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全名愛新覺羅·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
康熙是一個多子多福的皇帝,他的兒子除去早夭的皇子以外,有24人之多。并且康熙8歲登基,在位長達61年之久,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這既是王朝之興,有時候卻又是王朝之哀,因為在位時間長的皇帝,往往他的繼承者過得就比較艱難。
雍正就處于這樣的尷尬的情況下,他不僅要經受康熙長年累月的考察,還要應對其他眾多皇子的激烈爭奪,就出現了歷史上的名場面「九子奪嫡」。所謂「九子」一般指的是參與皇位爭奪的康熙的九個皇子,他們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但實際具有競爭力并形成奪位團體的只有二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四個團隊。
本來太子之爭原本是不該有這些懸念的,康熙的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生胤礽時難產去世,康熙對皇后有著很深的感情,于是愛屋及烏之下毅然決定立胤礽為皇太子。康熙對胤礽傾注了所有的愛,太子的一應吃穿用度均按照最高配置,并且還安排了最有名望的學者來教導學業,可以說太子的位置穩如泰山。
但是過于的溺愛反而毀掉了這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太子變得驕縱不羈、不知輕重,將諸王大臣隨意捶撻,并且窮奢極欲,還恣取國庫錢財,更有甚者他的衣食所用已經超過皇帝標準,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流淚宣布廢除胤礽太子之位。雖然後來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恢復太子之位,但是不久胤礽惡習難改,竟結黨營私策劃逼宮之事,事情敗露后再度被廢,就這樣二皇子一派退出了皇位爭奪戰。
八阿哥團隊勢力是比較強大的,一方面胤禩得到了其他眾多皇子的支持,另一方面胤禩善結人緣,在朝廷中很有威信,許多官員都與他交好。
但是胤禩因為兩件事丟掉了繼承皇位的希望,第一件事就是看相事件,大阿哥在承繼大統無望后,便向父皇推薦八阿哥胤禩,說看相人張明德曾言胤禩后必大貴,擊中了康熙的敏感神經,使得康熙對其予以防范。第二件事便是斃鷹事件,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前往熱河巡視途中,胤禩挑選了兩只上等的海東青派人送予康熙,卻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時卻變成了兩只奄奄一息的死鷹,康熙認為這是對自己的詛咒,不禁勃然大怒。由此八皇子一派也徹底退出了皇位爭奪戰。
胤禩在失去繼承皇位的希望后,轉而去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原本胤禩和胤禵就是同一派系的,這一點倒也不奇怪。胤禵有著很高的軍事才能,從少年時代起,就頻繁地扈從其父出巡,所以康熙對他一直甚為倚重,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胤禵被封為大將軍王,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拉布坦。但也正是因為常年征戰在外,使得胤禵也漸漸遠離了權力的中心,慢慢地與皇位漸行漸遠了。
最后四阿哥能贏得勝利,承繼大統,是因為他懂得不爭而爭的道理。胤禛這個人頗有城府、心思縝密,他自稱「天下第一閑人」,在大家為皇位你爭我奪之時,他卻韜光養晦、專注治學,讓康熙對他很放心。其次胤禛很務實,他的這種求實精神取得了朝中一批大臣如隆科多和年羹堯的支持,成為他的強大助力。其三他懂得孝順康熙,在康熙被一群兒子弄的心情抑郁之際,他的沉默踏實、勤懇自勉讓康熙對他好感倍增。最最重要的是,相對于他的對手胤礽和胤禩,他基本沒有犯過什麼大的錯誤,而這恰恰是他為人謹慎、富有心計的最佳體現。
雍正登基以后,以前的政敵們下場都不太好,廢太子胤礽被一直被圈禁到死都未放出。八阿哥胤禩被剝奪爵位,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豬狗之類的貶義之詞,雍正四年胤禩因嘔病卒于監所。
而胤禵則被打發去守皇陵,后被押回北京軟禁于景山壽皇殿內,一直到乾隆時才被放出。