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查看全部 39 個回答
回答1
2024/03/12

ADVERTISEMENT

利簋。

3000年前我們祖先刻下文字,今天的我們能夠理解,甚至從中獲得了極其有用的信息。再想想費好大力氣、有其他語言作為橋梁才能解讀的楔形文字、象形文字,以及至今尚未解讀的線形文字A,這件讓我們可以和先人交流的文物,足以稱作逆天。

ADVERTISEMENT

(已經有高票答案提到過利簋,我這里就具體說一下。)

國中時候,有一個歷史知識點讓我印象極其深刻。我們知道,中國歷史自公元前841年后開始才有了確切的紀年,因此在這以前的歷史年份上大多帶了一個「約」字,比如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建立。一次答題涉及周朝建立的時間,記年份我擅長呀,1046呀,周朝建立肯定是公元前呀,而且是在公元前841年之前,那肯定要加個「約」字才行呀,于是就答了「約公元前1046年」。

然而事實是「不約」。當時歷史老師也沒說我錯,只是強調周朝建立是在公元前1046年,沒有約。這個知識點我記得特別清楚,後來雖然沒再錯過,但一直也不明白為什麼。直到我知道了利簋,原來,利簋記載的就是武王伐紂的事情,而專家們通過銘文推斷出了這件事發生的具體年份就是在前1046年!

ADVERTISEMENT

把銘文直接寫出來是這樣的:(看不懂沒事,可以直接看粗體字。)

第一列:武王征商隹甲子朝歲

第二列:鼎克聞夙又商辛未

第三列:王在管師易又事利

第四列:金用乍檀公寶尊彝

下面我逐行翻譯。

第一列字很好認,武王兩個字合寫成了1個字,隹通唯。

ADVERTISEMENT

第二列,聞通昏,昏夙就是晚上、凌晨,「日將出而夜未盡」;又通有。

第三列,第3、4個字不好認,這兩個字形上看像是「闌」和「閑」,前面「王在」,說明后面跟著的是一個地名,而根據記載,當時周武王在「管」這個地方。因此這里還是采納的文獻記載,把這兩個字看做一個字,寫作「管」;第5個字其實就是「師」的左邊部分,就是「師」字;易通賜;又=有;事通司。

第四列,乍就是「作」字,檀公是個人名。

把通假字翻譯過來,加上句讀,就是這樣的: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管師,賜有司利金,用作檀公寳尊彝。

翻譯成現代漢語是:

武王征伐商朝,在甲子日那天早上,天上有歲星的時候,贏了,一晚上就占領了商的地盤。辛未(8天后),王在管這個地方勞師,賜給有關部門青銅,用來制作禮器紀念檀公。

ADVERTISEMENT

可見,利簋銘文說的是武王伐紂,得勝之后論功行賞的事。而文中,「歲鼎」二字尤為關鍵,因為這兩個字代表的是這件事發生的具體時間。

經過眾多專家的反復研究,最后一個說法得到了比較廣泛的認可。那就是「歲」即歲星,也就是木星,「歲鼎」就是木星中天這一現象。而查看天文記錄,和商周交界時間吻合的,有木星中天這一現象的年份,就是公元前1046年。

因此周朝建立時間就確定為公元前1046年。

我們能看懂3000年前先人的文字,并以此確定重大事件發生的一些細節,而這件事只有中國能做到,你說逆天不逆天?

——————20170524更新——————

原文中有錯誤,檀公應是旜公。上班時寫的答案,當時只記得那個字是一個很復雜的字,但忘了是什麼了,百度利簋這個詞條,上面說是檀公,于是就用了這個說法。

ADVERTISEMENT

百度有時候也挺害人的。

至于其他的解讀,比如「鼎」字也常被釋讀為「貞」字,「有司」也被一些學者解讀為「右史」,這些都是古文字學里合理的討論范疇,我這里只是用了其中一個學術界比較得到承認,而我自己也認為比較合理的說法。

而關于「歲鼎」的解讀,有評論說尚存爭議。但我覺得爭議這個詞用得過重了,只是學術上有不同聲音,大家討論而已。畢竟古文字學中,本來就有很多東西是不確定的,大家各執己見,也很正常。

雖然,解讀上有不同意見,對年份的分析也有不同,或是BC1046,或是BC1045,或是江曉原的BC1044,這些都不影響我們確定一件事實,那就是通過利簋的銘文,我們能夠確定武王伐紂的具體年份。而BC1046這個說法被官方認可,并寫入了教材,自然也有它的道理。

