;體至公者,本仁而末禮。名歸于已,往哲存而弗務;德利于人,前圣徇而為急。是用范圍天地,權輕重以會時宜;取則陰陽,適通變以從眾欲。繇是古之封禪,無奪事機。所謂奉天,咸資務隙。

三二零、朕有二喜一懼。比年豐稔,長安斗粟直三、四錢,一喜也;北虜久服,邊鄙無虞,二喜也。治安則驕侈易生,驕侈則危亡立至,此一懼也。

三二一、朕所以不能恣情欲,取樂當年,而勵節苦心,卑宮菲食者,正為蒼生耳。

三二二、我為人主,兼行將相之事,豈不是奪公等名?

三二三、君子富而不驕,謙而受益,奢則不孫,以約失之者鮮矣。

三二四、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

ADVERTISEMENT

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既屬豐稔若斯,朕為億兆人父母,唯欲躬務儉約,必不輒為奢侈。

三二五、朕常欲賜天下之人,皆使富貴,今省徭賦,不奪其時,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則富矣。敦行禮讓,使鄉閭之間,少敬長,妻敬夫,此則貴矣。

三二六、但令家給人足,朕不聽管弦,不從畋獵,樂在其中矣!

三二七、法者,人君所受于天,不可以私而失信。

三二八、非慮無以臨下,非言無以述慮。

三二九、古人云:‘鳥棲于林,猶恐其不高,復巢于木末;魚藏于水,猶恐其不深,復穴于窟下。然而為人所獲者,皆由貪餌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祿,當須履忠正,蹈公清,則長守富貴矣。古人云:‘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

ADVERTISEMENT

三三零、朕所為事,若有不當,或在其漸,或已將終,皆宜進諫。比見前史,或有人臣諫事,帝王拒諫者,多云‘業已為之’,或云‘業已許之’,終不為改。如此,欲無危亡得乎?

三三一、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眾。或以勇力,或以辯口,或以諂諛,或以奸詐,或以嗜欲,輻湊攻之,各求自售,以取寵祿。人主少懈,而受其一,則危亡隨之,此其所以難也。

三三二、念功之懷,無謝于前載;旌賢之義,永貽于后昆。

三三三、既義在于至公,變事兼于權道。故以賢而立,則王季興周;以貴而升,則明帝定漢。

三三四、風云如故,卉木維新,少壯不留,忽焉白首。

三三五、朕恐懷驕矜,恒自抑折,日旰而食,坐以待晨。每思臣下有讜言直諫,可以施于政教者,當拭目以師友待之。

ADVERTISEMENT

如此,庶幾于時康道泰爾。

三三六、神道設教,慈惠為先,元化潛通,亭育資始。

三三七、所以致治之君,遠讒佞,近忠良,屈己以伸人,故能成其化;為亂之主,親不肖,疏賢臣,虐下以恣情,用能成其亂。明君遵彼以興國,暗主行此以亡身。是以馭朽臨冰,銘心自戒。宵興旰食,側席思賢。

三三八、人不可求備,自當舍其短而用其長。

三三九、舟浮楫舉,可濟千里之川;轅引輪停,不越一毫之地。故知動靜相循易為務,曲直相反難為功, 況乎上下之宜、君臣之際者矣。

三四零、至于佛教,非意所遵,雖有國之常經,固弊俗之虛術。何則?求其道者, 未驗福于將來;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

三四一、堯舜之君,自愚而益智;桀紂之主,獨智以添愚。故異順逆于忠言,則殊榮辱于帝道。

ADVERTISEMENT

三四二、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太康有五弟,如此竭忠盡智以輔其君,上可以追堯、舜之跡,下可以安民尊主,而無益于危亡,何也?

三四三、殷湯以武平亂,功施天下,不稱其武而語其仁,何也?

三四四、視桀、紂二主,亦同稟五常之性,并有過人之才,何為昏亂以致于此?

三四五、文王率殷之叛國以事紂,是助紂為虐。使紂得志天下,流毒百姓,文王為也,何不仁之甚乎?孰若直辭正諫以匡其志?

