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錢。
六七十年代為啥生一堆孩子,是因為人就是第一生產力。
農業社會有人勞動就有糧食,有糧食就有錢,就能養兒防老。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目前是生了孩子就沒錢啊,不生孩子才能「有錢」。
所謂養兒防老就更指望不上了,孩子長大了連自己都養不活,家長還得被啃老。
簡單總結一下現在生個孩子相對于古代有多麼不容易:
教育費用高漲:從興趣班到補習班,花費巨大,哦對,現在沒有補習班,都是一對一私教了醫療費用高漲:不論是經濟上還是時間上,小孩子生病對于家長是不小的負擔就業壓力巨大:今年的年輕人失業率就不用我提了,畢業即失業,家長養巨嬰房價過高:生個孩子容易,但是孩子成家得添置房產,這個就「要命」了
以上只是宏觀上的分析,但是從我個人的體驗上,我還是鼓勵大家在生孩子的問題上「能生盡生」的。
作為一位孩子家長、多樂的爸爸,我一點也不后悔生了孩子。
雖然把孩子從小照顧到大很辛苦,也需要花費大量金錢。
但是,人天生就有愛與被愛的需求。
生娃可以很完美的滿足這個心理需求。
家長對孩子不圖回報的付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能夠深切感受到孩子對自己的愛。
總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是養寵物無法替代的。
我很享受帶娃的過程。
以上。
沉迷帶娃,無法自拔~關注 @Dollar爸爸大太陽,我家小多樂謝謝大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