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謚號是很好的,但最好就極端了。簡單說一下我理解,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謚號在魏晉及之前,一般都是較為客觀地衡量帝王的一生,一般是一到兩個字,包含上謚,平謚,還有惡謚。文武都是上謚,漢文帝,秦武王,比較特殊的有趙武靈王,武是上謚,因為胡服騎射,靈是惡謚,因為在立儲上的搖擺。這個階段,有廟號的帝王不多,都是有大貢獻的才能有,所以廟號都是好的。
從唐代開始,謚號開始注水,動不動七八個字,全是吹捧,廟號也開始泛濫。這時候廟號就取代了謚號來評價帝王,文武作為廟號都不算好,前者弱后者彪,反而太宗,中宗,高宗都是好的。
到了明清,謚號動不動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我的評價是:遙遙領先。比如,judi的謚號: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