三四六、文王盛三分之業屈道以事殷,武王率八百之師稱兵而滅紂,豈德有優劣,物運窮通?何其二圣殊途如斯之遠?若牖里為是,則牧野為非;謂剪商為工,則事殷為屈。愿聞篤論,以釋所疑。

三四七、昔虞舜之弟曰象,恒以煞舜為事。及舜即位而封之,此亦圣人之教也。

ADVERTISEMENT

周公曷為不赦管、蔡之罪而誅放之乎?

三四八、平王蹶弱東遷,捐棄豐、鎬,與夫布綱治紀,不亦乖乎?

三四九、秦始皇起秦隴之地,蠶食列國,遂滅二周而遷九鼎,并吞天下,平一宇內,其規摹功業亦已大矣!何為一身幾殞至子而亡乎?

三五零、魏武一代英偉,晉宣頻立大功。得比二人,以為多矣。季孟之間,何為非類?

三五一、梁武帝夷兇剪暴,克成帝業,南面君臨,五十余載,蓋有文、武之道焉。至于留心釋典,桑門比行,以萬乘之君,為匹夫之善,薰蕕不驗(一作「薰羞不染),危亡已及。豈其道非耶?何福謙之無效也?

三五二、文宣狂悖之跡,桀、紂之所不為。國富人豐,不至于亂亡,何也?

三五三、夫以周武之雄才武藝,身先士卒,若天假之年,盡其兵算,必能平一宇內,為一代之明主乎?

ADVERTISEMENT

三五四、朕于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古人所不能臣者,皆順眾人之所欲故也。

三五五、昔禹帥九州之民,鑿山槎木,疏百川注之海,其勞甚矣,而民不怨者,因人之心,順地之勢,與民同利故也。

三五六、汝當更求古之哲王以為師,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為下。吾居位已來,不善多矣,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台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游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過,勿以為是而法之。顧我弘濟蒼生,其益多;肇造區夏,其功大。益多損少,故人不怨;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然比之盡美盡善,固多愧矣。汝無我之功或而承我之富貴,竭力為善,則國家僅安;驕惰奢縱,則一身不保。且成遲敗速者,國也;失易得難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ADVERTISEMENT

三五七、夫人者國之先,國者君之本。

三五八、寬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斷。非威德無以致遠,非慈厚無以懷人。撫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禮。奉先思孝,處位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此乃君之體也。

三五九、昔周之興也,割裂山河,分王宗族,內有晉鄭之輔,外有魯衛之虞,故卜祚靈長,歷年數百。

秦之季也,棄淳于之策,納李斯之謀,不親其親,獨智其智,顛覆莫恃,二世而亡。斯豈非枝葉不疏,則根柢難拔;股肱既殞,則心腹無依者哉!

漢初定關中,戒亡秦之失策,廣封懿親,過于古制。大則專都偶國,小則跨郡連州,末大則危,尾大難掉。六王懷叛逆之志,七國受鐵鉞之誅,此皆地廣一兵強,積勢之所致也。

魏武創業,暗于遠圖,子弟無封戶之人,宗室無立錐之地,外無維城以自固,內無磐石以為基。

ADVERTISEMENT

遂乃大器保于他人,社稷亡于異姓。

夫封之太強,則為噬臍之患;致之太弱,則無固本之基。由此而言,莫若眾建宗親而少力。使輕重相鎮,憂樂是同。則上無猜忌之心,下無侵冤之慮。

三六零、無以奸破義,無以疏間親。察之以明,撫之以德,則邦家俱泰,骨肉無虞,良為美矣。

三六一、夫國之匡輔,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

三六二、是明君旁求俊乂,博訪英賢,搜揚側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

三六三、故舟航之絕海也,必假橈楫之功;鴻鵠之凌云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為國也,必藉匡輔之資。故求之斯勞,任之斯逸。照車十二,黃金累千,豈如多士之隆,一賢之重?此乃求賢之貴也。

