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為什麼最后四阿哥贏了?
查看全部 47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28

ADVERTISEMENT

誰都沒想到,誰也不明白,這就是老四能上位的高明之處。

他是真的老謀深算,明白了康熙的心思。

真正把「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理解到位、也執行到位了。

康熙皇帝少年登基,智擒鰲拜,平定三藩,收復台灣,三次親征噶爾丹,驅逐沙俄,開創了康熙盛世,可以說是英明神武。

然而,在傳位這件事上,他和許多皇帝一樣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平衡術沒搞好,搞得兒子們自相殘殺。

許多人不明白「九子奪嫡」到底是怎樣一個亂哄哄的關系,其實就是幾個小團體相互攻擊,最終以老四胤禛(雍正)突然勝出結束。

而這幫兒子們的爭斗,是從康熙廢掉嫡長子的太子之位開始的。

康熙皇帝精力旺盛,一生有 35 個兒子,20 個女兒。

這樣龐大的兒子量,為他「后繼有人」提供了無限可能。

ADVERTISEMENT

他確實不愁傳后了,可也惹來了相當大的麻煩。

首先最大的麻煩就是嫡長子胤礽

胤礽是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赫舍里氏溫良恭儉,非常賢德,很合康熙的脾氣,可惜死得早。

因此康熙懷著對結髮妻子的無限追思,對這個嫡長子寵愛有加。

在孩子只有 2 歲的時候就立為了太子,當時康熙也只有 21 歲。

他對這個娃娃寄予厚望,相信未來一定能把他培養成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可是,隨著康熙與這位嫡長子的共同成長,麻煩事就來了。

康熙精力旺盛的另一個表現就是他太能活了,太子同志等了都快 40 年了,爸爸的身體依然很棒,絲毫沒有要下去的跡象,他不免有點著急。

兒子等得太久,康熙其實也有點慚愧。

他一慚愧,就想補償一下太子。

可是一補償太子,人們就以為太子的地位很穩固了,人人爭當太子黨,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ADVERTISEMENT

這自然引起康熙的焦慮,他一焦慮,就要通過加賜其他兒子的方法,打壓太子黨的氣焰。

更可氣的是,胤礽這個太子干的虎頭蛇尾的。起初,他還能像個太子的樣子,各種表現讓康熙很滿意。

傳說他被窩里放屁能文能武,聰明好學,精通經史子集、詩詞歌賦,臨時監國的政績也很不錯,大臣們都交口稱贊(可能是假的)。

然而,問題就在這個不錯上。

太子乃眾望所歸,得到了權臣索額圖的全力支持。

可在康熙看來,問題就很大了。

你索額圖功高震主,倒是找好了后路。

可權臣與太子勾連,不免形成對皇帝的威脅。

康熙只好對諸皇子實施分權行動,而其他皇子被加了恩,自然也產生了非分之想,這一點是攔不住的。

這時候,太子的傻缺行為,就在他本人遭遇打壓后開始了。

他很快犯了精神病,這個精神病是字面意義上的。

胤礽此人可能是有情感冷漠癥,少年時就有點不太正常。

康熙生病,他和其他皇子近前伺候,人家都擔心爸爸,就他沒有一丁點憂愁的樣子。

成年后的性情更是相當不穩定,冷漠的同時又很暴躁。

他縱容手底下的奴才在各處欺壓良善,京城每條胡同里幾乎沒有不被他們欺負的人。

他本人也完全的自暴自棄,別人稍有讓他不爽的地方,他就拳腳相向。堂堂太子,跳起來打人。

諸皇子、貝子、大臣,甚至小兵、奴才,都被他親自虐過。

光是被他揍過的高官就有:平郡王八大鐵帽子王之一訥爾素、康熙的侄子海善、正紅旗浦洲都統公普奇……

胤礽同學打起人來沒輕沒重,上上下下的都怕他,「致使包衣下人無不怨恨」。

終于有一次,他隨康熙出巡時,激起了眾怒,被人合伙告狀。

ADVERTISEMENT

雖說其他皇子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可大體上人家說的惡霸事件他都干過,經康熙查證屬實。

