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長兄呂澤真的是漢軍二號人物,并為劉邦打下半壁江山嗎?
查看全部 46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02

ADVERTISEMENT

這個問題的問的有些淺顯,應該說在漢朝建立的過程中,呂氏家族出了多少力?得知呂氏家族出了多少力,也就能細分到呂澤功勞多少。

漢朝建立過程中呂氏家族出了多少力?我引用一篇文章。

呂后執政的合法性

呂后是劉邦的正妻,同時呂家也是劉邦集團重要的力量。

「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

在劉邦初起之時,負責政治宣傳的就是呂后。當劉邦早些年聲名狼藉不受群眾認可的時候,也是由呂后配合劉邦演出了一場找人大戲。天子氣自然是不存在的,這里頭呂后宣傳憑借奇異的景象找到了劉邦,「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

ADVERTISEMENT

」以此來蠱惑群眾。

在楚漢戰爭期間,呂家呂澤呂釋之作為漢將,作用很大。

「還定三秦,將兵先入碭」。

呂澤在平定三秦時期立下戰功。

「漢王之解彭城,往從之,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

在劉邦潰敗于彭城之時,正是投靠了呂澤的部隊,通過呂澤的軍事力量支援,才得以稍有喘息。也就是說,在項羽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劉邦依附于了呂澤軍隊才得以暫存的。在渡河擊龍且一戰中,陽都侯丁復「屬悼武王殺龍且彭城」。丁復是悼武王的部下,悼武王便是呂澤。

也就是說,在楚漢戰爭中,呂澤立下的戰功頗多。呂釋之也一樣有功勞。「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擊三秦。漢王入漢,而釋之還豐沛,奉衛呂宣王、太上皇。天下已平,封釋之為建成侯。」

呂家歷來是根基深厚,「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

ADVERTISEMENT

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呂后的父親就與沛縣縣令交好,沛縣地方豪杰官吏都要為此去拜訪他。這種資源又傾盡所有的導給了劉邦,如呂澤呂釋之兄弟為劉邦平定天下立下了汗毛功勞,在劉邦落魄之時呂澤依舊輔佐劉邦東山再起。呂后在劉邦落魄之時嫁給他,又是惠帝的親生母親。在平定異姓諸侯王叛亂時期,呂后「常留守」,作為中央班子的最終決策人,是穩定中央安寧的重要人物。「原來呂后的干政,不是從高祖死后起的。……高祖固然是個好色之徒,然而呂后的留守,卻不盡因‘色衰哀馳’的緣故。高祖從滅掉項羽以后,重要的戰役,大概是自將,還要出去巡行,一年倒有半年不在京城里。這時候,京城里的事情,不是交給呂后,是交給誰?(若說全權付托宰相,卻并沒這一回事,請看《蕭相國世家》自知。

)所以高祖死后,呂后出來管理朝政,她這資格,是早就養成了的。呂氏一系,又有許多人夾輔她,自然沒人敢反抗。」,「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呂后本人功勞頗多,在誅殺韓信、彭越時,呂后扮演了劊子手的角色。

呂后在劉邦外出平定異姓諸侯王時期,起到了穩固中央的作用。論親疏,無人能比呂后親。也因為此,劉邦在臨時前托孤的唯一對象,就是呂后。

呂后家族在劉邦集團中作用頗大,呂后兩個哥哥作為漢將立下了汗馬功勞,呂后在初期政治宣傳中起到蠱惑群眾的作用,為劉邦拉起一批迷信隊伍提供了思想基礎;在楚漢戰爭時期,呂后雖被項羽扣押,但依舊心在漢;在平定異姓諸侯王時期,呂后鎮守中央為劉邦除去平定叛亂提供了穩定的大后方支援,同時利用諸侯王對呂后的信任,陰謀殺死了韓信、彭越二人,得到了劉邦的認可。

ADVERTISEMENT

劉邦死前的政治遺囑是說給呂后聽得,也就意味著呂后是執行劉邦政治意志的唯一合法代表,她同時也是漢惠帝的親生母親。因此呂后執政是有充分的功勞合法性、血緣合法性的。

呂后家族并非全無功勞,而是在漢朝建立中不斷發展壯大的漢朝勢力之一,呂后不同于傳統的刻板外戚印象,她的父兄也好自己也好都有獨特的貢獻,呂后本身就是功臣之一。至于后續為什麼會對呂氏家族貢獻有所隱晦刪減,那就涉及到諸呂之變了。

