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就是婆婆公公家有錢有勢,搭兒媳的東西和錢也多,有訓斥你的資本;如果你不想受氣就爭氣不要婆婆公公的一分錢!保證不受氣!
還是就是少見的糊涂婆婆和公公,一直都強勢慣了,所以說話就一貫愛說上句,居高臨下……有時候還有點倚老賣老!這樣的婆婆和公公就應該給她們分開各過各的,永遠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不給她們欺負我們的機會!
還有一種就是兒媳婦的能力太差……老人氣不過、忍不著會說些過頭話兒……
今天看到一篇帖子《女子第一次去男友老家,站廚房洗一堆鍋碗瓢盆,雙手通紅無人問津》,很多網友評論這是婆家在立威。
之前聽朋友們講解第一次去婆家一定不要做洗碗掃地擦桌子這些家務活,否則結完婚之后這些活就是你的。
想來有這些傳言,應該是被大多數人驗證過的。
那麼為什麼中國婆婆這麼喜歡給人下馬威呢?個人認為是跟中國的傳統觀念有關,俗話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舊社會兒媳婦被娶進門,需要受婆婆的管制,最苦最累的活都得由媳婦來干,而且要孝順公婆,體貼丈夫。當婆婆離世后,兒子娶妻后,婆婆自然會效仿當年自己婆婆的做法,開始「當家做主」,對兒媳婦立威。
辦公室聊天的時候會談起第一次去婆婆家的場景,如果婆家認可,婆婆就會給紅包,并且好生招待。當然也有不給紅包的,但也會好生款待,畢竟是同學關系,婆家不會那麼不講情面(這是聰明的婆婆)。
參加工作包括結婚后,發現身邊同事在聊的一些家長里短,很多都是婆婆在家如何立威,如何上演兩種角色的,也就是兒子面前一套,兒媳面前一套。
同事小李剛結婚一年,她說怎麼也沒想到會攤上這樣的婆婆。他們新婚旅行回來,婆婆說第一頓飯必須是兒媳婦做,這是他們的家庭規矩,不然夫妻的婚姻得不到親人的祝福。
小李心想都是一家人,做飯就做飯吧,反正早飯也比較簡單,結果做好之后,婆婆嫌棄她沒有誠意,沒有給他們當成一家人,早餐做的太簡單,不夠豐盛,結果不歡而散。
之后的生活更是矛盾不斷,當小李想要吃點水果,讓老公去拿的時候,婆婆會瞪著眼睛,好像整個人類都欠她的。
丈夫不在家的時候,婆婆會說教讓她干各種家務,說女人要有女人的樣子,要做到相夫教子,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難道她忘了小李也是一名職工,也需要上班養家呀。丈夫在家的時候,婆婆是各種勤快。
小李說她現在很累,雖不能完全給她當親媽,但是也不想兩個人鬧的很僵,但是婆婆這種隨時隨地想要立威的嘴臉讓她厭惡,她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就是吃定了你喜歡她的兒子,如果你對他兒子愛理不理,不過就離婚的話,他兒子老婆都保不住,說不準彼此就是陌生人,你和婆婆的關系本來就通過她兒子聯結的,哪還有心思給你下馬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