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也比較傾向于傳統說法,雍正帝就是康熙帝選定的繼承人。
但是最近我看了一些清朝西方傳教士相關論文以及著作,我個人感覺是雍正帝也許是康熙帝認定的繼承人之一,但很可能不是康熙帝心目中第一繼承人,皇十四子胤禎才是,雍正帝只是康熙帝不得已的選擇。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雍正帝之所以最后能贏,很大程度是因為「運氣」。
傳統觀點有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
晚年多病體弱的康熙帝如果真認定皇十四子是自己繼承人,為什麼把他遠遠派到西北去?
我之前也覺得這個說法很有道理,直到我看到了西方傳教士關于康熙帝去世的描述。
按照西方傳教士的描述,康熙帝晚年雖然體弱多病,但是他本人從來沒有「我可能活不久了」的自覺,導致康熙帝死亡的重感冒也完全是因為康熙帝自己「作死」導致的。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北京城都下雪了,康熙帝居然還要離開紫禁城去南苑住帳篷打獵,結果就感冒了,而且回宮時遇到大風,康熙帝居然少年感十足的發起了脾氣,一直冒著風回到紫禁城,結果導致自己感冒加劇,最后引起并發癥去世。
一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人會干出下雪天去住帳篷打獵,感冒了還要生氣頂著風證明自己身體還可以,結果病情加劇,把自己命送掉的事情?
可見,康熙帝晚年多病是客觀事實,可是康熙帝自己主觀上還覺得自己「身體倍兒棒」,并不認為自己馬上要掛了。
所以,這麼一來,傳統觀點那個重要論據可能就有點「靠不住」了,也許康熙帝是在自認自己身體很好的情況下把自己認定的第一繼承人派去西北積累經驗。
因此,我個人覺得雍正帝可能只是康熙帝在發現自己真的要不久于人世,而自己看重繼承人又遠在西北的情況下,不得已的選擇。
當然,康熙帝晚年確實說過自己身體不好,可能命不久矣的話,但是這種話我覺得應該辯證來看。
毛老人家從1950年代后期開始也經常說自己身體不好,可能很快要見馬克思了,還對著蒙哥馬利說過呢,可這也不妨礙老人家後來跑去游長江啊。
哪個真心覺得自己可能快不行的老人家會去游長江?
所以,我認為雍正帝笑到最后最大的依憑就是「運氣」,如果康熙帝稍微愛惜點身體,再多活兩年,等皇十四子解決了西北問題,回到北京后再死,那麼胤禛和胤禎誰會是最后的贏家還真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