我再引用一篇文章……

陳平、周勃「安劉」分析

陳平在陸賈毛遂自薦下深與相結,密謀奪取更大權力。

陳平在那時清楚地認識到,呂后死后以呂產呂祿二人的水平,是很難跟諸位「習兵,多謀詐」的功臣對抗的,再讓這兩位毫無資歷的血緣關系戶繼續統治自己,是斷難忍受的事情。

同時陸賈作為呂后堅定的反對者,在惠帝時期就審時度勢,主動請病蹲在家里。等到呂后王諸呂的時候,開始以私人身份去見陳平,并通過一番深入交談,形成了隱秘的政治聯盟。陸賈指出陳平「然有憂念,不過患諸呂、少主耳。」意思是諸呂長處尊位能力資歷不足以服眾,其政權的穩定性是岌岌可危的。陳平也同時向陸賈取經「如之奈何」,陸賈則提出自己與周勃關系好,毛遂自薦去聯系周勃,打通將相之間的聯系。陳平聽從這個建議,成功打通了周勃這條線。同時,陳平還派陸賈聯絡各大臣以便等呂后死后,趁機行事。可以看出,陳平并非憂的是少主,憂的是呂后死后諸呂騎在功臣頭上,自己權位不保;憂的是呂嬃對自己有由來的怨恨,可能會在諸呂掌權后遭受報復。

因此,陳平通過陸賈結歡周勃,并在朝廷中間尋找符合自己想法的同僚,結成政治同盟。等待一個成熟的時機,發動一場公開政變,以此來長保尊位。

呂后七年七月中,當呂后感覺自己病的厲害,知道自己離去世不久了,「乃令趙王呂祿為上將軍,軍北軍;呂王產居南軍。」此時的政策更是一下子刺激了功臣集團,首先坐不住的是與功臣集團深相結的齊國宗室。

劉章等在朝中為官的齊王宗室,對他的記載比較含糊。在齊悼惠王世家中寫了他對呂氏政權的不滿,「忿劉氏不得職。」當然,劉章感到不滿的并不是所有的劉家皇室,而是齊王家的劉氏。畢竟孝惠帝后宮子多封王,并沒有不得職的現象。其中還記載了一件真實性存疑的事件,即在朝中燕飲的時候當著呂后的面殺死呂家族人。

其中劉章做出的詩,其實跟趙王友表達的「太后百歲后,吾必擊之。」可劉章不僅沒有受到趙王一般的懲罰,還讓呂后無以為對,實則是怪事。而作為呂祿的女婿,劉章很明顯是站在齊國本家利益這一邊的,這個是清晰的。

因此,當劉章知曉呂祿「欲為亂」的思想后,私底下派人告訴他的兄長齊哀王,建議他舉兵向闕,殺諸呂而自立。可矛盾的是前文明顯提及當時的局勢是呂家把握了朝廷的權柄,「欲為亂」,但擔心陳平周勃等人,沒有敢動。「......畏高帝故大臣絳、灌等,未敢發。」諸呂所忌憚的明顯是陳平、周勃二人,劉章根本排不上號,他的「恐見誅」,似乎無由來。

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劉章與陳平、周勃為一黨。不然,又如何扮演計劃中劉章從中和大臣作為內應的角色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劉章明知道諸呂可能對他的生命造成危險,第一動作竟然是派使者到遙遠的齊國報信,讓哥哥明面上起兵誅諸呂,這不是明顯的把自己放到火爐上烤嗎?何況,遠水救得了近火嗎?而更奇怪的是,明明「欲為亂」的呂祿呂產以及呂氏一族,沒有一人占據先機,反倒是齊國先動,先是齊王聽聞了這個計謀,與自己舅父、手下文武官「陰謀發兵」。

齊王先起兵誅殺了漢廷派往地方做諸侯王丞相的官員,中央發現事情突然嚴峻了,于是中央派遣灌嬰去平叛。也就是說,「欲為亂」的呂祿呂產反而是行動遲緩的一方,匡扶正義的齊國與諸大臣倒是把握時機了。問題在于,《史記》、《漢書》的記載中,呂祿呂產并沒有任何實際的反叛行為。