三六四、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為轅,曲者以為輪;長者以為棟梁,短者以為栱角。

ADVERTISEMENT

無曲直長短,各有所施。明主 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

三六五、不以一惡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機,盡其所有。然則函牛之鼎,不可處以烹雞;捕鼠之貍,不可使以搏獸;一鈞之器,不能容以江漢之流;百石之車,不可滿以斗筲之粟。何則?大非小之量,輕非重之宜。

三六六、今人智有短長,能有巨細。或蘊百而尚少,或統一而為多。有輕才者,不可委以重任;有小力者,不可賴以成職。委任責成,不勞而化,此設官之當也。斯二者治亂之源。

三六七、立國制人,資股肱以合德;宣風導俗,俟明賢而寄心。列宿騰天,助陰光之夕照;百川決地,添溟渤之深源。

ADVERTISEMENT

海月之深朗,猶假物而為大。君人御下,統極理時,獨運方寸之心,以括九區之內,不資眾力何以成功?必須明職審賢,擇材分祿。得其人則風行化洽,失其用則虧教傷人。故云則哲惟難,良可慎也!

三六八、夫王者,高居深視,虧聦阻明。恐有過而不聞,懼有闕而莫補。所以設鞀樹木,思獻替之謀;傾耳虛心,佇忠正之說。言之而是,雖在仆隸芻蕘,猶不可棄也;言之而非,雖在王侯卿相,未必可容。其義可觀,不責其辯;其理可用,不責其文。至若折檻懷疏,標之以作戒;引裾卻坐,顯之以自非。故忠者瀝其心,智者盡其策。臣無隔情于上,君能遍照于下。

  昏主則不然,說者拒之以威;勸者窮之以罪。大臣惜祿而莫諫,小臣畏誅而不言。恣暴虐之心,極荒淫之志。其為雍塞,無由自知。

ADVERTISEMENT

以為德超三皇,材過五帝。至于身亡國滅,豈不悲哉!此拒諫之惡也。

三六九、夫讒佞之徒,國之蟊賊也。爭榮華于旦夕,競勢利于市朝。以其諂諛之姿,惡忠賢之在己上;奸邪之志,怨富貴之不我先。朋黨相持,無深而不入;比周相習,無高而不升。令色巧言,以親于上;先意承旨,以悅于君。

三七零、藂蘭欲茂,秋風敗之;王者欲明,讒人蔽之。

三七一、砥躬礪行,莫尚于忠言;敗德敗心,莫逾于讒佞。今人顏貌同于目際,猶不自瞻,況是非在于無形,奚能自睹?何則?飾其容者,皆解窺于明鏡,修其德者,不知訪于哲人。詎自庸愚,何迷之甚!良由逆耳之辭難受,順心之說易從。彼難受者,藥石之苦喉也;此易從者,鴆毒之甘口也!明王納諫,病就苦而能消;暗主從諛,命因甘而致殞。

ADVERTISEMENT

可不誡哉!可不誡哉!

三七二、夫君者,儉以養性,靜以修身。儉則人不勞,靜則下不擾。人勞則怨起,下擾則政乖。人主好奇技淫聲、鷙鳥猛獸,游幸無度,田獵不時。如此則徭役煩,徭役煩則人力竭,人力竭則農桑廢焉。人主好高台深池,雕琢刻鏤,珠玉珍玩,黼黻絺绤。如此則賦斂重,賦斂重則人財匱,人財匱則饑寒之患生焉。

三七三、圣世之君,存乎節儉。富貴廣大,守之以約;睿智聰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驕人,不以德厚而矜物。

三七四、奢儉由人,安危在己。

三七五、夫天之育物,猶君之御眾。天以寒暑為德,君以仁愛為心。寒暑既調, 則時無疾疫;風雨不節,則歲有饑寒。仁愛下施,則人不凋弊;教令失度, 則政有乖違。防其害源者,使民不犯其法;開其利本者,使民各務其業。

ADVERTISEMENT

顯罰以威之,明賞以化之。威立則惡者懼,化行則善者勸。適己而妨于道,不加祿焉;逆己而便于國,不施刑焉。故賞者不德君,功之所致也;罰者不怨上,罪之所當也。故《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此賞罰之權也。