康熙聽做了詳盡了解之后,氣得渾身發抖。

加上其他皇子及其黨羽集體拱火,一怒之下,就把胤礽的太子給廢了。

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也不能一日不定儲君。

為了穩定局面,也為了自身的利益,以襄贊之功博取未來幾十年的富貴安穩,人們開始推舉其他皇子當太子。

皇子們多少都有了一些權力,有人的榮寵并不比太子低,這使他們有了各自的團隊。

太子被廢后,一個個蠢蠢欲動。

當時的局面,除了廢掉的太子外,有一定的地位的,還有老大、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

與太子共同形成了「九子奪嫡」的局面,其中,又以老四、老八和老十三呼聲最高。

胤礽被廢后,最迫不及待下場的,就是大阿哥胤禔。

胤禔是惠妃葉赫那拉氏的兒子,出身很低。

作為庶長子,他年長于嫡長子胤礽,聰明干練,文武雙全。

據說長得也很帥。

他年紀最大,曾追隨父親出征、巡查,出了不少力。

在外,也得到了納蘭明珠等大臣的明確支持。

自古以來「立長不立幼」,嫡長子被廢掉以后,登上舞台的一般就是庶長子。

他本來確實可以爭一爭的,問題是高興過頭了。

胤礽剛剛被廢,他就激動地跳了起來,話也格外地多。

康熙很不喜歡他這副樣子,讓他死了那條心。

康熙對他的評價就兩個字:愚頑。

俗話就是,又笨又壞。

他所謂的「聰明干練,文武雙全」,其實不過是一幫大臣的溢美之詞。

權貴們的評價系統和普通人不一樣,對位高權重的皇子來說,會寫字、打過仗,知道 8+8=16,就算文武雙全了。

顯然,胤禔就是個會 8+8=16 的。

作為長子,懂那麼多,卻不能當太子,讓他覺得很委屈。

多年來,他一直懷著抑郁憤恨的心情,看著老二(前太子)為非作歹。

長久的郁悶,讓他也成了一個心理變態。

變態的表現,就是這時候跳出來大呼小叫,非要上折子要求把胤礽弄死。

被康熙彈壓后,深知被老爹看不上的他轉而支持老八,可整個過程的表現都像失了智。

首先是他發自真心地為太子被廢歡呼,不僅沒有表現出對弟弟的絲毫憐憫,反而跳出來建議康熙快點把弟弟給殺了。

其次他還揣測出康熙的心思,認為康熙是個喜歡假裝仁慈的人,肯定會顧及父子之情,不肯對老二痛下殺手。

這就需要他這個長兄跳出來幫爸爸干壞事,充當爸爸的黑手套!

于是他還請求道,殺弟弟就不用勞煩父皇了,讓兒臣來。

這個折子著實把康熙給嚇懵了,從政幾十年來,還真沒見過有人能發表這種言論,一時竟又有些頭暈。

帝王再冷血,可也是人啊!

在康熙看來,太子再惡,他是你胤禔的弟弟。

你這個當兄長的不僅不幫助弟弟,卻在弟弟落難時跳出來殺他。

所謂兄友弟恭,如今你不憂反喜,落井下石,要殺親兄弟,還算是個人嗎?

他對胤禔的印象本來就不好,這下急轉直下,直接將胤禔打入谷底。

然而胤禔還沒有蠢完,他知道自己不行,轉而支持最有聲望的老八。

而為了支持老八,他在折子上告訴康熙一個小秘密:老八以前找人相過面,相面的大師說他以后必定大富大貴!

(老八:大哥我謝謝你……)

這下,老八胤禩[sì]真算是被老大給坑慘了!

先前苦兮兮地做了那麼多的努力,讓老大這傻子一句話給廢了。

其實,老八確實是是有才且友愛。他為人和藹,活潑靈動,對人有著體貼入微的關懷,肯屈尊下人,上上下下沒有說他不好的。

皇子之中,就有老九胤禟、老十胤?、老十四胤禵與他相好。

朝堂上,不少王公大臣也都明里暗里支持,一時間呼聲極高。

仿佛胤礽被廢后,頂上來的肯定就是胤禩了。

有人說,老大的折子是故意坑老八呢,實際上還真不一定。

老八胤禩的母親是衛氏,但他從小就在老大胤禔的母親惠妃那里接受教養,母親、兄弟,感情很好。

胤禔雖然是個傻子,可多少有點自知之明。此番奪嫡,優勢盡失,這才決定全力支持老八。

只不過,他太蠢了!