當齊國出現叛亂行為的時候,呂產第一時間派出平叛的將領是灌嬰。前面提到「欲為亂」的諸呂擔心的可是劉邦時期的「故大臣」,灌嬰很明顯也是功臣集團的一員。呂產此時不派遣信任的內人帶兵平叛,反而讓功臣集團的人掌握臨時軍權,這說明呂產的政治嗅覺極差。但如果想造反,為什麼還敢把兵權交與利益糾葛極深的功臣集團中的一員?「王以反為名,此兵難以藉人,藉人亦且反王,柰何?」派出的這一支軍隊自然就與齊國偽和,一直蹲在滎陽按兵不動,既守齊國舉兵犯闕又給關內以政治恐嚇,讓在京城的諸呂心神不寧,給宮內功臣集團趁機造反提供有利條件。

「乃留兵屯滎陽,使使喻齊王及諸侯,與連和,以待呂氏之變而共誅之。齊王聞之,乃西取其故濟南郡,亦屯兵于齊西界以待約。」

這時,唯一透露呂祿心理活動的記載,是諸大臣派酈寄作說客游說呂祿,讓呂祿交印做寓公,呂祿也同意這個方案。也就是說,呂祿連放棄軍權都愿意,完全可以接受做富家翁。

而賈壽對呂產說「……王不蚤之國,今雖欲行,尚可得邪?」賈壽所說的「今雖欲行」,其實也就是側面透露出呂產也可以放棄軍權做地方諸侯王的想法。呂產呂祿二人是呂氏家族在朝中權力最大的二人,也是家族中實際的領頭人,呂產還是少帝的丈人,連他們二人都毫無反叛的實際動作,不知道「欲為亂」這樣的理由是否站的住腳。

可以看出呂家后人其實并沒有為亂,為亂的反倒是陰謀推翻呂氏政權的功臣集團和齊國宗室。

從一開始的齊國先動兵機可看出來,呂家其實沒有什麼成體統的叛亂計劃,以至于派出灌嬰去平叛,并且灌嬰倒戈后,在朝中并沒有威脅到勛貴功臣的人身安全。「列侯群臣莫自堅其命。」這里只是一種被害妄想癥的猜測,因為呂后去世后,呂家就一直把持著朝中的軍權,那為什麼最開始的時候沒有擔心,反而到呂家派出的平叛軍隊倒戈后開始擔心呢?更奇怪的是,呂家在這一整段過程中并沒有實質性的反叛舉動,反而是大臣先起動作了。

先有派去平齊王叛亂的灌嬰不聽號令與齊國偽和,再有陳平周勃密謀奪取兵權的一系列舉動。先是以欺詐的方式奪了呂祿的兵權。呂祿很容易就聽從酈寄的勸說動搖了,只有呂嬃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她很清楚看到這場政變如果呂家放棄軍權,那就是舉族的滅亡。

很明顯大臣采取的并不是對抗性的計謀,而是派酈寄欺騙呂祿。試想呂祿如果真要反叛,是一個朋友的勸說能夠勸動得嗎?大臣通過麻痹呂祿解除了呂祿的軍權,并進一步去奪取呂產的軍權,他們在朝中安插了眼線,當呂產在討論對策的時候,已經有眼線火線報給陳平、周勃。并且陳平、周勃以為事不宜遲,應當火速把握北軍軍心,甚至使出了持節欺騙群眾的做法,短暫把控了北軍,與此同時呂祿朋友酈寄和門客也很配合的建議呂祿:「帝使太尉守北軍,欲足下之國,急歸將印辭去,不然,禍且起。」也就是說,這是一場完全的騙局,皇帝根本不知道這件事,只是功臣集團的欺騙。呂祿信以為真,放棄了自己的將印,這才有了「太尉遂將北軍。」也就是說,一整個控制北軍的行動,根本沒有受到皇帝的許可,更沒有經過朝廷的協商,是徹徹底底的陰謀。

解了呂祿軍權之后,大臣開始謀劃解決呂產,呂產帶著自己的部隊在未央宮被困,呂產此時也沒有任何反叛形跡,只是在殿門外蹉跎。周勃還擔心打不贏,僅僅是告誡劉章「急入宮衛帝。」指派劉章帶軍隊攻打呂產,將呂產殺死于廁所中。也就是說,一開始掌握北軍時就沒有受到皇帝的首可,更遑論不經皇帝的同意擅自斬殺相國呂產,大臣們的舉動并沒有具備合法性,是出自功臣集團的集體陰謀。

