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呂后政治結局的原因,呂氏家族在漢初的功勞被后世有意地抹黑、隱藏、湮滅,這種可能性肯定是不小的。
但軍事戰爭中有句名言:「戰報會騙人,戰線不會騙人」,放到歷史學中也有一樣。比如:
如果呂澤真是漢軍二號人物,那麼他極可能會在楚漢戰爭中或結束不久,就被封王,成為諸侯王的一員,比如韓信、盧綰、劉賈、劉交。
寫歷史再怎麼離譜,也不可能把「諸侯王」級別的人給篡改、消失吧?這玩意改不了的,畢竟天下就這麼大,憑空消失一個王和一大塊地盤,又不能憑空增加到其它王頭上,這種做法能忽悠住世人麼?
而且,看看被封王的都是哪些人,韓信不說了,其他人中,盧綰是劉邦的發小、死黨,劉賈劉交是劉邦的本家堂兄弟,以呂澤大舅哥的身份、關系,起碼不弱于這些人吧?他要真有二號人物的資歷和戰功,劉邦不封他為王都說不過去吧?
然而事實卻是呂澤只是被封侯,還是第二批次,晚于曹參等人。這說明呂澤的封賞、功勞、地位最多就是個諸侯級別,甚至功勞都并不突出。因為第二批次只分封了呂澤兩兄弟,難免有照顧關系戶之嫌。
實際上,劉邦集團的二號人物,有名實兩種,名義上的「虛職」,劉賈和盧綰應該是競爭選項,實際的「實職」,則是蕭何、韓信、張良、陳平等競爭選項,看看這些人,要麼封王要麼封侯(前列),哪一個不是實至名歸或者名至名歸?
呂澤及呂氏家族肯定有相當的貢獻,但這個貢獻相比之下真的不算突出,否則劉邦肯定會大加封賞,這種事情不是劉邦的個人好惡就能完全決定的。
比如盧綰,就算他實際能力一般,但他的資歷擺在那里,也熬出很多戰功(至少有領導之功),又沒有犯過什麼大錯,蕭何、周勃等人長久以來都是他的下屬,很難提出反駁意見。
要是呂澤能有哪怕曹參的軍功貢獻,都大機率被封王。
再說回來,楚漢戰爭大的歷史脈絡很清楚,為劉邦打下半壁江山的,其實只有韓信。此外劉邦在主戰場鏖戰、彭越騷擾后方、英布南下淮南,還有哪些地方可能是被呂澤打下而又沒有記載的?
他打的半壁江山在哪里?云江山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