「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貴。」

這句話犯了嚴重的忌諱,可他卻覺得自己寫得精妙極了!

首先,神棍張明德在社會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卦算得很準。

他說老八(胤禩)面相好,能大貴。

而皇子的大貴,不就是當皇帝嗎?咱把張明德的話擺給皇帝看,皇帝要麼認同,要麼不認同,不就能探究出他的態度嗎?

康熙收到他的折子氣得頭暈的時候,他還躲在屋里偷笑,為自己的聰明睿智洋洋得意。

誰知傳來的是禁足令,甚至被關了起來,都沒鬧清父親為啥生氣,怎麼可能生氣。

還連累老八也被監視。

此時,有人不失時機地利用「八爺黨」的龍頭老大胤禔失算的檔口,為他送上了進監小禮物。

送老大涼涼的,乃是三阿哥胤祉。

老三胤祉,起初并不熱心于爭權奪位,完全沒有當太子的心。

但是,一系列的傾軋,讓他意識到有些是不是你想不參與,你就能不參與。

他當時一門心思地搞科研,研究數學、文學與音樂,和他交好的,都是些學者。

諸子之中,也就他與太子胤礽的關系特別好。

這份友好可以說不涉及黨爭,只是較為純粹的兄弟感情。

當然,胤礽被廢,他知道主要是老八黨在那邊使勁。

而大哥胤褆,急不可耐的樣子滿朝皆知,讓他想起了他手里抓著的老大的把柄。

據他調查,老大秘密地進行了一場保密措施并不到位的法式,企圖通過魘鎮的方式,詛咒太子趕緊去死。

于是,就在這個當口,他把老大給舉報了。

就是這樣,老大胤禔,因為自己的一蠢再蠢,葬送了自己并不光明的前途,被康熙關押,再沒有任何出來的機會,直至抑郁而終。

可憐的老八,也被老大害得很慘,惹得康熙十分厭惡。

他一套蠢出天際的話術,差點讓同樣支持老八的弟弟們也送了命。

第二天,康熙就在乾清宮叫來諸子,當著大家的面訓斥老八。

罵他勾結黨羽,意圖謀害太子,要將他拿下問罪。

已經知道八哥情況不妙的「八爺黨」老九胤禟,老十四胤禵,竟然帶了毒藥上朝,想要通過自殺式勸諫的方式保住老八。

老十四畢竟年輕(時年 20),在訊問過程中為老八打包票,說八哥絕對沒有謀害太子的意思。

說這話,康熙聽了能不生氣嗎?

我連你都不信,我信你為老八說的話?

氣得康熙拔出佩刀,要將老十四給了結了。

當然康熙是知道輕重的,他兒子雖多,寶貝的也就那麼幾個,老十四算是其中之一,就算不寶貝,也不會真的砍下去,只是氣出來個好歹,又有些頭暈。

此時需要有人跳出來攔著,深受寵愛被康熙評為「最善良的人」的老五,便一把抱住了爸爸的大腿,求爸爸饒了老十四。

康熙見狀,順勢收刀,假裝是給老五面子,打了老十四二十大板,將他驅逐出去,總算沒釀成更大的慘劇。

不過,經過調查,事情也終于被康熙給搞明白了,君臣父子,竟然是被大聰明胤禔(老大)給玩弄了!

真相是從康熙對張明德案調查的結果得知的,經查:

老八從來就沒有要殺老二(太子)的意思,一切都是老大搞的鬼。

老大曾經自己請了張明德大師看風水,還聽張大師說,世界上有武功高強之人,能以一敵百,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干掉大內高手。