ADVERTISEMENT

既然說到這里,就提提江曉原的BC1044說。他的團隊通過天象記錄篩選,用M.Standish研發的行星歷表數據庫軟件DE404進行推算,甚至將武王伐紂牧野之戰的日期精確到了日:公元前1044年1月9日。

我們暫且不管這個說法準確不準確,我這里提出來,只是因為這張圖:

ADVERTISEMENT

試想一下,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們,他們參與的一件重大歷史事件時,肯定少不了抬頭仰望天空,而當時他們看到的星星的樣子,我們現在也能看到。看到這星象圖,仿佛真的就能感受到牧野戰場的氣氛,看到這星象圖時,我越發相信,我們和先人們是能夠交流的。交流自然是拜千年不斷的文字所賜,而利簋就是我們與祖先交流的載體之一。

想想,通過一件文物,我們就可以解讀千年前人們的行為,重現當時人們經歷的場景,難道這還不夠逆天嗎?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3/12
╮(0v0)╭哎呀,我喜歡這問題。用一些出人意料的古代事物嚇唬人是我幾大愛好之一~~~既然已經有老兄貼了那個新莽卡尺,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3/12
#文物#直接看圖:這應該是人類歷史上現存最精美的一件青銅器。湖北省博物館的曾侯乙青銅尊盤。一盤一尊兩件一套。與曾侯乙編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4/03/12
從法律角度講一個吧。算不上逆天,只是覺得應該有。云夢睡虎地秦簡。上過中國法制史的同學,肯定學到過關于它的介紹。1975年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3/12
沒人說這個著名的馬踏飛燕嗎……我以前看到的馬踏飛燕是這樣子的:在我親眼去看馬踏飛燕的時候,我看到的其實是......同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4/03/12
秦兵馬俑的箭頭。刃部放大80倍后的圖像。這麼平行整齊的磨痕只能用旋切機--就是旋轉的砂輪才能打磨出來。4萬支箭頭的刃部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3/12
太長見識了。我也來貼一個,算不上逆天,但但。。。你們看看。。。反正,我笑了好久。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4/03/12
最近去了趟河北省博物館,就沖著《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去的。盡管寫了這麼多,看了整本的發掘報告,但親眼看到,仍然很激動。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3/12
在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發現了一個戰國時期的古墓,考古人員對此進行了快速的挖掘,因為當考古人員知道這些古墓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3/12
我必須要說這貨,西漢時期茂陵霍去病墓石雕之一。它是石雕屆的搞笑擔當。不管你正在經歷什麼,一看到它,立刻就把煩惱忘得一干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3/12
蛋殼黑陶杯出土于山東省日照市姚官莊,現藏于山東省博物館。此杯高22.6厘米,口徑9厘米,為泥質黑陶制成,整體呈細管形高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3/12
1971年,內蒙古的一個農民挖掘出來一個鉤形的東西。經考古學家鑒定,是屬于五千年前的紅山文化的玉龍。 這條玉龍呈墨綠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3/12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象牙球,大名清代云龍人物轉心象牙球。先上圖。乍一看好像只是一個雕工非常精美的擺設。震撼在哪里呢,它有17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3/12
小時候總以為古代人食古不化, 都是些士大夫老僵尸,思維僵化。 長大后幡然醒悟,不知是誰引導了我們的思維慣性。古代最能保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3/12
看了一圈居然沒有刷到大同市博物館藏的北魏藍玻璃小碗,根據歷史記載,羅馬使者曾經5次來到當時北魏的都城平城(今天的大同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3/12
大半夜興起了補貼點各種無節操碎三觀的吧……多圖慎入!較普通康熙青花酒盅一只,看表面沒什麼特別,藏南京博物館。(經評論指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3/12
額……不算逆天,就是覺得挺驚悚的,一個是樓蘭女尸。1981年4月中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宣布,在我國新疆羅布泊地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3/12
4000年前的面條(noodle)面條呢,扣在碗里這是2005年,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一篇個內容。發現地點是青海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3/12
1.商銅神樹(《盜墓筆記》秦嶺神樹原型,三星堆最大件文物)(這幅是文物復制品放大圖,目的是沖擊一下大家的視覺感官,讓大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3/12
我真的,你們一定要去湖北省博看一下,那個明梁莊王墓的館一進去我還以為自己進了金子堆,那個館黑漆漆的但是進去以后到處反射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3/12
武曌金簡大概是當年武則天覺得自己壞事搞得太多了,大病一場之后自己偷偷找人刻了個金簡扔到嵩山里,希望祈福消災。結果1982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