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年,太子李重俊謀反,忙于逃命的上官婉兒神色慌張的沖進唐中宗李顯寢宮,唐中宗見此問道:「愛妃,你如此狼狽,外面發生了什麼事?」
上官婉兒出身名門,自稱是西漢上官桀的后裔,祖父是高宗時的宰相上官儀。
上官婉兒本應是尊貴的相府千金,然而上官儀于664年為李治起草廢皇后武則天的詔書而獲罪,與子上官庭芝俱被武則天所殺。
此時尚在襁褓的上官婉兒隨母鄭氏被沒入掖廷為奴,命運的大起大落讓上官婉兒從官家小姐淪落為婢女。
即便淪落到掖廷,鄭氏依然嚴格培養女兒,上官婉兒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飽讀詩書,《舊唐書》稱其「有文詞,明習吏事」。
14歲那年,時為天后的武則天聽說了這位少女的才華,特意召見婉兒,親自出文題考她,婉兒「援筆立成,皆如夙構」,深得武則天的贊賞。
于是,武則天封她為才人,留在自己身邊掌管制誥,上官婉兒憑借自己優秀的才華和能力,由低賤的奴婢一躍而成為武則天的貼身秘書,堪稱逆襲。
武則天退位之后,唐中宗李顯繼位,唐中宗李顯對上官婉兒十分器重,唐中宗李顯晉封上官婉兒為昭容,讓上官婉兒獨攬草擬詔書的權力,上官婉兒由此走向了人生巔峰。
李顯的兒子李重俊雖然作為太子,但是韋皇后十分厭惡李重俊,因為韋皇后一直想和武則天一樣當女皇。
在韋皇后眼中李重俊已經是眼中釘肉中刺了,為了除掉李重俊韋皇后多次下手,但是都沒有成功。
上官婉兒知道自己與韋皇后走的很近,等李重俊登上皇位之后他肯定不會放過自己,于是她和韋皇后聯手逼迫李重俊造反,就有了開頭那一幕。
當時上官婉兒衣衫不整的撲進了唐中宗李顯的懷里,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唐中宗李顯見上官婉兒這般模樣心中頓時心疼的不行。
他一邊安慰上官婉兒一邊耐心的詢問是什麼情況,上官婉兒哭了一會才對唐中宗李顯說道:「是李重俊要造反,他要殺了皇后和我,還說要殺了陛下,我一聽到陛下有危險,連忙找機會跑來想救陛下。」
上官婉兒說著又低聲啜泣了起來,唐中宗李顯聽到自己的兒子李重俊要造反心中很是惱火,又聽到上官婉兒不顧危險跑來救自己心中也很感動。
李重俊確實是被逼造反了,但是李重俊那邊的兵力并沒有那麼厲害,當時李重俊的支持者只有他的女婿野互利。
是的堂堂一個太子沒有黨派,他造反的時候唯一能用的人還是一個女婿,因為當時韋皇后與她的女兒太平公主野心勃勃,李重俊的勢力根本發展不起來。
太子李重俊沒有勢力的原因主要還在上官婉兒,因為上官婉兒又向韋皇后推薦了武三思,將武三思領進宮中。
後來唐中宗李顯也開始與武三思商議政事,武三思逐漸受到了唐太宗李顯的重用,而張柬之等人從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
不久,武三思依靠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
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并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上官婉兒,韋皇后,安樂公主還有武三思幾個人聯合起來,將太子李重俊排擠的在后宮中都要站不住腳了。
在寢宮的唐中宗李顯不知道李重俊的實力,于是他下令調來了左羽林大將軍劉仁靜率領的兩千騎兵。
結果到了李重俊造反的場地,唐中宗李顯發現李重俊那邊根本沒有幾個人,本來唐中宗李顯打算罵李重俊一頓然后懲治一番就行了。
結果唐中宗李顯剛開口罵了一句,野互利就走上前叫陣了,敢第一個站出來挑戰的野互利,本以為他是個王者,結果是個戰五渣,唐中宗身邊的楊宦官一刀就將野互利劈落馬下了。
這樣一來,太子李重俊沒有了支持者,唐中宗李顯對李重俊的做法很是生氣,于是下令誰殺了李重俊誰就能得到獎賞。
這話一出不要說唐中宗李顯這邊的人了,就連跟隨李重俊一起造反的士兵都心動了,大家一擁而上都去砍李重俊了。
李重俊組織良久的一次造反就這麼被撲滅了,而他堂堂一位太子,也死在了這場造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