殺死呂產后,「周勃乃下令收回南軍指揮權,并分遣部隊追捕呂氏黨人,無論男女老少一律處斬。」周勃等功臣集團的人開始參與對呂家剩余勢力的清算。功臣集團在把握權柄之后產生了理念上的分歧。一個很明顯的分歧是是否繼續立幼帝或者從外地迎藩王。「戊辰,徙濟川王王梁」濟川王是惠帝的兒子,功臣集團移濟川王到梁地,是親自承認了惠帝兒子的身份。

另一方面,陳平與陸賈在交談中「患少主」,也就意味著陳平當時所擔心的并非是惠帝兒子不是正統血脈,而是惠帝兒子年齡小的問題。而在誅殺呂產的行動中,周勃也親口承認了小皇帝的地位。也就是說,「惠帝兒子非惠帝子」這一論述,是大臣們杜撰出來的。

在新主君的選擇上,司馬遷的記載很有意思「諸大臣相與陰謀曰」也就意味著這不是正常的權力更替,而是一種非常態的政變。大臣議論達成的意見很簡單:必須要選用外家勢力不強易控制的君主。齊王勢力強大,入駐中央不容易把控,淮南王外家強勢,也不容易把控。到最后還是選擇了代王,是為漢文帝。

也就是說,功勛大臣在這一時間段的所為,前后矛盾,完全是為了個人私利而做出的決策,對漢初政治生態的穩定產生了及其負面的影響。

上文所說,最后得政的漢文帝能不知道這其中的曲折嘛?但安劉除呂名不正,劉恒系皇帝就言不順。也就是說,呂氏家族后續歷史評價中有被忽略、貶低的歷史必然,僅僅是因為他們斗爭失敗了,沒有人為他們說話了。往遠的說,鐘會真謀反而子孫具在,鄧艾假謀反真居功自傲竟然子孫發配邊疆無人問詢。這里面就有魏晉士族有士族互保行為,而出身不好的鄧艾只能受排擠和誤解。近了看,解放戰爭時期哪個野戰軍功績最大?抗美援朝時期的主力部隊又是哪一野戰軍核心?但這些突出的功績在現在有專門提及嘛?