于是,老大就拿錢收買高手去殺太子,結果沒刺殺成功。

他又聽張大師說,張大師曾主動去勸老八暗殺太子,結果被老八給轟了出來,這讓張大師很沒面子。

張大師懷恨在心,就說老八不是啥好東西。

老大謀殺未遂,罪孽深重,好在事情做得有點保密,還沒人查出來幕后主使是他。

于是,就在太子被廢,老八呼聲最高的時候,他立即想到了將刺殺太子的責任甩鍋給老八。

如此老爹一定不會懷疑,因為在老爹心中,他就是個大傻子,兄弟們全死光也輪不到他當太子。

只要將嫌疑引向老八,老爹自然相信。

老大的聰明才智總算用對了一回,他甩鍋的方式,就是在折子里描述了「部分事實」,好讓自來多疑的帝王產生懷疑:張大師曾說老八未來必定大富大貴(當皇帝)。

雖然把自己搭進去了,但老大這一招栽贓確實有效,康熙確實信以為真。

「九子奪嫡」形勢圖,同色為同黨

這一出天翻地覆,搞得康熙也意識到太子之位不能一直空缺,否則還會出兄弟相殘的事。

只是,他的思路和大臣們不一樣。

不久后,他就流露出了恢復胤礽太子身份的意思。

然而,事情并沒有朝著他希望的方向去。

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朝中重臣聯名要保老八胤禩。

這讓康熙非常惱火,只好開了個會,明確強調想重新恢復胤礽地位的態度。

胤礽就這樣被放了出來。

可是,經過這麼一番折騰,太子已經一蹶不振,權臣索額圖也被幽禁而后處死。

諸王的勢力在這次爭斗中反而加強了,大臣們在此之前的投靠站隊,已經是不可逆的了。

而這次風波,讓太子胤礽本人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康熙才是他登基的最大阻礙!

只要康熙不死,他就不可能安全。

唯有盡早地登上皇位,敲定乾坤,才算徹底安穩。為此,他也加緊了謀權的步伐。

當時的步兵統領是托合齊,他便聯合托合齊等人開展「秘密警察」業務。

秘密地監視朝廷內外一眾官員,就連人家家里的夫妻吵架一類的小事他都知道。

然而,本質上的東西是很難改變的。

太子的這幫人,十分混賬,并沒有因為受到過嚴厲的懲處而得到什麼有益的教訓。

他們繼續貪污腐敗,敲詐勒索,無所不為,只不過一開始顯得低調,發現沒有什麼事,誤以為太子不可能再立再廢,便很快又恢復了往日的樣子。

而他們囂張跋扈,謀事不周的毛病,在太子本人精神病偶發的時候展現了出來,太子的「秘密計劃」外泄了。

康熙震驚地得知他們謀劃著逼他趕緊退位,他的逆鱗再次被老二給觸動了。

至此,才復位了兩年的胤礽,還沒開始對康熙動手,就又被廢了。

第二次被廢,他就不可能再登上歷史的舞台了。

而此時,呼聲最高的依然是老八。

因為呼聲高,康熙遲遲沒有下決定接下來該怎麼辦。

老八吃了上次的教訓,以為只要老老實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可以了,只要表現出對父親的誠懇,對皇位的淡泊就好了,到時候太子之位一定是自己的。

