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人群」中,那必定要與各色人等相遇——不可避免之時,還要相斗一番,才有過去的可能。
但「好」的特性,又讓好人不愿斗爭、盡量避免斗爭,甚至是美化斗爭。
不斗,那就后退。
既然退了,又如何能混得前行?
.
——
女同事因「正、實、好」,又社會關系廣泛,又聰明溫和......所以經常有人主動前來保媒。
女同事暫時還沒結婚的想法,于是某一次,就把資源分享給另一個女同事(下稱「另一女」)。
不僅分享了,還盡心盡力,陪著出去吃了一次飯,周旋談笑,為「另一女」架橋拉秧。
.
不得不說,這行為毫無想法,更有點欠缺頭腦。
為何?
「另一女」不知出于什麼心態,在與「男資源」越發熟絡的過程中,不斷將女同事拉出來作為談資。
當然,這談資的內容,更多是臆測、有意扭曲,甚至是無恥的中傷。
很快,女同事便名譽出瑕、人性有疑,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因為誤會,或疏遠、或撤回信任,或其他,總之遠離了女同事。
總之,女同事因這個(不謹慎的)「好」,遭受了不小的、難以挽回的損失。
.
荒唐的是,即便是受了這麼大的水,女同事也沒在意,更沒與「另一女」絕交。
甚至連「為什麼」,都沒問一個字。
她以(難以想象的)博大胸懷,原諒這不可原諒,接近這不可接近。
所以......
所以後來,女同事理所當然、自然而然,又被「另一女」坑了多次,差點連鼻血都坑了出來。
.
——
正直、誠實、人品好,當然是高尚的品質、值得尊敬的品質。
這吸引更多信任與愛,吸引更多意想不到的機會——但這一定建立在適當條件下,而非所有條件下。
比如:
若對方有實力、有人品,那一切盡在不言中。強強聯合,互為成全,是對「正」的最高詮釋;
若對方掙扎在生存線、痛苦線、嫉妒線上——且不愿努力尋找方向,只愿讓別人方向停止(來安慰心神),那這「好」,不要提善意的回報,「讓你變壞」才是世間的真實。
具備這「分辨對方」的實力,要比「好」,技術難度高得多——「好」只需付出本能中的善即可;
而「分辨」,則需要深刻的智慧、不斷的學習與思考,以及無數次的失敗與掙扎。
.
——
混,「在水里、過著與人比較、的日子」。
水不一定全是干凈水,「水至清則無魚」,絕大多數的水,是有雜質的,甚至有些水混到根本沒法看清。
在這各色水中前行,「因水而變」、「水不變我變」、茍且、混水摸魚、胡說八道......必要時瞞天過海,才是「混」的真面。
而不是保持一貫的高尚、「人變,但我不變」.....那不科學。
.
再說「與人比較」。
嫉妒心不一定完全是壞事,利用得當,會成為促進向上的力量。
而嫉妒心,正是許多「正」人希望盡量避免的。他們更多視嫉妒心為不良體現,(即使有,也)盡量控制。
他們更愿做一個心思清明的、不嫉妒人的——好人。
「正」人大多更滿足于內心的平靜,不愿與人比較——也因此,失去了許多發現機會的機會。
既然沒發現,那爭取、向前,也就沒了前提,混無可混。
.
當然,這不是完全肯定嫉妒之心。
若被嫉妒心燒得難以自控、只想害人,那太過丑陋不能看。
而更為致命的是,許多「正」人,正是倒在這嫉妒之下——沒有防備之心,受害也不愿追究,更沒有害人之心——如此這般的善良肥美,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目的不純者。
沒人能抵抗「一批」的步步蠶食,以及(基于無成本概念下的)肆無忌憚的侵害,再有力量都不行。
輕易就倒下了,那沒得可混。
.
所以,「正、實、好」沒問題,只要有實力抵御這人間的寒風,那就沒問題。
但若只執著于「正」、一味執著于高尚的品質,因此不去面對競爭世界的真實、有意回避競爭,那「混」便無從提起。
這不是混不好,這是根本就沒加入競爭。
.
——
若這就是人生的選擇,那沒有問題。
.
但不要將「正」,與混得好掛起鉤來,這兩者基本沒有正成就關系。
混就是混,是一件考驗技巧、破規則能力、觀察力——以及良心的技術活兒。
若沒這個技術,甚至要背技術而行,那沒得混。
.
.
為什麼有的人沒有壞心思但是會被集體排擠呢?
在國企,被直接領導打壓并邊緣化,感覺我現在是社會性死亡了,還有別的出路了嗎?
被辦公室的同事孤立了能辭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