三七六、夫食為人天,農為政本。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廉恥。

三七七、禁絕浮華,勸課耕織,使人還其本,俗反其真,則競懷仁義之心,永絕貪殘之路,此務農之本也。

三七八、子育黎黔,惟資威惠。惠而懷也,則殊俗歸風,若披霜而照春日;威可懼也,則中華懾軏,如履刃而戴雷霆。必須威惠并施,剛柔兩用,畫刑不犯, 移木無欺。賞罰既明,則善惡斯別;仁信并著,則遐邇宅心。勤穡務農,則饑寒之患塞;遏奢禁麗,則豐厚之利興。且君之化下,如風偃草。

ADVERTISEMENT

上不節心,則下多逸志;君不約己,而禁人為非,是猶惡火之燃,添薪望止其焰;忿池之濁,撓浪欲澄其流,不可得也。莫若先正其身,則人不言而化矣。

三七九、夫兵甲者,國之兇器也。土地雖廣,好戰則人雕;邦國雖安,忘戰則人殆。雕非保全之術,殆非擬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農隙講武,習威儀也。是以勾踐軾蛙,卒成霸業;徐偃棄武,終以喪邦。何則?越習其威,徐忘其備也。孔子曰:不教人戰,是謂棄之。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機也。

三八零、弘風導俗,莫尚于文;敷教訓人,莫善于學。因文而隆道,假學以光身。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不游文翰,不識智之源。

三八一、文武二途,舍一不可,與時優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廢也?

ADVERTISEMENT

三八二、古人有云,非知之難,惟行不易;行之可勉,惟終實難。是以暴亂之君,非獨明于惡路;圣哲之主,非獨見于善途。良由大道遠而難遵,邪徑近而易踐。小人俯從其易,不得力行其難,故禍敗及之;君子勞處其難,不能力居其易,故福慶流之。故知禍福無門,惟人所召。欲悔非于既往,惟慎禍于將來。

三八三、髦俊以博識洽聞立名,國家以任賢使能致治。

三八四、易名之典,必考其行。

三八五、朕拂衣于舞象之年,抽劍于斬蛇之地。

三八六、前王不辟之土,悉請衣冠;前史不載之鄉,并為州縣。

三八七、辛李衛霍之將,咸分土宇;縉紳廊廟之材,共垂帶綬。至于比屋黎元,關河遺老,或贏金帛,或齋倉儲:朕于天下士大夫,可謂無負矣;朕于天下蒼生,可謂安養矣。

ADVERTISEMENT

三八八、道存物往,人理同歸,掩乎元泉,夫亦何恨矣!

三八九、數年來每有征動,雖復事非為己,猶恐下有怨咨。所以廢甘泉之游,履燋金之弊,寧可違涼忍暑,不能適己勞民。

三九零、耕夫碌碌,多無隔夜之糧;