然而,正因為眾望所歸,他就不可能讓康熙放心。

一次意外事件,導致了「八爺黨」的徹底失勢。

原因就是兩只鳥的死亡。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內查看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28
先來看所謂的九子奪嫡指的是哪九個: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其中,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只是支持胤禩,并非有意奪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28
因為他徹底明白了,康熙到底是怎麼想的。康熙的兒子有二十四個,其中有九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他們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28
因為到要塵埃落地的時候,只剩四阿哥還有資格了。九子奪嫡看著好像很熱鬧,但別忘了一件事兒,康熙帝活了多少年。九子奪嫡翻到明面上,是一廢太子的時候,這時候是康熙四十七年。廢太子之前,這些皇子就已經在折騰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28
雍正的優勢太明顯了:1. 從宗法上說,老大老二失去繼位資格之后,雍正在嫡庶這個維度上是最優(養母孝懿皇后身份高),在年齡這個維度上是次優,僅次于實際上也已經基本退出儲位之爭的老三。因此無論立嫡立長他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3/09/28
康熙也不傻,肯定找有能力的繼位唄!其他 8 位阿哥,誰能想出「清朝版房地產稅——攤丁入畝」這一政策?對部分歷史感興趣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28
一個老人,在垂暮之年,看著自己的兒子為了皇位明爭暗斗,手足相殘,估計內心真的是崩潰的;其實,這個時候他希望有一個兒子能力過關,淡泊皇位,哪怕是裝的;而老四明顯看透了康熙的這個想法,而康熙也知道老四看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28
很簡單,如果你把康熙臨終前這九個皇子地位身份排排坐,基本思維正常的人都會認為是四皇子把握更大老大被圈禁N年了,而且他在廢太子時舉止愚蠢遭到康熙厭惡,無望奪儲后又八爺穿一條褲子老二被廢黜N年了老三爵位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28
老大太蠢,老二爛泥扶不上墻,老三智商跟不上野心,老八攤子鋪得太大,康麻子表示受到了威脅。老十四就是個備胎。只有老四,悶聲發大財。老九是老八的,老十三是老四的。以及康麻子的這句惟四阿哥,朕親撫育。幼年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28
因為雍正夠能忍啊。從頭到尾的九龍奪嫡,前期是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中期說是四阿哥和八阿哥,其實根本不是,一廢太子的時候老四還沒表露出野心來呢,老八被斷絕太子之路是康熙親手斷掉的,和老四沒啥關系。老四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28
很多事可以從結果倒推。雍正做了皇帝后干的怎麼樣大家有目共睹,而他的這種勤勉實干的性格肯定不是從他當上皇帝才養成,而是長久以來的一貫做法。康熙在位那麼久,九子奪嫡也不是一下子發生,這個過程持續了很久,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28
所謂「九子奪嫡」的分析,一般都從康熙這個君王的角度來看,從分析皇子的個人性格、素質和權力結構入手。在這里嘗試用利益集團分析法來看一看康熙朝奪嫡問題的背后有怎樣的利益糾葛。直接亮觀點:我較為支持閻崇年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28
先看大前提,康熙對皇子行為有兩條底線1.不威脅自己本身的皇權2.行事作風不失人倫底線所有的操作要基于這兩點同時康熙也有幾個感情方面很嚴重的傾向1.由于赫舍里皇后的早逝,對二阿哥非常偏愛2.由于良氏的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28
不用長篇大論就是一句話國庫財政沒錢了,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就是繼位者。康熙朝中后期,國庫是個空殼子了,財政沒錢了。黃河水災,國庫已經撥不出賑濟的銀子了,要讓老四和老十三去找鹽商攤派,才把銀子湊齊。胡虜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28
我之前也比較傾向于傳統說法,雍正帝就是康熙帝選定的繼承人。但是最近我看了一些清朝西方傳教士相關論文以及著作,我個人感覺是雍正帝也許是康熙帝認定的繼承人之一,但很可能不是康熙帝心目中第一繼承人,皇十四子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28
只是個人理解啊,康熙后期財政是真頂不住了,開始追繳欠銀,老二是唯唯諾諾不敢接手,就此退出競爭舞台;老八是借此打壓異己培養勢力,號稱「八爺黨」;唯獨老四,是老老實實追繳,被稱「冷面王」。老蔣說的好: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28
《雍正王朝》堪稱是最經典的宮斗劇之一。這個宮斗,不是后宮的娘娘們爭風吃醋,這是身處高層的男人們你死我活的斗爭。關乎國體,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28
就拿老四和他最大的對手老八對比: 首先,老八沒有摸透康熙的性格,他籠絡大臣以致于黨羽甚重。正所謂得民心不一定得君心。康熙認為,老八結黨營私,威脅皇權,說不定哪一天就逼自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28
因為二四定律啊。當皇位出現爭議時:皇子數量小于四,二皇子贏。皇子數量大于四,四皇子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28
你們想過沒有。如果康麻子預定的繼承人不是雍正。結果被他輕易的奪得帝位,一眾兄弟,包括康麻子預定的候補皇帝,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一點水花不能夠激起,別說起兵打內戰,當眾跳大神跳鋼管舞的都沒有一個,只能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28
立嫡立長,居前者不用明爭,只要堅持站住,就可以贏了。這是最大的優勢。在此之前,胤禛已經處理過一些政務,表現是合格的,有特點,有成績。有人說也得罪人。的確,是得罪人。但是從康熙的角度看,就是被各方攻訐堵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