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媽媽的話來說:去男方家干活,不只是洗碗,能看出很多東西。
我之前去我對象家的時候,我媽千叮嚀萬囑咐,去了人家家里勤快點,幫忙做飯洗碗啊。
我們家,九幾年的時候條件很不好,所以我現在,雖然讀完大學參加工作,遷戶口生活在城市里,但是上到割麥插秧挖地種菜,下到洗衣做飯掃灑收拾,什麼都會做。
我媽的看法就是,女孩子勤快點才有人喜歡,就算不是為了招人喜歡,至少也是給自己爭臉面。
我的看法和她大致相同,但是不一樣的是,我始終把自己當做客人,除非特殊情況,禮貌可以,包攬就免了。
我第一次去他家,我男朋友說,我們回家自己做飯吧。我比較隨性,這點事情不大所謂的。
但是他媽媽,也就是我未來婆婆,在我高鐵到達之前,就做好飯在家等我了。
有葷有素,還有我最喜歡的鱸魚,甚至把他姐夫從老家帶回來,過年都舍不得吃的各種野山珍,全端上桌了。
飯桌上我對象說我不吃蔥,紅燒魚上有蔥。他媽媽一點一點挑掉,還專門把刺少肉嫩的魚塊留給我。
吃完飯我對象說,我倆去洗碗吧。
我覺得是應該的,就沒有多說什麼,但是他外婆就一直把我往邊上推,用他們那的方言說,不要我洗碗。他媽媽也叫我去坐著休息吧,吃點水果喝點飲料。
每個月去他家一次,基本不用我動手。
洗碗拖地收拾桌子,我對象和他媽媽外婆,都是爭著做。
我就偶爾炒個菜,燉個肉,去他家田地里到處轉轉,看看有沒有新鮮的黃瓜西紅柿可以偷吃。
或者去他家隔壁看鴿子,擼貓擼狗。
逛超市幫買菜什麼的,都是他媽媽給我卡,讓我隨便刷。基本沒讓我吃過苦。
我回家,他媽媽外婆阿姨,一大早就下地去摘最新鮮最好的蔬菜,打包好讓我帶回家,也不用我自己動手。
上個月我倆同一天生日,我在他家和他一起做飯,因為他媽媽工作沒放假,而且這頓飯也是我們自己的安排,主要是想讓一家人聚在一起聊聊天。
我對象雖然人很好,踏實上進,但是家務事真的是一竅不通啊,連幾個人該做多少個菜,葷素怎麼搭配,選什麼湯都搞不清楚。所以一應事務都是我在安排,他就忙上忙下跑腿拎包洗菜打雜。
他外婆80+,每天中午可以領到一份兩葷兩素一湯的政府補貼午飯。那天中午拿回來,我對象跟著我忙了一早上沒吃飯,早就餓得眼都綠了。但是他外婆就說,這是給我的飯。
然后我說,一起吃吧。我對象悶頭只吃素,肉都留給我吃——談戀愛以來,他一直這樣,生怕我餓著,或者吃不好。
然后他就吃我吃剩下的飯,還要不停地問我到底吃沒吃飽。喝飲料開了瓶,也是永遠我喝第一口。
他們一家人習慣了用方言交流,我聽不太懂。可能也是突然來了外人,他們還沒習慣過來。
他姐夫也會特意大聲提醒,「請講普通話。」
那天晚上吃完飯,表姐和姐夫帶著小外甥女,提議去公園里散步,我說還沒洗碗。
我對象他親姐就馬上說,你們去吧你們去吧,碗筷瓢盆有她和媽媽洗就可以。
同樣的,我對象來我家,我爸媽也不會讓他做飯洗碗的,連他的衣服都是我在洗。
當然我本來就不喜歡洗碗,我在家都是我弟幫我洗碗。我也跟我對象明說了的,我不喜歡洗碗,讓他洗。
表露出會做的意思,讓對方知道我不是個好吃懶做的準兒媳就可以了。
裝勤快是要付出代價的,裝一時可以,一輩子太難了。
何況人都有個想偷懶的時候——
歸根究底,有些人的特性就是,
你做一千件好事,不小心做錯了一件壞事,就是十惡不赦,「沒看出來啊這個人平時這麼會裝」;
你要是一直做壞事,突然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大恩大德,「沒看出來啊這個人心底里也還算是個好人」。
事實上,根據我對象的轉述,他家人都覺得我挺好的,勤快肯干,大方體貼。
待客之道,禮數至上。
女生去男方家里,客氣一下主動要洗碗,是應該的。但是他家里怎麼做?真指揮女生去洗,自己一家人就坐著聊聊天,一點忙都不幫,真的合適嗎?
其他事情也是一樣的。
他們聊天,你一點都聽不懂,并且沒有人照顧你的感受;
你對象也不會心疼你,不會主動攬責,甚至要求你「應該」做這做那,那麼這戀愛不談也罷,姻親不結最好。
第一次去男方家里,是去觀察對方家庭關系、父母相處、環境條件的,
不是去當牛做馬爭取表現的。
太積極太刻意,顯得迫不及待想嫁,高攀的意味呼之欲出。
畢竟,現在的女孩子們,可都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文能養活自己,武能平安回家的仙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