織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

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

寸絲千命,匙飯百鞭。

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絕無益之友。

取本份之財,戒無名之酒。

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斯言,富貴功名可久。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3/25
大唐神童李泌。他做大唐宰相時,別人都在玩權謀和內斗;只有他帶著皇帝玩「上帝視角」,搞長遠戰略。李泌的妖孽人生,打 6 歲就開始了。公元 728 年,心血來潮的盛唐皇帝李隆基,在宮里舉辦了一場佛、道、儒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3/25
孫臏。孫臏的一生,一場劫,一宿敵,兩場仗,一本書,無功名,總結起來就是這樣的簡單。而就是這麼簡單的人生,也是他依靠智謀平蹚過來的。孫臏是大名鼎鼎的春秋兵家至圣孫武的后人,生于齊國。據野史記載師從鬼谷子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4/03/25
李泌。神童聞名,四朝老臣,三匡儲位,功績不顯。//4月份挖的坑,今天填了。畢竟咱和某位挖坑不填拆螃蟹遁的,還是有區別的(滑稽)。唐玄宗當年把李泌當做神童召來,然后讓開元名相張說考他。李泌:「我當時就念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3/25
利瑪竇。萬歷十年(1582年),意大利人利瑪竇,遠渡重洋來到中國。他覺得,要把傳教事業發揚光大,最重要是要獲得中國皇帝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4/03/25
董必武說他相當于秦漢之謀士李左車、唐太宗時期的房玄齡;被吹上天的毛人鳳,被他虐的沒有脾氣;他去世后,美國情報組織下令全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3/25
說說這個間諜大師吧……他本是一名美國特工,背叛美國投靠蘇聯,給美國造成空前的損失。案發后,美國同行對他顛覆間諜游戲規則的種種做法深感驚異,在譴責他叛國行徑的同時,又不得不從專業角度稱贊他:真是一位「間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4/03/25
我心里的多智而近妖的只有一個人,教員。政治,軍事,文化,經濟就這麼說吧,前五就算沒有前十也有了。政治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讓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與之相對的歷史上也就只有秦始皇一統,但是這是秦始皇奮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3/25
毛主席啊!《論持久戰》在抗日戰爭中準確預言了日本必敗。《毛主席選集》準確預言了資本家卷土重來后的卑劣嘴臉。朝鮮戰爭當時星光熠熠的將帥們都不主張出兵,毛主席力排眾議出兵朝鮮,結果顯而易見,至今中國都往享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3/25
達芬奇和王守仁,公認的兩大妖孽。這兩位可算是人類智力所能有的巔峰狀態了。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徐渭。這貨閑沒事自評『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不過就是他最看不上眼的畫,曾經讓鄭板橋和齊白石兩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3/25
崔浩,南北朝時期北魏著名軍事謀略家。崔浩年輕的時候喜好文學,博覽經史,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關綜,研精義理,時人莫及。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喜好陰陽術數,聽崔浩講了《易經》和《洪范》五行之后,非常贊賞。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3/25
姚廣孝!姚廣孝!姚廣孝啊!還有比這個和尚更妖的嗎?你們說的那些都側重于「多智」,但姚廣孝是真妖。姚廣孝,號獨庵老人、逃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3/25
歐洲:達芬奇!亞洲:王陽明!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神奇的人,比如老子。有的人說他活了幾百歲,有的人說他西出函谷關點化了佛教,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3/25
1885年,胡雪巖自知大限將至,拉著九姨太的手叮囑道:我死后家里會來戴鐵帽子的人,你剪下我壽衣一角給他,可保后事無憂。此時,曾經的「紅頂商人」胡雪巖,他那總資產約2000萬兩白銀,約合人民幣40億元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3/25
劉邦曾經說過:夫運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假如有個人,不僅兼具三人之長還能像陳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3/25
他,是民國官場稱頌的「當代臥龍」。初出茅廬,就獻上削藩大計,助蔣介石擊敗李、馮、閻等地方實力派。但他本人也因為工于心計、身陷政治紛爭而不得善終。此人,就是楊永泰。楊永泰(1880——1936),字暢卿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3/25
毛主席。我不理解為什麼一個人可以做到既是軍事家又是政治家,既是哲學家又是文學家,既是戰略家又是思想家,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達到的成就啊。我只能說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句話形容毛主席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3/25
王守仁,一個武可指劍斗寧王,文可堂下斗佞臣的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學家。一個精通兵法與權術的「心學」大成者。為官的時候,朱厚照昏庸,手下權臣無數,皇上就知道天天跑出去玩,寧王起兵謀反,他帶兵活捉寧王,阻止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3/25
公元649年,得知自己被貶去甘肅后,李世績氣沖沖地走出了宮門,正要發怒,突然發現身后有一個小太監在偷偷地跟蹤監視自己。一瞬間他意識到了皇帝的用意,嚇得出了一身冷汗,頭也不回得就離京赴任了。作為凌煙閣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3/25
大唐建立頭一年,李世民破天荒地打了一場敗仗。但他通過 2 個月的圍毆實驗,準確預判了戰況。于是在 3 個月后,完成復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3/25
我想……好吧。但這個多智而近妖啊,其實很難界定的,你看就算是三國演義把諸葛都吹成見誰殺誰的中單爸爸了不是也敗給了張頜宣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