綜上所述,呂氏家族在建立漢朝過程中是有貢獻的。呂澤在楚漢戰爭中立下的戰功頗多,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漢朝一統的進程。但因為呂氏劉盈一支斗爭失敗而致身死族滅,后世基于顯示因素考慮對呂氏家族功績進行了淡化處理。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02
你要說因為政治原因,呂澤的戰功一定程度上被透明化,我是相信的但你要說二號人物……那快別扯淡了,他但凡進得了前十,也不至于透明成這樣。立下赫赫戰功的軍中二號人物後來政斗失敗的例子,一數一大堆就同時期的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02
這其實是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去翻翻史書有沒有空檔期就知道了。如果沒有,那就證明不是什麼重要人物,如果有,那就證明故意被抹掉了。舉個例子,比如最高官職大將軍,A 擔任,后面 A 調任以后中間隔了幾年 C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02
這要看多少垃圾才能得出這種結論啊。。。史記寫得明明白白,漢軍的常務二老闆是誰。及高祖初起沛,盧綰以客從,入漢中為將軍,常侍中。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02
設:劉邦半壁江山韓信打下來的 劉邦半壁江山呂澤打下來的劉邦打江山全靠蕭何劉邦打江山全靠張良求:劉邦有幾個江山除去以上4人,100+列侯和6+異姓王共打下幾個江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3/12/02
漢軍二號人物是蕭何,這點毋庸置疑。作為一個現代人,你得有一點基本常識吧?打仗本質上打的是什麼?是?后勤啊寶貝!漢入關中,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02
在回答之前,我首先要說明幾件事,也是為了解釋為何呂澤記錄少的問題。雖然我對于《史記》的認識確實還很粗淺,但就我目前看到的現象是,《史記》中確實存在有部分人史料不全和史料不明的問題,并且還不是個別人,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02
以前不讀史記、漢書,看過吹呂澤的也不過獵奇罷了,讀了史記、漢書之后不由的對這些人刮目相看。對于怎麼編造一個謊言才是完美的,有一種說法是九真一假,不過對于這種騙術,能夠靜下心來一一去做對比,是不難看出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02
不是。第一次,劉邦要從諸將中推一個人出來做燕王,大家一致表示推盧綰:高祖已定天下,諸侯非劉氏而王者七人。欲王盧綰,為群臣觖望。及虜臧荼,乃下詔諸將相列侯,擇群臣有功者以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盧綰,皆言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2/02
要知道以太史公的脾氣秉性,哪怕是坊間假的不能再假的野史傳聞,只要能夠用來貶低劉邦的軍事能力,那就一定會被他拿出來大書特書,造出幾十個成語出來。由此可見,呂澤二號人物這件事有多麼扯淡,畢竟連當時連地攤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2/02
曹參:???爭不過韓信還爭不過你?勞資可是樂進(先登)于禁(軍權)周泰(身披七十余創)三位一體,還是韓信的親密戰友兼副手兼監軍。甚至能文能武,老了還能貢獻一個成語(蕭規曹隨)兄弟你什麼成語?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2/02
這話當然是扯淡。首先,在漢朝,一個已經被誅殺殆盡的呂氏有什麼被隱晦的必要嗎?不說別的,真幫劉邦打下了魏國,趙國,齊國的韓信後來也謀反了呀,也族誅了呀,史記和漢書為啥不把這個人也錯記漏記了?後來的霍光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2/02
不是。漢軍二號人物在彭城之戰后到韓信破齊之間,二號人物毫無疑問是韓信——職務看,軍職大將軍,官職左丞相、相國;權力看,劉邦本部之外漢軍最大規模的方面軍統帥。在此之前,漢國二號人物為蕭何(丞相),其次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2/02
你是不是對司馬遷老爺子的職業操守有什麼誤解?如果呂澤真有那麼多本事,司馬遷怎麼不不記錄呢?司馬遷筆下的史記,里面對于劉邦的對手,政敵的功績,都記錄了下來。項羽是劉邦頭號敵人,也有本紀。英布,韓王信,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2/02
如果呂家很牛逼,會在老家混不下去避難沛縣?如果呂家有錢有勢,呂雉嫁給劉邦還要帶著孩子下田?呂雉被抓到監獄會受獄卒侮辱還好有劉邦兄弟罩著?如果呂澤是漢軍二號人物,那劉邦剛起兵的時候,一共就兩塊地盤,豐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2/02
韓信:MMP,網民說我打下了半壁江山,現在又說呂澤打下了半壁江山,合著劉邦蕭何張良曹參灌嬰樊噲張耳英布彭越加起來=空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2/02
曹參:???我跟蕭何爭不了第一功,所以你們就覺得隨便誰都能超過我的戰功了?韓信半壁江山,呂澤半壁江山,所以江山=韓信+呂澤+劉邦/蕭何/張良/陳平/酈食其/英布/彭越/曹參等武將/剩余謀士/全部漢軍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2/02
以現存的記載來看,自劉邦號沛公始至劉邦崩于長樂宮終,漢的權力上的二號人物是且只能是蕭何蕭相國一人而已,這期間,作為君王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2/02
呂澤作為劉邦的大舅子地位自然也要比普通人高一點,但是內政上不能代蕭何為相,領兵上值得一提的功績只有堅守下邑。要說史書有意抹殺他的功勞起碼應該拿出點可靠的證據,然而我在知乎見到的幾種說法都不太經得起推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2/02
行政官僚體系,二號人物是蕭何。中央決策體系,掌握令牌的二號人物是盧琯。中央參謀體系,開會組織一群老人討論問題,隨軍出征的二號人物是張良。中央直屬部隊長官,最高長官是劉邦,接下來先后就是曹參,韓信。皇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2/02
漢中、巴蜀、北地、上郡:酈商關中、河南:劉邦魏、趙、齊:韓信、曹參隴西、東海:周勃南郡:靳歙吳、豫章、會稽:灌嬰東郡、南陽:王陵長沙:吳芮燕:臧荼以上是楚漢戰爭中具體誰為大漢打下多少地盤,這里只計算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